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一则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为何引来那么多反对意见
01
近日,中山大学学生会成为了舆论风暴的中心。
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两件事:
一是中山大学第44届学生会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其报道规格和行文方式像极了政府形式。
大抵是听取学生会主席作报告,然后常委会并与会学生集体讨论,团委副书记作总结讲话,最后“胜利闭幕”。
二是中山大学学生会的干部任命公告,不但列举了两百多个学生会干部岗位,而且有的职务还标明了“正部长级”、“主持常务工作”等备注,像极了官场。
从媒体尤其自媒体的观点来看,持批评意见的居多。
而很多中山大学的学生则认为,一些媒体的批评并不客观。
02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的第一反应也是有些反感。
从学生时代就会做如此的官样文章,就把“级别”看得如此之重,让人感觉并不舒服。
不过,正如有人反问的那样,正确的文风应该是什么样的?
特意搜索了一下北大和清华的学生会会议报道,发现和中山大学并无太大不同,也像极了正式的政府行文。
没有人规定学生会会议的报道行文不能和党政机关相似,官样的行文方式也许显得僵化古板,但高校学生会作为正规的学生自治组织,公文的正规化也是必然的要求。
在很多大学的学生会,负责宣传的学生在接受业务培训时,也都是这么教的。
大学生马上就要步入社会,既然社会就是这种样子,那么他们的一些作法和社会接轨也能让人理解。
03
至于任命公告在一些职务后面进行“正部长级”这样的标注,确实有欠妥的地方。
因为学生会的干部并没有行政级别,这样的表述并不确切。
这一点,中山大学学生会后来也在回应中承认,“错误使用了级别的表述”,并表示歉意。
但客观地说,中山大学学生会如此表达,并不是真的想把学生会的干部和国家的部长划上等号。
个人揣测,标注“级别”无非有两点原因,一是在工作时更方便,这些秘书机构的负责人和“正部长”平起平坐,和各部联系工作时无疑会更顺畅一些;二是在明确待遇问题,比如在综合素质测评时按职务不同有一定的加分。这可以理解为当学生会干部的“好处”,也可以理解为对因做学生工作而耽误了学习的一种补偿。
中山大学学生会在回应中也说了,“作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时的参照”。
说白了,“正部长级”这样的标注虽然刺人眼球,实际上也只是在明确责权利的问题。
虽然表达上欠妥,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04
所以,对于千千万万个网友来讲,我们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大学生们。
有个词叫换位思考,作为局外人,我们确实对大学生发出这样的公告觉得反感甚至失望,但如果我们自己是名单上的学生,可能感觉是另一种样子。
谁也别把自己说得多么高尚,如果我们自己的名字登上正式的公告,括号里标注上更高一级的待遇,可能不但不反对,而且还会在心里偷着乐。
官样文章确实让人烦,但我们在单位里天天面对这样的公文,却从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去反对或打破,那么,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对大学生们吹毛求疵。
05
当然,正如北大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节目中说的那样,我们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去适应社会,而要去改变社会。
人们对社会上一些官僚僵化的现象感到不满,看到了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在有样学样,于是爱之深而责之切。
这可能也是大家对中山大学学生会的作法提出批评的根本原因。
公众的这种心理,并不存在多大的恶意,同样有着良好的初衷。
而且,大家批评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并非仅仅在批评中山大学学生会。
对此,年轻的大学生们应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接受,如果能够在工作中多一些创新则更好。
毕竟,不墨守成规,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自媒体平台作者,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文章影响了亿万学生和家长。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