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曹冲称大象,神童都长什么样?
曹操一世枭雄,杀伐决断,可也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开创了那么大的事业,魏王身后得有继位的。
可是,二十五的儿子有八个早亡,尤其是最聪慧最喜欢的神童曹冲13岁夭折,
以至于后来在选择曹丕和曹植继位的时候,还思念曹冲。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就有成人的思维,甚至比一般的成年人还要聪慧。
曹冲心地仁爱,识见通达,短短的十几年,却留下了很多典故,
如曹冲称象、顾影自怜、神童之交等等。
曹冲死了,曹操跟前抖机灵的事情就都留给杨修了。
杨修也是没办法,聪明死了。
这个世界上是有神童的。
因为人生来不平等,所以老羊基本不谈什么公平。
老羊还是很小的小羊的时候,应该是小学三年级,
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强烈的刺激。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记忆中那天应该是没有上学,我去学校转悠。
当时的学校就在村里,学校是土改时期没收地主周家的一个商铺改建的,一个大院儿,西侧有很小的厢房,是老师的办公室。
我的一个表哥是老师,他是社来社去的承德师范毕业生,
属于工农兵大学生毕业返乡。
他看我在院子里转悠,就叫我,拿一张报纸给我看,整版的人物照片,都是小孩儿。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第一届学生,记忆中最小的8岁,有好几个和我同龄。
表兄有点开玩笑的一句话,让我惭愧到如今:
和你同岁,人家都上大学了,你看看你。
我看了看我
后来又有电影版的《新闻简报》在电影正片前播放,看影片里,老师把少年大学生们抱起来,站到桌子上往黑板上写题,
我在神童面前更无地自容了。
这是1978年。
每年的七八九三个月,都是家长和孩子们焦心的时候,
批判高考制度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
自己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粗暴的的取消外地学校来本地招生.....
上什么学、上什么补习班、包括买房要买学区房等等等等。
感觉整个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在围着教育这一件事转,细思恐极!
自己的儿子还没毕业,就得想着孙子上学在哪个学区......
家长焦虑,孩子更焦虑。
前天,一个朋友发微信,说自己还在上小学的女儿把老师留的作业都做完后,
让妈妈去再给买一些题来做,因为别的小朋友都在买。
看着孩子疲惫的渴求知识的小脸儿,
做妈妈的不知道是鼓励还是劝止。
看着大街上每个人都衣着光鲜,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焦虑和苦闷。
这可能也是生活的真相。
因为自己家的孩子不是神童。
人们最熟悉的是甘罗八岁拜相、蔡文姬六岁辩音、曹冲五岁称象、元嘉一心六用、司马光砸缸救友等,人们说的次数多,都熟悉,老羊再多说也没意思。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波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三字经》是蒙学基础,重点在后面这句话:
当效之,要向他们学习。
老羊小时候家贫,又是偏僻山区,最苦恼的是没有书读,
现在看着儿子有那么多的书都没读过还玩游戏,每每痛心疾首呀!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
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神童诗)
从唐朝开始,科举考试就有专门的招收神童的“童科”,年龄在10岁以下的,只要读通一本儒家经典著作,经过考试合格的,就给予“出身”——不再是平民了,按过去那些年来说,就不是农村户口了。
到了北宋,也还有这个制度,
宋神宗元丰年间,江西饶州有一个叫朱天锡的小孩儿,十一岁,被送到礼部,他把《周易》、《尚书》、《毛诗》、《礼记》、《论语》、《孟子》狂背一遍,朝野震惊。
皇上当即就给了进士,这一下子就在家乡引起了轰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一个向他学习的是他的堂兄朱天申,比他大一岁,在朱天锡的基础上,又加了几本书,而且能连读一百多遍,皇上又给了进士。
接下来是黄居仁,九经连续读七十五遍,也是进士。
可了不得了,这一下子,全国人民都知道可以这样得到功名了,
什么十年寒窗苦呀,什么金榜题名时呀,全不用,
出名要趁早,教小孩子念书就行了。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于是,饶州这个品牌就打响了,什么衡水中学呀、毛坦厂中学、天门中学、黄冈中学呀,都不如我们饶州小学!
饶州人民很努力,也舍得花大钱请名师,也舍得让孩子满负荷学习法。
一般在孩子四五岁粗读几首诗后,就逼着读经背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创造了篓子教学法,把孩子装在一个筐里,挂在树上,免得走神,就如同现在某中学吃饭上厕所都按秒记时一样。
给老师的费用也不一样,采取绩效激励,孩子会背一个经,给一个经的钱,会背两个给两个的钱,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绝对不吃大锅饭。
在江西南康,还出了一个神童山,每年都向国家输送上百个神童,升学比例绝对在全国前几名。
基因不一样,生出来的孩子聪明程度也不一样,这也都是不能嫉妒的事。
明朝的《万历野获编》里也记载了一个神童群体:宪宗朝早达者,无如长沙李文正、丹徒杨文襄,俱以数岁神童,荐为翰林院秀才,而不知其后又有寿光刘鈗也。
刘鈗八岁就被授予中书舍人,上朝时连门槛子都还迈不过去,那个时候干部退休晚,十多岁的孩子和七八十岁的大臣在一个单位上班,也是很有意思的情景。。
不拘一格用人才,有过,不过好难!
僵化的体制,有神童也会骈死于槽枥之间
回到眼前,
学制多长合适?长短各有利弊!
比我大一点的人赶上了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大学毕业20岁左右,
现在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初高中六年,大学毕业一般23岁左右,
短一点的教育,会给社会更快的提供生产者,缓解老年社会的压力,
教育费用的降低,还有利于增加二胎。
而学制长的益处还真的不多,最受益的只有恐怕只有教育产业自己。
教育产业链越拉越长,往岁数大到了博士后,往小了更小。
楼里来了一个租房子的做幼教的,电梯里遇到一个一岁的小孩,早教的人对孩子的奶奶说,一岁就晚了,现在都是从胎教开始。
我看胎教都晚,下一步该开发卵子教、精子教了。
有神童,自然有更多的我们普通人,普通人更应该活好自己。
承认自己的智不如人,也是社会的一个进步,更能体谅自己的内心,
因为我们有辣么多的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