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为胃之窍!少年鼻子爱出血,用清胃火的方子治好,请你体会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看到本文题目,有些人可能会笑话我了:都说肺开窍于鼻。这文君然,怎么说“鼻为胃之窍”啊?
其实,有些时候,我们通过观察病例,的确能感受到胃和鼻子的关系,非常紧密。胃火,往往就是从鼻子这儿冒出来。
比如说吧,鼻子爱出血这个事儿。
我给你举个例子。
话说有这么兄妹二人,男孩当时是18岁,女孩12岁。
这两个人,从小就容易鼻子出血。长的时候,一两个月出一回。短的时候,十天二十天就出一回。尤其是到了春夏之交的时候,鼻子出血现象更严重。
而且,他们这个出血,量还不小。有时候,伴随头晕。用药物,能够止血,但是不能根治。渐渐地,这就成了困扰兄妹的大难题。
医生也给他们诊察过。结论很明确,就是鼻黏膜干燥,血管破裂。
怎么才能去根儿呢?家里人四处打听,最后联系上一个人。谁呢?叫刘惠民。
这个人,现在已经被业界淡忘得差不多了。他生于1900年,卒于1977年,曾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山东中医学院院长等职务。
当时,患者家离刘师之处太远,交通不便,根本无法把患者带到刘师面前。怎么办呢?就写信,把患者的情况写了写,请刘师开方子。
按道理来说,中医没有这么治病的。望闻问切,凭借一封信,怎么可能完成?
但是,或许是艺高人胆大,或许是经验实在太丰富。刘师看罢信件,提笔书方一首,见:
金银花15克,生石膏24克,百合15克,大小蓟各9克,生地15克,旱莲草12克,知母12克,山药30克,茜草根9克,陈皮9克,白茅根45克,水煎两遍,分两次温服。
结果如何?
后来,患者父母给刘师回信了:兄妹二人各服用上药三剂,鼻血止住,如今已经一年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给你说完了。这故事就记载于《刘惠民医案》里,发生于1973年。您感兴趣的话,就去看看。
这里是什么道理呢?
现在,关于两个小患者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我们只能从刘师当时开的方子入手来解析——
金银花15克,生石膏24克,百合15克,大小蓟各9克,生地15克,旱莲草12克,知母12克,山药30克,茜草根9克,陈皮9克,白茅根45克。
这里头,白茅根、茜草根、旱莲草、大小蓟,都是止血的。出血,就要止血,这没啥好说的。
关键,在于金银花、生石膏、百合、生地、知母这几味药。其中,金银花和百合清肺热。石膏清胃热。知母和生地滋阴。
很显然,这是在清肺胃之热。
至于说山药和陈皮,那就是为了固护脾胃,以免寒凉之品伤正了。
由此可见,当时刘师的思路非常明确,就是患者肺胃有热,上攻于鼻窍,导致热迫血行而出血。
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肺开窍于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肺火可以上窜到鼻子里。而胃火呢?胃火是怎么体现在鼻子上的?
这个说来也简单。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经气相通。你仔细看,阳明大肠经就走鼻子。大肠经穴歌里就说,鼻旁五分是迎香。所以,胃经之火,可以来到鼻子这里。
另一个原因,更重要。这就是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母病及子。所以,脾胃之火,可以传导给肺。这么一说,鼻子作为肺之窍,它一旦受热灼而出血,根源很可能在脾胃。
总而言之吧,刘师这里生石膏用24克,意图在于清胃火。他整个的方子,虽然集凉血止血、清肺热胃热于一身,但是点睛之笔,还是在于清胃热。主旨,就是通过清胃火,来制肺火。这是有别于一般方药的地方。
当然,上述,是我自己的解读和认识,不一定完全正确。
说起来,刘师凭借一封信,就开出这样的方子,也的确是神来之笔。这只能说明,刘师对此类病症,见得太多,烂熟于心。另外,这也可能和患者的年龄有关系。毕竟十八岁的、十二岁的孩子,多属阳热之体。他们体内有火,是正常的。
我把这个写出来,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当然,我建议读者朋友,看到此文以后,不要盲目照搬,而是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因为同样是鼻子出血,有些人源于肝阳上亢,有些人源于脾虚失摄,可不完全都适合清肺胃之法。一旦用错了,可能不但无效,相反还坏事。因此,文老师这里讲的,只能是对前人经验的梳理和科普,可以借鉴参考,但不见得完全实用。你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但实事求是地说,如今的小孩子,鼻子爱出血的情况是多见的。而且,这里有很大一部分,源于肺胃有热。尤其是小男孩,多动,阳热之性明显,再加上爱吃肉,爱吃煎炒烹炸,你说他体内能不蕴热吗?所以说啊,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好了,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