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读书,喜欢读关于民国女子的,因为一个个优雅温婉;在这众多女子中,最欣赏的一位便是张充和。她,被称为“最后的闺秀”。的确,她工诗词、擅书法、会丹青、通音律、尤长昆曲。
也许有人会说,张充和是幸运儿,一生下来,就是含着金汤匙的。没错,她的曾祖张树声,曾任两广总督、直隶总督,是淮军将领中,仅次于李鸿章李大人的二号人物。到了充和父亲这一代,家里的银子,也是海花花滴。那时,光照相机,家中就有好几台,这也仅是九牛一毛。家中的银子响当当,总要有个好的去向。于是,张父,个人出资办了乐益女中,利国又利民,真是开明之极。可是,家中条件再好,但你得是上进之人。所谓外因,总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外因不可控,而内因可控,事在人为,不是么?从充和的经历中,我们也能深刻地体会到——控制能控制的,让不能控制的听天由命。
充和,1914年出生在上海。她一落地,就让母亲陆英哭了。为何?她的上面已有三个姐姐了,元和、允和及兆和。那时的大户人家,讲究多子多福。这个子,多指儿子,儿子是自己家人,可以娶妻生子,可以传宗接代。因此,在充和八个月大时,叔祖母李识修(李鸿章的侄女)来看产妇。家中如此的低气压,让她心疼陆英。经过陆英首肯,叔祖母将充和抱到了合肥,亲自抚养。叔祖母,也是名门闺秀,她自任充和的启蒙老师,言传身教大家闺秀的风范。她教导充和,学习待人接物之道。比如,绝不允许充和在坐立行走时,显出慵懒的样子;在长辈面前,充和必须保持恭敬之态,绝不能在他们谈话时插嘴。就是这种日积月累的滴灌,在充和身上,我们看到一种闺秀独有的秀丽端庄,身上的那股静气,让人沉醉。
在充和九岁那年,叔祖母花重金请来吴昌硕的高足、考古学家朱谟钦为塾师。此外,还另请一位左履宽左举人,专教她吟诗填词。充和天资聪颖,悟性甚高,四岁会背诗,六岁识字,能诵 《三字经》、《千字文》。充和清楚地记得,跟着朱先生读书,一直读到她十六岁。充和要从早上八点,读到下午五点,中间只有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除重大节日外,每十天仅有半天的休息时间。一年到头,这样的学习从不间断,一直持续了十年之久。读的主要是《汉书》、《史记》、《左传》等史书,唐诗宋词还有四书。朱先生教学得法,自选教材,还适时讲解同音字、同义词、语法等内容,平时只要充和阅读古籍时圈点句读,不讲解,只答题。先生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点断句读,其义自明。”由此,我们看到,虽然充和自小离开了父母,这是她不能控制的。但叔祖母精心为她打造的师资力量,使她受益匪浅,这又是她三个姐姐在苏州所不及的。而充和呢,充分发挥“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功夫,在两位恩师的指导下,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功底。
1930年,叔祖母辞世。十六岁的充和,回到了自己在苏州的家,就读老爸开办的乐益女中。老爸是个昆曲迷,三个姐姐也对昆曲情有独钟。于是,充和也渐渐爱上并痴迷起昆曲来。一句“梦回莺啭”,是那般悦耳动听。1933年,考入北大的张充和,更是不舍对昆曲的追求。大弟宗和在清华读书,于是充和常去清华,聆听俞平伯等教授的昆曲讲座,并不时参加曲友们的演出活动。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大三时,充和得了肺结核,不得不休学。那个时代,这种病没有特效药,很难治愈。按照一般人的思维,从就读的高等学府,被迫休学,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巨大落差呢?但充和的所为,让我们眼前一亮。生病,不是我所能控制的;但面对疾病的态度,却是我的选择。回到苏州的充和,与大姐元和一起,专门学习昆曲。不学则已,若学必精,这是充和的风格。接下来的两年,元和说妹妹充和简直“着了魔”,经常去朋友家参加曲会,直到凌晨两点才回家。都说,不疯魔,不成活。充和用她高度的执着,投入到昆曲艺术中。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昆曲,不仅疗愈了充和的精神,更大的收获,还治好了充和的病。为此,充和由衷地说,我喜欢昆曲音乐,我喜欢和志同道全的曲友同乐。
抗战期间,充和在重庆教育部下属的礼乐馆工作,整理礼乐。重庆,作为陪都,日机的狂轰乱炸是平常之事。每当警报响起时,工作人员总要停下手头的工作,钻进防空洞,以避风险。而我们的妙龄女郎充和,却充分防空警报响起的两次时间:第一次是预警,第二次是警示日机转眼即到。前后两次警报的时间间隔,不算短,正事做不了。那在充和看来,何不利用这段时间,写写小楷?写小楷不费墨,拿起笔来就可以写;第二次警报响起,搁笔,跑几步就到防空洞。一天天,充和攒下若干篇小楷。一篇篇小楷的生成,也无非就是充和利用两次警报的时间间隔。日机轰炸重庆,我不能控制;但两次警报的时间间隔,却由我说得算。我的地盘,我做主,写写小楷,不亦乐乎?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充和的书法,也是功夫在诗外滴。能力是怎么来的?无非就是在一个方向上的不断坚持。当充和将整理出来二十四篇礼乐,用毛笔书写,首次在众人面前,展示了她的书法艺术,博得一致好评。就连清华校长梅贻琦老先生的日记里,都对充和的书法多有记载。
当下的我们,正全情面对“新冠”疫情。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在此,祝福我们的读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专心致志,充分利用此段宅居时间,以一种沉静之气,收获丰盈充沛的时光。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