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街巷之(27)----闾邱坊
苏州老街巷之(27)----闾邱坊
在虎丘山门,总有一旗高高挂在海涌桥头,上面纵向一排字: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这是苏东坡的话。这句话在苏州很容易碰到。苏东坡的诗文书画的历史地位很高,为官政绩也足以名垂青史,杭州和惠州的西湖苏堤至今仍在。所以与苏东坡有关的遗迹,总会被传的很久、很远。东坡没有在苏州为官,不过在苏州附近的杭州、常州工作过,还在宜兴购地置业,选为自己终老之地。他只是或旅游或路过苏州就留下了不少的遗迹。他的一句话就成了吴中第一名山虎丘的广告词。
不过根据南宋的一本轶事小说性质的书《鹤林玉露》,东坡还说过: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
这个不谒即是“欠事”的闾丘是他的朋友闾丘孝终。苏州巷子闾邱坊就得名于闾丘孝终居于此巷,就是东坡来苏州要拜访的地方。
复姓闾丘不多见,有时也见写作“闾邱”。据说在闾丘姓宗祠就有“遁隐吴市,望媲虎丘”、“胜峙苏州,常起东坡之羡”这样的通用对联,表达闾丘姓中的名流之一闾丘孝终和苏东坡的友缘。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闾丘孝终正主政黄州,他不但不歧视而是非常厚待落魄的东坡。其实初到黄州还没有“东坡”这一名号,就是在黄州的东坡找了一块空地种菜栽花,自号“东坡居士”。东坡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看来他虽然被贬这三地,却是豁朗和自足的,这里一定少不了有他与闾丘孝终的友情。
从闾丘孝终对待被贬谪的苏东坡,可见他的人品,可惜他留下的历史记忆似乎只有与苏东坡有关的一点。苏东坡的热量太大,因他而被历史记住的有不少人,有些是极普通的人。比如苏州定慧寺的净人卓契顺,为东坡送家书从苏州到岭南的惠州,东坡《书归去来辞赠契顺》一文最后一句“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一篇文章可以让卓契顺不休,看来苏东坡也知道自己的热量巨大,足以穿越漫长的历史。
苏东坡同样也为闾丘孝终写过诗文,其中有《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词前有一段小记叙说他们一起在黄州的日子,此时闾丘孝终已致仕在苏州。原文如下:
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余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觉而异之,乃作此词。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另有《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 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画帘重见水中仙。霜鬓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夜阑相对梦魂间。
第一首词里,两人互梦,可见情深。第二首说“我”已霜鬓,闾丘孝终杏颜依旧,看来无官一身轻,在苏州生活的不错。不知是东坡的戏谑幽默还是实情。
虽然闾邱坊的名字里有这样丰厚的内涵,不过如今这些内涵也只在巷名里。巷子里生活气很浓,人来人往,还有饭馆。几处保护的老房子基本都是民国遗留,西头的程宅是民国交通银行苏州经理程继高的宅子,从黑瓦白墙和墙后的建筑高度,是早于民国建筑的中国古建风格,据说部分改为洋房。巷子中间有一片青砖墙的民国建筑,是当年电话局的大楼,在新中国以后顺延为苏州邮电局,现在仍属苏州电信局。这一片砖墙,很有气势,其中有一处墙上有一画框,内容是一张一九五五年的房契,有点意思。巷子近东口的高墙大院,门额上有“五爱堂”三字,是当年巴西华侨、上海纸业大王詹沛霖故宅。据说他有五个子女,因名五爱堂。
苏州另有一条老巷名为“五爱巷”,也有一条“爱河桥路”,这些用爱字 的似乎与基督教有关,基督教是大力倡导爱的。
闾邱坊与其南侧的相邻因果巷之间距离较远,两条巷子之间用地广阔,意味着这一带当年有很多的大宅园。除了闾邱孝终当年的宅子,方志史籍记载的信安郡王府、依园、息园(薛家园)旧址在这一片而不确切,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