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之《颜渊第十二》之12.7


击音频听,轻松自在学

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晴
昨夜学习几位学友学习《论语》感悟,颇有感受。今日早晨语音点评,为方面文字阅读,特留档于个人公众号。
各位学友:
早上好!
昨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颜渊第十二》之12.7。我们先来关注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以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以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辛老师在讲解中说,信是国家民族社会的凝聚力。国家、社会、人群失去了信赖,必然涣散而不复存在。夏桀、商纣的国破家亡,是因为寒了老百姓的心;周幽王的国破身死,导致西周灭亡,应该和烽火戏诸侯的玩笑是分不开的。至于蒋家王朝被人民遗弃,应该和四大家族的逆天行事是分不开的。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社会,一家单位,一个团队,再大的困难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想办法去挣钱,没有兵马可以去招兵买马,可怕的是失去人心,老百姓不再信任,团队成员不再信任,失望透顶,绝望之至,众叛亲离,那就只有树倒猢狲散了。
我们都知道在孔子弟子中,子贡是最会做生意的,长袖善舞,富可敌国。他问孔子足食、足兵、足信如果非要去掉一个去掉谁,我以为这应该是有背景的。因为孔子十分推崇的管仲曾经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好像治理一个地方,应该先解决温饱问题,国防安全问题。
面对聪明能干的子贡,孔子知道他是比较现实的,搞不好就会舍本逐末,误入歧途。所以他采用了纠枉过正——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军队无信溃不成军。有了信,粮食会有的,兵马会有的,追随者、合作者,都会有的。
这就是辛教授说的凝聚力。凝聚力在,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
接下来我们看看几位老师的分享。今天分享的优秀作业有:
2组 王穗萍(荔湾区流花路小学语文)
3组 王艾一(白城市第二中学)
4组  王瑞琴(河北安新小学 语文)
5组王硕(盘锦市大洼区城郊学校 英语)
今天分享的四位老师,两位小学老师,两位初中老师。从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是认真聆听了辛教授讲解的,所有对这则论语把握比较到位。更难得的是大家都联系自己实际工作,学以致用,做了深刻的反思。
2组 王穗萍是荔湾区流花路小学语文,他在分享中说“生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他提到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让人想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那时候,新中国刚刚建立,可以说刚刚从废墟上站立起来,长期的战乱,新中国既不能“足食”也不能“足兵”,我们有的只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我们对抗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小米步枪对抗的是飞机大炮,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物资装备,我们都丝毫没有优势。但是“足信”,四万万五千中国人就是坚信跟着中国共产党无往不胜,保家卫国人人可以舍生取义。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战无不胜的美帝国,不得不以失败者的角色,乖乖回到谈判桌。
如何才能取信呢?
王老师说“真诚!学生对事非善恶是有一定辨识能力的,一个真诚的、处处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学生是很乐于接受的。”
她还说:“班主任不仅要取信于学生,更要信任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体谅学生,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相信学生能行,并把这种信任落实到平时的言行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信任,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与自强。班主任既能取信于学生,又能信任学生,这样的师生关系一定是最牢固、最融洽的。”
我常常说,要建立一所充满信任的学校。学生和家长信任老师,老师和家长信任学生,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都处在舒展的,自信的,真实而自由的状态。
我以为,学校好不好,看看孩子状态。如果孩子是自信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如果孩子目光呆滞,充满恐惧,畏畏缩缩,即使学校把上级考核的所有荣誉都全部囊括,对孩子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特别欣赏王老师这句话:“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体谅学生,给学生足够信任,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与自强。”
每一个孩子的身体里,都有一个独特的内在小孩,起初,他蜗居在孩子身体里,他渴望外边世界的精彩,但是恐惧外边世界的危险。她小心翼翼,确定周围是安全的、可靠的,才敢走出孩子身体来玩耍,智慧和能力,是在他舒张和自由的时候,才能够显现的。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保卫内在小孩的安全,发现孩子的潜能,鼓励内在小孩舒展绽放。
让我们一起把足够的信任,无条件地交给我们的孩子吧!相信信任的力量。
3组的 王艾一老师是白城市第二中学的语文老师。他说:“爱的最好证明就是信任。”
这让人想到了《悲惨世界》的主教,他明知道冉阿让“偷走”了教堂的银器,却选择了信任他是被逼无奈的。我们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不能离开严格要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有,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管理学生。
但是,一味严格,甚至到严苛就不好了。很多时候,宽恕的教育意义远远大于严厉。
在我的眼里,只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好孩子;一个是犯了错误的好孩子。做教育不要动不动上纲上线,所谓的“小偷”,所谓的“道德败坏”,在小学,甚至初中都是不存在的。问题学生,调皮捣蛋居多,时不时犯贱居多,有时候犯浑居多,仅此而已。
至于那些天使面孔,魔鬼心肠的孩子,不能说没有,他们是被魔鬼施了魔法,需要我们去拯救,去除咒语,释放善良天性。相当一部分问题孩子,都是心理扭曲,没有被及时医治造成的。
王老师说:“信任可以拉近彼此距离,信任可以让人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信任可以增进彼此默契,信任可以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做到完成……信任告诉我一切皆有可能。”
王老师讲述了她带着孩学习《三峡》的故事。他说,翻译课文,全都是孩子们独立完成,一开始都觉得难,很被动,不敢完成,不想完成,不愿意完成,总想等着老师说,课上我就鼓励孩子们,相信孩子们,一次说不好,说两次,两次说不好说三次,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到,一开始真的很困难,但一直鼓励,一直让孩子说,一份信任真的可以让孩子创造奇迹。
我十分赞同王老师的观点: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很多时候别人是无法代替的。鼓励学生去想,去说,去探究,一次说不好,说两次,放手才能上手,上手才能得手。
用王老师的话说:“相信孩子,其实他们真的很棒,需要耐心,需要鼓励,更需要的是信任,一切皆有可能,没有做不成的事。”
4组的王瑞琴老师是河北安新小学的语文老师,她在分享中说: 在现代社会,“信用”依然是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成功的法宝。无论是为官从政,还是经营商业,都需要取信于民,否则工作政绩和企业效益都将为零。
对此,我深有感触。都是一个人,一家企业,有的人有的企业,银行撵着要贷款给你;有的人有的企业,进入信用黑名单,再托关系,银行都不会贷款给你。
有人说墙倒众人推。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三聚氰胺让三鹿奶粉一夜之间消失。对小孩子下黑手,用毒奶粉毒害祖国下一代,是可忍孰不可忍!三鹿奶粉信誉坍塌,从此再无翻身之日。
王老师还说:“在我们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也尤为重要。学生如果信任老师,喜欢老师,一定会对这位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兴趣,充满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是走心的灵魂互动。如果学生根本就不信任老师,从心底就瞧不上老师,总是怀疑老师的水平,那她根本就不可能亲其师,信其道,敬其师,乐其教。
《大宅门》中的白景琦,在遇到季宗布之前就是一个“活土匪”,想办法捉弄自己老师,以至于没有老师敢教他。但是季宗布来了,一切就都变了。季宗布有真功夫,他的水平足以征服少年白景琦。白景琦折服老师的能耐,反过来求着要老师教他。他相信老师有他想要的东西。而季宗布也相信白景琦是块璞玉,只要耐心打磨,必然成大器。
如果王老师所说:“因为彼此信任,师生之间关系和谐,班级凝聚力也会大大增强,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也会更有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对他产生厌倦和恐惧,那么对他所教的学也不会产生兴趣,甚至讨厌这门课,对教师讲的道理也会不以为然,那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
愿我们每一个老师,从孔子的“足信”得到启示,信任自己有真功夫,信任学生能被引领,用心思考,认真去做,关注细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去因材施教,去努力帮助所有学生取得进步。
5组的王硕是盘锦市大洼区城郊学校 英语老师。他从治理国家需要追求三个目标:足粮、足兵、行仁政,追求让人民充分信任,想到了我们的班级管理。他说:“类比一下,一个班级也要追求三个目标:学风、班规、老师的仁爱之心。”
虽然原文中没有说仁政,而是足食、足兵、民信之。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何为仁政?老百姓为什么信任?那一定是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一定是老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一定是无战乱之困苦,无流离之艰辛。这些都无法保证,吃没吃的,穿没穿的,饥寒交迫,流离失所,饿着肚子闹革命,衣不蔽体穷折腾,这哪是仁政啊?这是虐待人民,草菅人命,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人民哪可能信任呢?
信任感不是空口讲白话,靠忽悠就能获得的,那要看实实在在的行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郑国子产是孔子十分认可的政治家。他执政之初,自上而下,对国家实施改革,触动了很多实际获得者的利益。大家不理解,所以很多人痛恨子产,诅咒子产,恨不得杀死子产。但是随着改革初见成效,国家越来越富强,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大家开始理解子产,赞美子产。以至于子产死的时候,老百姓感觉好像天要塌了一样。
孔子说:“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深得民心,是因为子产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人做事规规矩矩;对待老百姓广施仁政,讲究仁义,恩惠颇多。
在联系实际上,类比班级管理的时候,王老师说:“好的学风是关键,而学风首先需要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好习惯是靠老师授之以渔,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带着学生不断摸索,循序渐进,慢慢打磨的。”
当学生学会学习的时候,找到学习乐趣的时候,有了实际获得感,学习就有了内动力。
所有的学生,都会永远对能带给自己成功体验,幸福体验的恩师充满感激。为学生操碎了心,但是学生并不买账,那一定是老师没有真正掌握教育真道,学生没有实际获得,没有从你那里获得幸福体验,他凭什么信赖你、爱戴你?
我特别赞同王老师这句话:“作为老师,就要用仁爱之心感染着学生,让学生觉得可敬可畏,既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而过度批评、指责,也不能一味地溺爱学生,导致学生没有规矩、不信服于老师的威严,不尊重老师的教育行为”
愿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心怀仁爱之心,凭借教育智慧,用自己实际行动赢得学生尊敬和爱戴。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
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不亦乐乎?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以此共勉。感谢四位分享的老师,感谢大家收听,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讨论。

欢迎关注猴哥侃大山,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