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新:日子,在忙碌中丰盈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126

日子,在忙碌中丰盈

作者 | 徐荣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在2021年的开端之日,谨以此文追忆过往,期许未来。唯愿新的一年,平安、顺意。
——题记
母亲病到生活不能自理后,每年冬季郑州开始供暖时,我把她接过来,我的生活就开启了忙碌模式。
早上5点起床,处理完自己的事情,下厨做饭。母亲有时还在梦中,有时已经醒了,但我没有推她的房门。待我把早饭做好,盛到碗里,凉着,再去开她门。换尿不湿,喂水,用湿毛巾擦脸、擦手,待这些事情做完后,我三口两口把自己的早餐用完,喂她吃饭,喂她吃药,然后去上班。这期间所做的事情一环扣一环,甚至精细到哪一分钟应该干什么。如果哪个环节未按计划进行,比如,锅里的玉米糁溢出来,又要半天清洗,这时候,上午的按时上班就有可能成问题。
以前早上在去上班的地铁上,我会完成当天学习强国的学习内容,余下的时间,或去思考点问题,或看看一些公众号里的美文,或自己写点碎片类的东西。母亲来后,我勉强把学习强国的内容完成(只有这个坐地铁的时间可用,不然容易忘记),其余的事情就无暇顾及,只想靠在背椅上打个旽,打盹还不能深睡,不然要坐过站。
上午把工作上的事情处理完,有时甚至还没处理完,就该回去做饭了。回到家里,换尿不湿、喂水、做饭,这个程序已经固化。食材是爱人上班走之前给备好的,我只用炒一炒就行。适合母亲吃的只有大锅菜:肉类、萝卜、粉条,有时再加点黑木耳之类的,放在一起,一炒一炖,营养基本全了。
病后,母亲吃饭的方式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起初的坐在轮椅上,到后来的靠在床头上,到现在的躺在床上,每一个姿势的转变,都是每况愈下。母亲牙口不好,为了便于她吞咽,我把炖好的大锅菜盛够她的量,放到破壁机里,打成糊状,凉着。这边再切一个水果,再在破壁机里打成果汁,备着。然后,我依然狼吞虎咽把自己的饭吃完,再喂她吃饭,喂她喝果汁。
母亲喝水或果汁等液体时容易呛,喝不了两口,就“咳咳”起来,这时候要停下来,等她咳完且呼吸平息后接着喂。一杯约200毫升的水或果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喂完。
上午最怕开长会或快下班时开会。有一次参加市里一个会,一直开到12点多,我的心早已不在会场:母亲该换的尿不湿还没有换,会不会洇透了下面的垫子?会不会洇湿了盖在身上的被子?到家肯定很晚了,母亲会不会饿了?会议一结束,我第一个冲出会场,路上盘算着回到家后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把初中时学的“统筹方法”全部用上了。
还有一次,因工作上的事情回去比较迟,下午2点又要开会,把母亲的事忙完,留给我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我来不及吃饭,把馒头在微波炉里转一转,拿盒牛奶,朝地铁站跑去。
中午的时间很短,我在做饭时,母亲时不时哼哼几声,有时像是在喊我的名字。我停下手里的活儿,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以前母亲病后虽然言语不清,但还能说一些短句,我能听出来是什么意思。但今年她明显语言功能更差了,只能哼哼,不能言表。到她跟前问她时,她没有什么反应,可一旦你到厨房忙乎的时候,她又开始哼哼,有时候会把嗓音扯得长长的,你不得不停下手里的活,再去看她。这时候,手机又响了,要么是电话,要么是工作上的微信,一些比较急的还得及时处理,此时,怎一个忙字了得。
下午该去上班了,有时她还在哼哼,眼看着时间来不及了,我只能狠狠心,把她的哼哼声关在身后,朝黄河南路地铁站的方向走去。
家离单位较远,每天四次往返之间。有时我想,什么时候能让我在家附近开个会或参加个活动,对我来讲是个极大的照顾。但这种情况很少。市委、市政府及绝大部分的市直机关均在西边,工作上的事情只能在单位与单位之间处理,郑州市区东西之间的穿梭就成了我的常态。
周六周日是个难得的休息机会。这两天,除了照顾母亲的吃喝拉撒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给她洗澡。我把她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推到卫生间,再从轮椅上抱到座便椅上,在爱人的帮助下,给她洗澡。这时候母亲像个孩童,温顺地坐在那里,任我给她洗头、搓脖子、肩、搓前胸后背、搓四肢、搓手腕、手背,没有了躺在床上时的哼哼声;更像菩萨一样端坐着,享受着这一切。花洒的水淋在她的身上,水珠从她的身上落下,经过花白的头发、消瘦的双肩、松驰的皮肤包裹下的四肢,这让我真正看到了皮包骨头的景象。我从她身上搓下来的泥垢卷,如从历史的躯体上搓下多余无用的记忆一样,但近年病痛折磨母亲的印记却清晰地烙在她的身上:2017年12月做脊椎手术时留下的针眼、去年褥疮留下的疤痕,都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我眼前,让我不忍目睹又不得不直视。
给母亲洗完澡,我把她抱到轮椅上。她坐在轮椅上,双脚自然垂了下来,这为我给她洗脚提供了方便。我接盆热水,把她双脚泡在里面,双手揉搓。一只脚不知什么时候浮肿了,另一只脚的灰指甲该剪了,这双曾经踏荆棘、踩泥泞、把一切苦难踩在下面的双脚,再也不能稳稳当当地站在地面上了。
曾经有人善意地劝我:你这么辛苦,何不找个保姆呢?或者请个钟点工也行啊。郑州也有养老院,咋不把老太太送到养老院呢?
我说,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既然是义务,就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就要自己去做,哪有让别人替自己完成呢?再说了,自己母亲,自己照顾着,虽然累点,但心里是踏实的。
当我上班时,想着家里有母亲要等着我回去做饭,总觉得有一种力量在驱使我、推动我,让我不敢懈怠;
当我疲惫时,想着床上的母亲还需照料,瞬间又精神振作,让我不敢消停;
当我看到在我的照料下,母亲安详地吃、喝、睡时,让我疲意顿消。
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成就感,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欣慰的事情呢?
忙碌,丰盈了生活,充实了内心。(全文完)

作者简介

徐荣新,男,河南社旗大冯营人,就职于郑州市某局机关,喜爱阅读、写作,在全国各类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乡土文学《乡土赊旗》(Hometown Sheqi)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