【乡土文学】苏夏|| 追寻红色记忆 赓续长征精神——哈达铺、腊子口印象
追寻红色记忆 赓续长征精神
——哈达铺、腊子口印象
文/苏夏
辛丑七月,在这“炎炎火日当天,铄石流金之际”来一场盛夏的陇南之行,应该是不错的。陇南素有“小江南”之称。“江南”的青山绿水,长林丰草和濛濛烟雨定会给酷暑难耐的天气送来丝丝清凉。
去陇南,第一站选择了宕昌。因为今年正值建党百年,学校安排孩子在假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带孩子旅游顺带接受教育,去宕昌就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沿着212国道,一路驱车向南。途经辽阔无边,绿草如茵的狼渡滩大草原,到中午时分到达宕昌县哈达铺镇。哈达铺是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来到这儿,一条古朴淳厚的红军街,就会唤起一段红色记忆。
红军街简朴而炙热。两排被粉刷成砖红色的平瓦房排列在街道的两旁,这条呈现清末民初岁月的商业老街基本维持着当年的原貌。感谢党和人民的悉心保护,使得今天的我们,走在这条街上,依然能感受到那段不平凡的峥嵘岁月。关帝庙,“义和昌”药铺,邮政代办所,张家大院,这些有纪念意义的老宅子似乎在诉说着那段旧时光。临街的店铺融现代文明和时代特征为一体,店铺里出售着当地特产,当归,红芪,党参等,很多商品带有红军二字,如红军锅盔,红军凉粉,红军点心。可见我们的红军对哈达铺人民的影响是深入民心的。买几斤红军点心,品尝着它酥软香甜的味道似乎能感受到八路军在经历了长期的艰辛跋涉和饥肠辘辘后,终于吃到一顿饱饭后的满心欢喜!
纪念馆在街道的对面。一群游客正随着导游进入馆内,我们也凭着身份证入馆参观。纪念馆内迎面而立的是毛主席和四位革命领袖指点江山的雕像,雕像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一副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经过哈达铺地区的巨形油画贴在展墙上。远山,森林,草原,村舍,牧羊人还有一列看不到头看不到尾的排列整齐秩序井然的队伍浩浩荡荡前进。战士们头戴八路帽,手拿武器,身着蓝军装,脚穿草鞋,气宇轩昂地的行进着。欣赏着这幅巨型油画,不觉佩服画家精湛的绘画水平。当年红军长征的情景如在眼前。
脚底下用玻璃罩住的仿真模拟秦岭山脉和岷山一带的山体,山峦起伏,森林遍布,一带雪山横卧在山巅,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两次到达哈达铺,最终在会宁会师的灯光演示图一清二楚。孩子趴在玻璃上,认真地在看不同颜色的灯光演示的不同路线。这样逼真的演示会比在课本中的文字表述,孩子们体会的更加形象直观。
展厅中最形象逼真之一的是毛泽东在哈达铺下街村关帝庙内召开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的模拟场景。这直接是一个院子,毛泽东正挥手北上抗日,宣布到陕北去的重要指示,雕像栩栩如生。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革命领袖认真聆听,其他战士或坐或站,群雕太逼真太形象。头顶上方一副巨型油画蓝天白云使得整个院落清凉祥和。会议现场感浓浓。孩子们兴奋地在雕像前面拍照,假装自己是革命战士,一会儿和领袖合影,一会儿和战士握手,庄严中有几分喜庆。
上到二楼,馆内陈设着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图片资料和实物展品,有将军照片和简介,有著名人物给纪念馆的题诗题词手稿,有红军进入哈达铺的事件介绍,有哈达铺人民回忆当时情景的文字记载,有书写长征情景的诗歌文章,有红军当年使用过的文物……是啊,“红军越岷山,哈达大整编,万里云和月,精兵存六千,导师指陕北,军行道花妍,革命靠路线,红星飞满天”。肖华将军1978年6月《长征组歌.回忆长征.哈达铺》这样感叹道。
重温那段峥嵘的红色岁月,感慨万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让我们秉承着红色精神,把自己的事业干好,小家经营好,孩子教育好,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好,这就是给国家添砖添瓦,做贡献。
走出纪念馆,阳光温热,回头张望,孩子硬是拉着我要在门口敬礼。我欣慰地笑了,如果说,这次旅行,对孩子有什么意义的话,我想意义和价值就在这儿。
去哈达铺,除了去红军纪念馆重温长征精神之外,腊子口,那个当年革命烈士浴血奋战的地方,也一定是要去的。
伸手去触碰,那来自不到百年的岁月。心疼到难过。眼泪滴落,我看到了红色的血液浸泡的尸骸。不想再现,不想回忆。
五D的幻影成像技术太先进,画面太过逼真。模拟场景生动再现了红军浴血奋战,勇夺天险腊子口的激烈战斗场景。看着两边的悬崖绝壁,看着敌人设置的碉堡,看着我们的战士们奋勇前进,赴汤蹈火;看着在苗族好小伙子“苗贵川”的带动下战士们攀爬悬崖绝壁的情景;看着我们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一个个倒在了血泊之中;我再也控制不止内心的难过,一滴滴眼泪顺着脸颊滑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听党的话。如今的生活这样美好,如果没有这些革命烈士们的英勇献身,哪里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我低下头告诉孩子:要好好读书!
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里,还有一处让人为之动容,那就是通过幻影成像的杨土司开仓放粮的图文资料,这些资料再现出藏族人民拥护和支援红军的情景。感谢杨吐司当年对红军的援助之情。深明大义的杨吐司,在解放后,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1950年10月,中央慰问团来甘南时,带来了周总理给杨积庆的感谢信和赠送的彩缎、丝像、金笔等礼物及纪念品。1994年10月甘肃省人民政府追认杨积庆为烈士,并在卓尼县城修建陵园,树碑立传,颂扬功德,炳昭千古。
我们的祖国就是这样的伟大。14亿同胞凝聚在一体,与国无疆!
出了纪念馆,我们驱车到达腊子口战役的遗址。这里已经有很多的游客了,他们也或许是抱着如我一样的信仰来缅怀英烈们的,也或许是来赏景观光的。纪念馆遗址景区位于甘南迭部通往岷县的公路边上,是一处地势极为险要的峡谷隘口,周围群山耸列,峡口如刀劈斧削,沟底一条腊子口河从中奔涌而出。
腊子口是当年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道。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面对的是天险隘口和国民党的严阵防控,军队无路可退,四面受敌。他们必须突围,若不能尽快拿下天险腊子口,不但无法实现中央北上抗日的主张,红军还将会面临被敌人合围的危险,甚至连掉头南下、重回草地的机会都没有。
这将是怎么样的一场战斗!
今天我们来到红军突破腊子口遗址的地方,还能看到悬崖的陡峭以及隘口的狭窄,只是腊子河不再汹涌湍急。
国民党建立的碉堡还在,上面还有枪弹的痕迹,旁边的岩石上刻着“天险腊子口,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紧跟毛主席”的字样。主景区小型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块白色的腊子口纪念碑,上面红色的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十分醒目。游客们瞻仰留影。沿着腊子河,是一天长长的栈道,河水清澈。
如今的腊子口,已经是甘肃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风景秀美,山清水秀,回顾那段壮烈悲惨的历史,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谨以“百丈悬崖天险,汹汹急水惊湍。桥头鏖战更艰难。智谋擒虎豹,勇士绝崖攀。”致敬革命烈士,缅怀英雄!
游览完哈达铺和腊子口,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段血雨腥风的沉重历史已成为过去,愿我们的长征精神永远流传,昭示后人,愿我们共产党人用血肉筑起来的中华崛起之路,于山河同在,于日月同辉!
苏夏,原名王玉花,女,汉族,中共党员,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人,中学语文教师。喜欢阅读,喜欢运动,喜欢旅游,喜欢用文字点缀清清浅浅的生活。有多篇论文、散文和诗歌发表在各期刊杂志和网络平台。崇尚简单、随性的生活。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