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其人如啖蔗(四)

(二)茶之东坡

倘若坡公欲印制名片如同今人之格式,那下列成就皆缺一不可:

1文

唐宋八大家

2诗

欧苏

3词

豪放 苏辛

4书法

苏黄米蔡  《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5绘画

苏文 开湖州画派

6教育

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

7民间歌舞

编插秧歌舞,后发展成地方小戏——“定州秧歌”,至今尚在演唱

8中医

《苏沈良方》、茯苓饼治疗痔疮、始创了我国古代“公私合营”医院——杭州“安乐坊”,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救济医院

9美食

东坡肉、东坡羹、东坡鱼,羊蝎子、生蚝

10建筑

苏堤

11种植

苏氏种松法(方知“明月夜 短松冈”之合句重量)

12服饰

东坡笠,子瞻样(东坡帽)

13茶

东坡提梁壶

每餐后,以浓茶漱口,口中烦腻既去,牙齿也得以日渐坚密。用中下茶漱口,而上等好茶不易得

14、琴棋......

清代张道《苏亭诗话》 :“余尝言古今文人无全才,惟东坡事事俱造第一流地步 

《宋史》:“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良,称为天下奇才。

如此神仙人物,二十一岁高中,天下瞩目,本当春风得意。然,于党争之中欲求心安,屡遭贬谪,直至花甲之年遇赦死于北归途中。

松颜客以“茶之东坡”文,为纪。

松颜客云:唐人喜酒,宋人乐茶。览盛唐八面来风、上下升平,知唐何止太白纵酒;观两宋群敌环伺、党争升谪,知宋岂独东坡悟茶。启功有云:唐之诗出于“嚷”,宋之诗出于“想”,妙绝!倘斗酒而想,傍茶而嚷,此西装草鞋也!是故,茶之道,发于汉,生于唐,盛于宋。或问:庙堂之茶,江湖之茶,孰茶?且细看“茶”之形,固“人居草木之间”也!陆羽《茶经》言茶“上者生于烂石,中者生于砾壤,下者生于黄土”,由是可知,纵下者亦非膏粱浮华所能产也。古人遭遇左迁疑谤,每欲效巢父屈子二谢寄于山水,宋人再效之,不亦疲乎?唯寄情于茶,更胜于山水!何以言之?茶生于山林,融于水泉,兼得山水之趣者,舍茶其谁?东坡有诗“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深得茶矣!

宋人固好茶也,寻常不过烹茶品茶,唯有东坡,种茶采茶制茶煎茶品茶无不躬行(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惊雷未破蕾,采采不盈掬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玑珠;何如此一啜chuo,有味出吾囿),更能化身为茶,温水不得其味,城邑不得其采,碾压煎熬翻滚起伏之间身形虽不得定,然其味其采持恒于淡而不薄,所谓:“可以利生,不辞粉身”、“久味其言,殊令人爱”、“喉舌之任 ”,谓之坡仙也。

东坡《自题金山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其意也深矣!凡夫亦知“黄州惠州儋州”更甚乎“黄土砾壤烂石”,故茶之东坡,东坡之茶(“也无风雨也无晴”;“不辞长作岭南人”;“海南万里真吾乡”),超上者臻极品,无异议也!黄山谷云:“东坡岭外文字,读之使人耳目聪明,如清风自外来也”,此言公论。

茶,始于巴,盖巴蜀之地乃烟瘴之地,饮之得解瘴毒、得清神志。余尝问曰:“自然之瘴固茶解之,而人生之瘴唯借东坡解之也!偏东坡亦生于巴蜀,天意乎?” 余长叹曰:“毓气山林出蜀巴,采蒸捣焙净浮华。煎熬翻滚沁滋味,处处清风是我家。”

此之谓,茶之东坡。

又及:在建国初的一些特定时期,部分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蒙冤。事后,他们在回忆中都谈到:当年在前途未知,祸福未卜的时候,支撑他们的精神力量就是背诵古代诗词,其中尤以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给予他们更多的平和以及希望:

《定风波》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很能代表东坡之茶义——与李白一样的浪漫,一样的滋味翻新,却少了一份狂放多了一份清新,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见 “竹杖芒鞋轻胜马”;没有“与尔同消万古愁”,只悟“也无风雨也无晴”。酒是发散的,饮之使人加强某一情绪。茶是收敛的,品之使人淡静某一情绪。一样的浪漫,效果不同,表现不同,茶之别酒,岂不如是?苏轼之别李白,岂不如是?

(待续)

(0)

相关推荐

  • 诗词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谭咏麟演唱<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吴彤演唱<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陈铎朗诵<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康震解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今天讲一首从 ...

  • 苏轼被贬儋州的原因和经过1

    治平元年(1064),仁宗逝而英宗继位.治平时期甚短,也是苏家之多事之秋.苏轼十九岁时所娶之妻王弗与老父苏洵在此期间内相继亡故.王弗是苏故乡一带之青神人,嫁给苏轼时年仅十五岁,小于他的丈夫三岁.死时年 ...

  •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前两天看到一句话:股票价格不是树上的花,而是人们心里的花.股票价格不是客观世界反映,而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反映. 这句话很有意思. 股价是人们对一个公司内在价值的定价.但如何给一个公司来定价?每个人都在用 ...

  • 百荷踪影//苏轼因写诗被下放黄州,为四子苏遁写《洗儿诗》言志

    因为写诗被诬陷坐牢,差点丢了性命的苏轼,被贬之后,依然写诗.他喝了酒深夜回家,敲不开门写诗,给儿子洗澡也写诗.苏轼的一生好像都跟诗词干上了.然而,在他的思想深处,儒家"学而优则仕"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一)

    上一章谈到,诗歌中从物象(事象)到意象再到典故,是一种"减法之下的天人合一".减法的结果,使得我们身处的世界,一花一木都有了感情,都有了风情.而对"诸事物"做减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二)

    作者黄巢,一个落第秀才,如果我们知道他的一些所为,比如说<新唐书>载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备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 再如 "楷击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三)

    (一)酒之太白 太白诗作,带着一股浓浓的酒味.聚众当然他喝:"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赠从孙义兴宰铭>).但是我们常说"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钱"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五)

    (三)秋之子美黄山谷有一句写杜甫的名句叫做"醉里眉攒万国愁",抓住了杜甫的"愁"这一特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愁,形声兼会意,从秋从心,秋心易愁是也.所谓&qu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六)

    在讨论"菊之靖节"前,我们增加一个思考: (四)人与象结合到极致的问题 酒之李白.茶之苏轼.秋之杜甫,都体现了人通过诗于自然的特有交融.可以说李白.杜甫.苏轼找到了最好的寄寓,也可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七)

    四."心想其人如啖蔗"之人象相分 "人从宋后少名桧",诚然,我们发现诗歌范畴内,一些典型的人与典型的象,往往会呈现得难分难解.本章以上三个部分,强调了太多&qu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八)

    五."心想其人如啖蔗"之关于作者之外的"人"与"象" 本章"心想其人如啖蔗"是讨论诗歌中"人"与&q ...

  • 一条狗的使命,也是人的使命|四世轮回,你依然是我的主人

    一条狗的使命,也是人的使命|四世轮回,你依然是我的主人

  • 量血压10人9错!四个细节不注意,等于白量!

    Before reading this article, you can choose to click the above blue font 'daily tips', and then cl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