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7.5【2017-9-26】

#每日学论语#17.5

【原文】 公山弗扰以费(bì)畔(同叛),召,子欲往(wǎnɡ)。子路不说(yuè),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fú)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jī)为(wéi)东周乎!”

【译文】 公山弗扰盘据费地图谋发动叛乱,派人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应召前往。子路很不高地说:“如果没有好地方可去也就罢了,何必要到公山氏那里去呢?”孔子说:“他来召我前,难道是要我白跑一趟吗?如果有人要用我,我难道不能将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的社会制度在东方复兴重建吗?”

【微言微感】

阳虎作乱,想借助孔子的势力,孔子坚决不去,道不同不相为谋。

公山弗扰也作乱,召见孔子,希望合作,孔子跃跃欲试,不是子路阻拦说不定就真的去应聘了。

这是为什么呢?

阳虎和公山弗扰都是季孙氏的家臣,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小人。阳虎是一个口无遮拦,我行我素,而且颇有几分能力的人物。更重要的是翻脸无情,他是靠着季孙氏一步步强大起来的,但是和家主发生了利害冲突,说翻脸就翻脸。得志便猖狂,做人无底线。公山弗扰也是季孙氏家臣,也翻盘了家主,但是他还是有底线的,比如在流亡吴国,但是不做伤害自己祖国的事情。

当然,这是后话,孔子在拒绝阳虎,而对公山弗扰的邀请跃跃欲试的时候,公山不扭还没有流亡,正是如日中天。孔子果断拒绝阳虎,而差一点投奔公山弗扰,可见孔子对他们的为人处世是有预见性的。

况且,孔子17岁的时候,想参加季氏宴请士大夫的宴席,一期扩大自己影响,让自己贵族身份得到承认,结果被阳虎羞辱一番,赶了出来。孔子太了解这个势力小人了,怎么可能去给他站台?

换个角度,孔子真的是有些性急了。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孔子这安邦定国志,救世济民才,都是要寻找英雄用武之地的。

鲁昭公不行,齐景公不行、卫灵公也不行……天下之大,并无立身之地,身怀绝技的孔子,要找一个好东家,实在并不容易啊。

在遇到刘邦之前,张良一心为韩国报仇,不惜多次涉险刺杀秦王都没有成功。知道遇到了刘邦,胸有大志,从善如流的一代枭雄,他才得以有机会实现自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国师雄才大略。

世无汉刘邦,说不定也就没有了青史留名的奇才张良。

哪好到哪去,谁好跟谁学。人最好能遇到一个好大哥,在带头大哥引领下做成大事情。

如果没有合适的好大哥呢?姜尚没有周武王,管仲不遇见齐桓公,百里奚没有遇到秦穆公,伍子胥不遇到吴王夫差,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难道就让一身绝技被淹没吗?

孔子不甘心!

万一要是能变废为宝呢?万一要是能招降公山弗扰,以费为根据地做一番视野呢?

孔子需要的只是一块试验田,即使那天地是盐碱地,只要完全交个他,他也有办法让荒滩变良田。

消灭敌人最高明的办法,是让敌人变成志同道合的伙伴。

《人民的名义》上,李家康把矿山废墟变成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和开发建设统筹考虑,花少钱,办大事。这不失为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如果孔子能制止公山弗扰的叛乱,打造一个周文王、周武王的盛世太平,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但是,子路反对,而且说动了孔子不去冒险。后来,这件事不了了之。说明孔子从善如流,接收了弟子子路的批评。

毕竟,孔子想改造公山弗扰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说不定被那恶人害了呢?说不定被人家胁迫作违心的事情呢?

周作人曾经冒过这种风险——日本人来了,我自管教我的书,只要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别人还能把自己怎么着?

后来,他身不由己,不得不和日本人合作,成了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一生为此赎罪。

去,是勇气;不去,是智慧。去,需要足够的定力;不去,需要淡定面对诱惑。

(0)

相关推荐

  • 再读《论语》(41)

    22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

  • 学习《论语》我们还要知道一些背景

    因为<论语>的每一段都很短,前后连贯性也不是很强,因此想要准确了解每一章节的意义,我们不仅要知道文本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还要了解文本背后的时代背景.地理背景.人文背景.政治背景等,只有这样, ...

  • 十方:论语选读(九)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论语选读(九) 阳货第十七 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 ...

  • 【第410期】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5章》孔子说“吾其为东周乎”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5章>孔子说"吾其为东周乎"是何意? 17·5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 ...

  • 孔子竟然和他讨厌的阳虎长得很像?起码阳虎的仇人是这么认为的《大梦春秋》133

    公元前496年,孔子离开卫都西南行,目标或许是太行山以西的晋国. 这是一趟充满恐惧和不安的旅程. 太行山 行过匡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境内)时,孔子一行遭遇到了危险--匡人将他们团团围了起来,大有杀之而 ...

  • 6 与时俱进的可爱儒商子贡【我读论语】

    不唯圣,不唯孔,了解历史,领悟思想,以史为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前天与香樟·松柏树班的孩子们读完了"八佾第三".由于我们将<论语>中的内容还原至当时的历史背景中理解 ...

  • 妄为不如不为也——《论语》悟读【429】

    手臂不伸名利场,脚跟休踏是非窝. <论语>第十七篇第五章: [原文] 公山弗扰以费畔(叛乱),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 ...

  • #每日学论语#17.26【2017-10-17】

    #每日学论语#17.26 [原文]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 孔子说:"到了40岁还被人厌恶,大概没有什么发展了." [微言微感] 孔子说 ...

  • #每日学论语#17.2【2017-9-23】

    #每日学论语#17.2 [原文]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yuǎn)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习惯而相远." [微言微感] 刚出生 ...

  • #每日学论语#17.3【2017-9-24】

    #每日学论语#17.3 [原文]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微言微感] 关于"上 ...

  • #每日学论语#17.3【2017-9-25】

    #每日学论语#17.3 [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fū)子莞(wǎn)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f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 ...

  • #每日学论语#17.6【2017-9-27】

    #每日学论语#17.6 [原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wéi)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 ...

  • #每日学论语#17.7【2017-9-28】

    #每日学论语#17.7 [原文] 佛肸(bìxī)召,子欲往(wǎnɡ).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fū)子曰:'亲于其身为(wéi)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wǎnɡ)也 ...

  • #每日学论语#17.8【2017-9-29】

    #每日学论语#17.8 [原文] 子曰:"由也,女(rǔ)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yù)女(rǔ).好(hào,下同)仁不好学, ...

  • #每日学论语#17.9【2017-9-30】

    #每日学论语#17.9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 孔子说:"学生 ...

  • #每日学论语#17.10【2017-10-1】

    #每日学论语#17.10 [原文] 子谓伯鱼曰:"女(rǔ)为(wéi)<周南>.<召(shào)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