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低谷时,要学会平静地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
这个冬天,有些悲伤。
2019年1月1日,刚开年,
河南理工大学22岁的大四女生小苗,在宿舍自缢身亡。
警方在其手机里,找到了遗言。
她说:“受不了嘲笑的眼光”。
小苗身亡,与2017年6月21日发生的火灾有关。
当天小苗和室友是在宿舍使用热水器引发火灾,火被扑灭后又复燃。
不仅自己宿舍的东西被烧毁,还殃及相邻宿舍。
之后,学校便对小苗进行了处分,不让她入党,
不颁发学位证,还不让她考研。
而小苗不仅是尖子生,还是预备党员。
学校这样的处分,对小苗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小苗,在风华正茂的年龄,用自缢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
她义无反顾地走了,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了休止符。
但白发苍苍的父母,面对女儿的这种离去,只怕是日日煎熬。
随着日子延伸,“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而父母,在有生之年,心中只会是永远的黑洞。
这里,不想对小苗,有任何微辞。
只是想说,在生命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低谷。
人在低谷时,要学会平静地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
一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上课时,会因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面红耳赤,耿耿于怀;
有时,更会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而闷闷不乐好几天。
其实,谁都有马虎疏忽的时候,成绩不好,说明自己有不足之处,
那么找到症结,改正,不就得了。
可在那时,就是拘禁在小我里,就是在意一次成绩的优劣,就是出不来。
日记里,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烦恼一抓,一把一把的。
玻璃心,碎了一地。
搁现在,谁在乎呀?
就说上周,因网购电饭煲,与店家沟通。
随后,来了一个“G”,加我微信好友。
一看,地址浙江金华,想当然认为是店家。
没想到,说上几句,两岔了。
此人出言不逊,想都不用想,遇到垃圾人了。
与一只老鼠争斗,赢了上百次上千次,对方也不过是只老鼠。
于是,毫无二话,眼皮抬都没抬,直接删除了事。
对不起,我没功夫与你杠牙!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焦点,忙于正事最重要。
二
从小到大,我们学习数理化,学习语文英语、学习历史地理,
读过的书,做过的题集,不说著作等身,也是好几摞开外了。
但我们遇到学业上的困惑,遇到人际关系的纠结,多半束手无策。
君不见,每每有人跳楼,每每有高材生自戕……
现在想来,缺少人文素养,或许是一个重要原因。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
在我成长的年代,是一部大戏。
有个情节,至今难忘。
全真教的马钰道长,
不教郭靖武功,而是教他呼吸吐纳的一些内功。
当时,不明所以;
而今,略有所思。
学校传授我们学业知识,只有这些,远远不够。
情商、逆商、财商的培养,处处都是学问。
学问是解决问题的,但真正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二十余年过去,回头再看《射雕》,
深深钦佩金庸大师的智慧。
行走江湖,没有内功心法是走不远的。
只有内心强大,才能与强悍的现实抗衡。
三
小学时,老师因故发火,弄得全班同学不自在。
我气鼓鼓,回到家。
一进家门,妈妈就兴冲冲让我试穿刚刚买回的新衣服。
浅绿色,白色蕾丝花边,左上襟还绣着雅致的花朵,
好漂亮!
下午,学校包场看电影,穿着新衣服去的。
女同学都用羡慕的神情看着我,很得意!
上午的不开心,随风而逝。
那时略微懂得,美丽的新衣服,带来好心情。
大学时,有一次不开心。
现在都忘记什么原因了,想必也是鸡毛蒜皮。
可当时,乌云压顶。
于是,如法泡制。
换上最喜欢的毛衣外套、浅蓝色牛仔裤、白色旅游鞋,
换个心情。
与朋友们出去玩,峰回路转,一下明朗开来。
当时,得出一个结论——
阴郁的时候,穿上最爱的衣衫,转换情绪,更好地爱自己。
无独有偶。
一次,看到香港女作家梁凤仪谈及,
每次她不开心时,就去影楼拍照。
看着照片上的自己,美美的,
所有的雾霾,烟消云散。
有人会在不开心时,光顾影院。
盯着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流着自己的眼泪。
电影结束,忧郁的心情,多少有些缓解。
当然,同时也意识到,心力是被折磨过才有的,
且只赋给那些击而不倒的人,不会一蹴而就,必是潜移默化。
四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书中提及钝感力的五项铁律——
一、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二、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三、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四、对嫉妒讽刺常怀感激之心;
五、面对表扬,得寸进尺,得意忘形。
每次读《钝感力》,总会想起杨绛先生。
三反运动期间,杨绛在清华任教。
一天晚上,她与亲戚,同去参加控诉大会。
事发突然,有个杨绛从没过的女孩子上台,提着她的名字(杨绛原名杨季康)怀着无比愤恨,咬牙切齿,顿足控诉——
XXX先生上课不讲工人,专谈恋爱。
XXX先生教导我们,恋爱应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XXX先生教导我们,见了情人,应当脸发白,腿发软。
XXX先生甚至于教导我们,结了婚的女人也应当谈恋爱。
断章取义,提纲上线……顿时,杨绛如坠冰窟,无名的难堪,朝她袭来。
已在人群中开始打鼾的亲戚,朦胧间听到此番控诉,戛然一声,停止打鼾,张大了眼睛。
控诉完毕,大会宣告结束。
此时,杨绛站起身,身边的亲戚,已不知去向。
路上,杨绛周围留着一圈空白,空白之外,纷纷议论。
一弯冷月,几点寒星,杨绛回到家。
丈夫钱锺书奉调进城,参加翻译毛选,
女儿钱瑗在贝满女中就读住校,
家中只有一个女佣,早已熟睡。
叮铃铃,装在亲戚家那边的电话响了,是锺书从城里打来。
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特地打电话问妻子:大会开得怎么样?
纵有千言万语,千般辛酸、屈辱,
杨绛也不想徒添丈夫的焦虑,她只能三言两语,含糊其辞。
会场中,亲戚逃离,怕担重负;
会场外,一墙之隔,没有倾听,没有暖语。
那一夜,对杨绛而言,应是不眠的。
亲戚早年丧父,是杨绛的父亲培养了她,送她去上海的启明女校就读。之后,出国留学。
伤口上撒盐,苦痛之深难言述。
与杨绛相伴的,荧然一灯。
她看了一会儿书就睡觉,也许阅读会暂时忘记怯骨之寒。
第二天,杨绛打扮得喜盈盈的,拿着个菜篮子到校内菜市上人最多的地方……
有人见了,及早躲开,有人佯佯不睬,但也有人照常和她招呼,说话,还有人和她说笑了好一会。
一星期后,人群中,又见一个老朋友,老远的躲开了。
另有个并不很熟的女同志,却有说有讲,并肩走了好一段路。
夫复何言?
不久,《人民日报》报道了此次控诉大会,杨绛“榜上有名“。
这时,杨绛表现出了她日后百岁老人的质素——
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随他们怎么想去吧。人生在世,冤屈总归是难免的。
其实,她内伤很重——虽然是一番屈辱,却是好一番锤炼。当时,我火气退去,就活像一头被车轮碾伤的小动物,血肉模糊的创口不是一下子就能愈合的。
四
岁月流逝,读了诸多名人传记,
我们所谓的难关,在他们眼里,不过沧海一粟。
一言以概之——
人不在监狱,就是最大的自由;
人不在医院,就是最大的幸福。
当自己低谷时,就看看自己的手脚,
感谢自己有双手可以照顾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
感谢自己有双脚,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少了愤世嫉俗与对人生的困惑,多了感激与更强的行动力!
朱光潜先生说过,人有时不得不面对自己无法左右的处境,那就只能平静地承受它。风物长空放眼量,大海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也不可能永远是惊涛骇浪。再说,这样的冲击对我也有帮助,使我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
人在低谷时,要学会平静地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
共勉!
宁静和自在来自学习和自省。学习的最大功能并非在于掌握什么技能,而是,透过学习发现世界之大,能让一个人保持谦逊。
本文由佳易博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