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2.16【2017-5-6】

#每日学论语#12.16【2017-5-6】

【原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微言微感】

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在心胸,在立场,在世界观、价值观和是非观。

君子成人之美,以助人为乐。在君子眼里,天总是晴朗的,人都是善良的,生活天天都是美好的。他们以为:比大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

君子看人,世上只有两种人,一是好人,二是犯了错误的好人。

人之初,性本善。君子以为:无论什么人,包括十恶不赦的杀人犯,在他内心深处,都有善良的种子。

君子喜欢分享,喜欢帮助人,他们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好、你好,大家好,大家都好才是真正的好。

君子内心敞亮,所以容易照进来阳光,内心温暖,所以善解人意,能做到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君子的不贰选择。

小人则恰恰相反。其心胸也狭隘,其目光也短浅,其品味也低俗,是故,小人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为人虚伪,自私自利,做事偏执,固步自封。

小人不是好人,不过也不是坏人,而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他们想不开,容不下,放不掉,所以行事乖谬,一意孤行。他们常常无端伤害别人,也免不了伤害自己。

他们是病人。小心眼,死心眼,乃至于智慧被成见堵塞了,变成了唯利是图的势利眼。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常常充满了焦虑和恐惧。他们害怕失去权力,害怕失去地位,害怕失去面子,所以狭窄地以为:要想抬高自己,只有贬损别人,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消灭一切对手。

小人看不得别人好,不明白放下的道理,舍得的智慧,所以不愿意成人之美。他们狭窄地认为:你死我活才能生存,踩着别人尸体才能前进,却忘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是合作共赢。

小人损人利已,其实并不快乐。他们要忍受良心的谴责,他们恐惧着半夜鬼敲门的报应。但是,他们还要自欺欺人,强迫自己理直气壮。

《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临死都不服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审判我,去你的老天爷!”他一直在抱怨,抱怨梁璐逼他下跪求婚,抱怨陈海挡了他的财路,抱怨赵公子是猪一样的队友,抱怨老师不能帮他当上副省长,抱怨生活不公平……所以,他信誓旦旦,要胜天半子。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功败垂成,走上了绝路,最后不得不自己开枪打死了自己。

祁同伟的悲剧,就是野心太大,贪心不足,站位太低,鬼迷心窍,所以,最后自绝于人民。

《边城》上有一个老艄公,也就是翠翠的爷爷。老艄公的收入是固定的,每年一次大家凑的份子钱或者粮食。收入不高,也饿不着,可以度日吧。但是老艄公的日子却无比幸福。他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孙女,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偶尔还能喝一杯烧酒。

他知足常乐,凡事想打开。在他看来,撑船出汗权当运动,而更有意思的是渡人过河那种成人之美的幸福感、自豪感、配得感。

他从不多收客人一分钱,别人过意不去给他钱,他推辞不掉,就买成烟叶或者茶叶,免费给大家提供茶水或者香烟。

每当看大家欢天喜地抽着免费的烟,喝着免费的茶,一群人乐乐呵呵,其乐融融,他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教师的职业,如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那份可怜的薪水,实在没有多大意思。但是换一种思路,我们不学祁同伟的怨天尤人,而学习老艄公的渡人为乐,知足常乐,那我们的工作该多么有意思啊?传道授业解惑,小顽童在我们教诲下越来越懂事,幼苗称为栋梁材,他们的命运因为我们而改变。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业啊!

教师最大的乐趣,不是和人比工资、比华服美食,那是自找不痛快。教师的乐趣,是成就了学生的梦想,教出了引以为豪的学生。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就是教书育人的乐趣。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指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个意思很明白,大意是:圣人不积攒钱财求发达,他把自己的学问才识奉献给了别人,可自己却更加富有;他把自己的财物赠送了别人,而自己反而拥有的更多。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因为无愧于心,对人有帮助而无所求,所以君子心里踏实。小人心里常纠结,占便宜不够,吃亏就难受。

其实,我们做君子也好,做小人也罢,和别人关系不大,自己的感受才是最关键的。坦坦荡荡,踏踏实实,仰不愧于天,附不怍于人,这种顶天立地的感觉,是多么美好啊!

成人之美,不功人之恶;助人为乐,不损人利已。君子生活在阳光下,小人生活在阴暗里。

(0)

相关推荐

  • 论语:若圣与仁,则吾岂敢(7-34)

    孔子曾谈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此处又谈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发自肺腑地说,自己会不厌其烦地向着圣与仁的方向努力,同时也会不知疲倦地教诲别人. 子曰: ...

  • 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孔子说了这6个字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孔子界定人的四个标准: 圣人 > 君子 > 善人 > 有恒者 子曰:圣人,吾不 ...

  • 刘立夫|孔子的人生三乐

    孔子的人生三乐 究竟什么才算快乐?有人说,快乐是有房有车有存款,心理踏实不慌张:也有人说,快乐是四处游玩看山水,阅尽人间好风景:还有人说,快乐就是尝遍天下好美食,蝙蝠刺猬也要吃一吃.甚至还有人总结出生 ...

  • 三畏不离须臾也——《论语》悟读【418】

    常存敬畏之心,恒思宽仁之念. <论语>第十六篇第八章: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德高望重的王公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轻慢)大人,侮 ...

  • 内重而见外之轻——《论语》悟读【199】

    圣人之德,巍巍其高. <论语>第八篇第十八章: [原文]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yù)焉. [译文]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禹拥有天下,却不参与其 ...

  • 来读论语丨沈铖老师:身在言行,忠信孝悌

    诸位好!  很高兴今天又和大家一起分享<论语>.我们上一次通过借一点醋说到乞醯贪善,由此讲到儒家认为的真正的"直",并简单概括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什么是真正的" ...

  • 经典《论语》口诀记忆

    复读<论语>记(七) 述而篇第七,圣人默而识. 学而不厌之,诲人不倦疲. 德学不修讲,闻义不能徏. 不善不能改,圣人忧之矣. 志道与据德,依仁并游艺. 不悱并不发,不愤且不启. 圣人有三慎 ...

  • 生也荣兮死也哀——《论语》悟读【486】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论语>第十九篇第二十五章: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 ...

  • 我心目中的孔子

    第一次真正接触孔子,应该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初一的第一本语文课本, 有一课,叫做<论语十则>,很清楚地记得,第一句话叫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

  • 察人情处谓处世——《论语》悟读【268】

    察人情处谓处世,有见解时称读书. <论语>第十一篇第二十章: [原文] 子曰:"论笃是与("与论笃"的倒装说法,"与"是动词,赞许之意: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