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员》章子怡发飙怒怼金莎:你羡慕的名与利,是别人的长期主义
最新一期的《我就是演员》中,章子怡又发飙了。
原来,金莎和金子涵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饰演了《三十而已》中顾佳约林有有谈话的一段戏,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段戏演了才三分钟,就遭到评委“灭灯喊停”的结局。
章子怡看完她们的表演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我觉得我们不能做力不从心的事情。”
图片采编自《我就是演员》
她说起自己小时候跳舞的那段经历,常常因为表现的不够好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就像我们专业演员,你让我们在台上又唱又跳,这是非常难的,你一定要花很多的时间去练习。”
图片采编自《我就是演员》
她一再追问她们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心里有底吗?演这个戏?”
图片采编自《我就是演员》
在很多观众看来,问题的重点大约还是出在金莎的表演上。
在三分钟左右的表演中,金莎丝毫没有把顾佳内心的愤怒演绎出来,她的台词说的不紧不慢,俨然一副淡然自若、事不关己的架势,实在让现场的评委们看不下去了。
图片采编自《我就是演员》
最开始的时候,金莎是以歌手的身份出道的,后来参演了一些电视剧,也多是走的清纯路线,例如《十八岁的天空》。不过金莎的转型似乎一直不太顺利,由于角色类型比较单一,使得金莎并没有获得演技方面的锤炼与突破。
金莎本人曾经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的采访中提及过这段过往,大意是自己经历过一段迷茫期,导致演员没能转型成功,音乐事业就此搁浅,最后迫于生计和各种现实压力,只能硬着头皮接一些不太好的剧本及各类商业活动......
在我看来,章子怡愤怒的背后,多少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在里面。
在金莎转型问题上和她观点一致的,还有郝蕾。
郝蕾认为,金莎作为歌手好好唱歌就挺好了,干嘛要跑来演戏呢?这让她们这些职业演员没戏演怎么办?她坦言自己也喜欢唱歌,甚至也有综艺节目邀请过她,都被她拒绝了——因为她认为自己更应该好好演戏,而不是想着做歌手。
郝蕾还说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那就是:“我不是不支持跨界,有能力的可以跨无数界;能力没有那么强的,不要强跨。”
图片采编自《我就是演员》
或许,金莎有自己的想法和苦衷,但我们站在客观的结果来看,确实由于她的犹疑和摇摆,使得她耽误了自己大好的音乐生涯,而在演员的职业中,她也没能获得成功的转型,导致年纪一把(只比章子怡小两岁)站在台上被章子怡批评与质疑,实在让人感慨万分。
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金莎无疑犯了一个多数职场人的常见错误,那就是:没有找准一个方向持续发力,缺乏长期积累与精进,导致自己没能形成强大的专业实力与竞争力,遭遇今天的尴尬也着实不足为奇了。
来访者小咪(化名)前来咨询的时候,也是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
小咪,女,26岁,法律专业研究生学历,毕业后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小咪就觉得自己实在受不了这份工作了——她希望通过咨询,能够找到新的职业方向。
实话说,类似小咪这样的咨询诉求,我已经做过无数例了。
通常来说,围绕新职业方向的咨询重点,就在于通过系统的引导与启发,让来访者能够看到未来的职业可能性,从而立足现在做出自己的决策。
但是小咪的这例咨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
我一开始试图从对方的兴趣及爱好等维度切入,便有意识地问了些相关的情况,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小咪似乎对这些问题很排斥,她说了句:“老师,我现在需要赚钱,你和我扯这些爱好兴趣的,又不能立即变现......”
我说:“如果从赚钱角度考虑,这些兴趣爱好未来也未必就不能变现,但如果你盯着的是当下的收入,很多兴趣爱好即便探索出来,没有几年的积累和耕耘,也很难变成你的专业,就不用提变现的事情了。”
“我只想知道,现阶段我该如何变得更有钱?”小咪俨然一副不耐烦的神情。
“不过,你这次的咨询目标是探索新的职业方向,这个和变得有钱没有绝对的关联啊。”我说。
“我实在受不了现在的工作了,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成天各种案件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问题是,每个月的收入非常有限,我实在不想干了,但就是不清楚,我现在做什么能够迅速转到很多钱?”小咪说。
“不过我想提醒你的是,很多时候,如果一个人果真能够找到一件真正热爱的事,在这件事里能达到‘心流’状态,未来也可以赚到不菲的收入的。”我说。
“老师,我不想说这些有的没的,我要点实际的,这些兴趣爱好的你就此打住吧,我暂时不考虑这些。”小咪的语气异常坚定。
从小咪过往的成就事件中不难得知,她的记忆力惊人,学习法律对她而言并非难事,而且在历次考试中成绩都非常优异......种种迹象表明,小咪在自己的法律专业上其实是具有一定的天赋及优势的。
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小咪的这种情绪状态更像是一种“应激反应”:很可能是由于近期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她对本职工作乃至本专业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经过咨询澄清,果然,小咪表示她一开始工作那会儿还是挺有干劲的,只是两个多月前来个了新领导,这个新领导的行事风格让自己很难适应——说到底,小咪的困境根源并不在于选错了职业方向,而是在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为了引导小咪认识到客观的职业困境根源,我从理性的层面告诉她——
如果一份工作既是你擅长的,同时又是前景不错的,那也不失为一份不错的工作。
一旦能够明确这一点,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自我情绪层面进行梳理,去挖掘这份工作对于自己未来的意义和价值,进而用一种接纳与包容之心看待这份工作,再去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咨询到这一步的时候,小咪突然说了句:“老师,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方向,只要进入就可以大赚一笔的?”
“如果从正规的职业角度出发,这样的领域几乎是不存在的。”我说。
“那也未必吧,之前不有报道说卖煎饼的一个月还能赚3万呢......这事儿是个人都能做吧!”小咪说。
我继续澄清。
首先,卖煎饼月入3万这件事,并不是每家都是如此。
你不妨去观察下街边各类小吃摊,有的生意好,有的就比较冷清——这里面实则蕴含着相当复杂的学问,例如,你的市场定位、客户群体、产品定位与定价,等等。
如果一个毫无生意经验的人盲目下海做生意,倘若没人指点靠自己瞎摸瞎撞,通常是需要“交学费”(赔钱)的。
而你看到的那些看似很赚钱的店,如果你仔细打听不难发现,他们多数具有相当丰富的生意经验——换句话说,人家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很多年了。
其次,有些事虽然赚钱,你未必能看得上,也未必能做得好。
这里面就涉及两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价值诉求和能力。
如果你仅仅盯着钱,表面上看起来,摊煎饼号称的3万元收入似乎比你现在的工资高,但问题是,这只是显性收入,还有很多“隐性福利”你没有算在内。
比如,你在律师事务所不仅有工资,还有社保公积金等各类福利补助,以及相应的社会定位和社会认可度等等——这些恐怕是摊煎饼很难获得的。
因此,当你仅盯着一个职业诉求(比如收入)时,即便有个选项看似能满足这个诉求,你依然不会选择,就是背后的“隐性福利”在起作用。
听完这段分析,小咪似有所悟,她渐渐明白,尽管眼前的工作收入没那么理想,但综合“隐性福利”下来,实则在同行中算是不错的了。
还有个问题你别忘了,即便你能舍下身段去做,也未必能做得好。
比如,摊煎饼这件事,需要你每天凌晨出摊,风雨无阻节假日无休,你一天不干一天就没有一分钱的收入——你果真能吃得下这份苦,又果真能坚持住,而不临阵脱逃吗?
最后,任何事情都一样,想要获得高收入,一定要有过人的东西才可以。
例如,你想在法律行业做的好获得高收入,通常来说有两种途径:
要么你专业过硬,成为优秀的律师,在相应的领域做到专家级别,成为企业的法律顾问,成为各大学校争相邀请的专家学者;
要么你人脉广阔,擅长拉业务,如此一来,你未来可以自己和人合伙开事务所......
第一条路拼的是专业能力,后一条路拼的是综合能力——但如果你的专业能力又很一般,综合能力又很匮乏,如果你这样的人都能赚到大钱,对那些辛苦努力的人而言,岂不是最大的不公平么?!
我很喜欢一个词,长期主义。
所谓“长期主义”,指的是做事不怕时间长、支持“慢工出细活”,或者是支持在时间长的事件中继续做下去而不顾困难的主义。
作者粥佐罗曾经指出——
微观上,长期主义可以拆掉思维里的墙,改变你的心智模式,让你在做具体事的时候,身姿摆在正确的位置;
宏观上,长期主义使得每一点优势在时间的复利效应下,积累形成壁垒。
现实中,不少成功者身上都具备“长期主义”的性格特质。
不论是从我这些年的亲身经历,还是从我经手的形形色色的咨询案例来看,真正能静下心来做事情的人非常有限,而在这有限的人群中,能够长期踏实积累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在我看来,成功的道路其实并不拥挤。
行文至此,我想说——
很多时候,当我们仰望他人的成功、艳羡他人的财富乃至地位时,我们更需要扪心自问一下,我如何在未来取得TA这样的成就?我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优势?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绩?又有什么能赢得过别人?是勤奋?还是专业能力?还是人脉关系?......
而倒推到今天,我又该去做些什么呢?
以上。
参考文献:
1、《金莎曝心酸经历,找不到方向,没有自信继续做喜爱的事 》.小川说事
2、《人生开挂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敢进窄门,愿走远路》.粥佐罗
-关于作者-
✎
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赵晓璃,抖音@职场作家赵晓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