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前不是虚词,而且所指很具体。甲骨文台历说字——而

现在我跟大家共学一下今天的字——而,而这个字在甲骨文它是有具体所指的,但是在很早时间之前,在古籍中,一会儿我们可以看一看他几个文献引用用的已经都是引申义了,那么而他的本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看一看甲骨文的写法非常形象,它表示的是人长长的胡须,而且在小篆,隶书以及后来的楷书和行书的演变过程中,基本上都沿用了甲骨文的写法。

【甲骨文台历,而】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胡须它不同的部位叫法也不太相同,颌下就是下巴颌下边的胡须,还有上嘴唇的胡须,还有两腮的胡须。在文献中它的名称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了解英语的朋友们,他也是不同部位的胡须有不同的名称。根据甲骨文的写法,我们可以看到而这个字它对应的就是颌下的胡须。

【美髯公关云长】

我们看而甲骨文的解释:象形字,象颌下鬚毛之形,说文,而颊毛也,《周礼》曰:作其鳞之而。

甲骨文解释和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有细微的差别,虽然说都是胡须,但是甲骨文解释说是颌下的胡须,而说文解字中说是颊毛,也就是脸颊上长的。这个可以看到它有不同的所指,但实际上如果都泛指胡须的话,其实也是比较相近的,指的就是胡须的含义。《周礼》当中的那句话说是作其麟之而,这里的鳞应该是一种鱼的胡须,喜欢钓鱼的朋友们都知道,鲤鱼它是有胡须的,这里的鳞可能就指的是鲤鱼的胡须。

【鲤鱼胡须】

但是而这个字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用作虚词了,比如说我们《论语》当中第一句话叫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的第一篇叫做《学而篇》,这里的而基本上就用的是一个虚词了,用的是而且的含义,就是说表示动作的一种递进关系,学完之后还要习。所以叫学而时习之,这里的而用的是虚词或者具体说应该是表示的是一种递进关系的一种虚词。

现在我们来分别看一下文献引用。

第一个:地火明夷,上面是坤下卦是离,叫地火明夷,其中有一句话叫

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易·明夷卦》

君子以莅众,众就是众人。莅,不是有一种有一个词莅临吗?君子以莅众它的字面意思就是君子应该面对众人,用晦而明这里我个人理解它也是一种动作的递进关系,先是用晦,然后再用明,晦和明是相反的一个两种状态。学《易经》的朋友们对这句话应该有更多更具体的解释,我个人能力有限不能解释太多。

【地火明夷】

下一句:《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

我个人推断也是以动作的递进或者是表示递进的这个关系的一个意思。

下一句:也是引自于《小尔雅·广诂》而,汝也。

这里又引出来另外一种含义,这个而有的时候指的是第二人称,这个而跟你的那个右半边尔的发音是一样的,所以这里可以看出来第二人称这个用字的一种转变,或者是演变开始的时候可能用而,后来又用那个尔,就是你的右半边,后来又加了一个亻就变成你了,有这么一个必竟关系的演变。所以这里的而有的时候也指第二人称。

下一个:《尚书·洪范》而康而色。

说实话我不是很明白这个而到底是什么含义,也可能指的是并列,也可能是指的是递进。

不过下一句《论语·季氏》这句话肯定是指的是一种递进关系,他说什么呢?叫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一个苹果,战士们都舍不得吃。。。】

我们大家都应该学过那个课文《上甘岭》,大家都知道非常时期缺水,供给一排的战士就用一个苹果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机,你说一个排的战士只有一个苹果,可以说物资非常匮乏,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还都能够分上一口,这个读起来真的让人特别特别的感动,所以《论语》中这句话确实能够反映出分配的这种实质性的内容叫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知道在很多场合这种不安的情绪,这种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实际上更能够影响到事态的变化,所以这句话叫不患贫而患不安。每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真的为孔子的那种智慧而所折服,孔子对于一个事情的观察,处理和理解真的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各位朋友们,对于而的解读就到这里,也希望朋友们能够继续关注我们甲骨文,继续关注中国经典的学习。

阅读更多:

清华大学校训的书法题字来自于哪个碑帖?甲骨文台历说字——自

一个人聪明与否真的和耳朵有关吗?甲骨文台历说字——耳

文耕说字——口

我的老天爷啊。甲骨文台历说字——天

老子也说过别人家的孩子?甲骨文台历说字——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