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只给孩子布置简单的作业并非是一件好事
【家教智慧 第602期】
近日,某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这个规定,是对近年来“家长作业”的一个回应。但不得不说,这个回应并不给力。
近年来,不少家长反映的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过多、过难,或者必须由家长配合才能完成,使得不少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花时间和精力帮孩子做作业。
对此,我以为,这不过是家长在自寻烦恼,就像家长自己所说:“明明是孩子的‘家庭作业’,怎么现在都变成了‘家长作业’了呢?”
首先说一说作业“过多”。什么叫多?如果孩子作业做到晚上12点还不能完成,这实在是多,但是,真的有那么多老师天天给孩子布置那么多的作业吗?作为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局内人”,我的确遇到过这样“没出息”的老师,但并不多,更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布置作业并不像家长想得那样,教师动动嘴说说就行,是要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科学编排的,也就是要费很大心思的;学生做完了还要检查,还要反馈、还要讲评、矫正、反思、总结,以便今后布置作业更具针对性。这一系列工作,一个负责的老师每天是“备不出来”那么多作业的,不负责的老师更不想布置这么多的作业,只有“既不太会教学、又不太负责”的老师才这么做,而这样的老师,少之又少。
其次,说一说作业“过难”?
先看一道四年级小学生的题目:
“请看下面三组数字: (1、3、5、7、8); (2、4、6); (5、9);这三组数字都因同种规律而分组,请找出其中规律。”
这道题目真够难!相当年,难倒了一对都是硕士的孩子父母。虽身为硕士,学富五车,但面对一道四年级小学生题目,却只能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四手无策,唯有上网求解。
这道题目难吗?网友回答:
1)这三组数字都是由小到大排列.这个答案真精彩,多么简单的规律啊;
2)1+3+5+7+8=24 2+4+6=12 5+9=14 三组数字之和都是偶数.这个也不算难吧;
3)(8-7)+7=8 (7-5)+5=7 (5-3)+3=5 (3-1)+1=3; (6-4)+4=6 (4-2)+2=4; (9-5)+5=9
故,其规律为“后一个数字减前一个数字之差,加上前一个数字,等于后一个数。”这个想起来有点麻烦;
4)第1组:8-{7-[5-(3-1)]}=4
第2组:6-(4-2)=4
第3组:9-5=4
故其规律为:每组数后一项减去前面两项的差,最后结果是4。这个答案想起来颇费周折;
5)第一组 有5个数字 第二组有3个数字 第二组有2个数字
而5、3、2都是质数。这个答案思维奇特;
6)总共就是1-9这9个数字,1、3、5、7、8 用普通话念出来 都是1声,2、4、6念出来都是4声,5、9念出来都是3声 这就是规律……哈哈,这个也可以算是一个答案……
这个题难吗?实在是难!两个受过高等教育多年的研究生父母都束手无策;这个题简单吗?这个题真简单,因为只要识数的人一眼就能看穿,它们无非是“后面的数都比前一个数大”,如果你想再复杂一点,就如许网友给出了的多种答案,如果你不想认真地按数学去思维,来个脑筋急转个弯,按普通话声调也不失为一一种答案……
如此多的答案,我们的两个研究生为什么“研究”不出来?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上得太多,知识太丰富,思维被固化,凡事总用“雪化了就是水“的思维定势来思考,总以为自己是研究生,四年级的的数学题跑不出自己的水平,总想用“哥德巴赫猜想”那样的“规律”来给试题对号入座,自然不会解出什么结果!
所以孩子的题目,没有那么复杂。再比如一道三年级的数学题:
一个正方形被两条线段分成了四个长方形,这四个长方形周长的和是18分米,原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一个家长网友如此解答: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正方形边被线段分成a1、a2、a3、a4(因为没说具体多大,只能四个都假设),a=a1+a2=a3+a4,
四个长方形周长合计:(a1+a3)*2+(a1+a4)*2+(a2+a3)*2+(a2+a4)*2=18
推导:(a1+a2+a3+a4)=18/4
因为,a1+a2=a;, a3+a4=a
所以,2a=18/4
所以,原正方形的周长4a=18/2=9
这个解题过程是推理有据,逻辑性强,真像在“解题”。
但是,我把这道题拿给邻居上三年级的小孩看,孩子三秒钟就搞定了,他说:他只用笔画了画,说“周长是9”。
我问:“你怎么算的?”
他说:“这还不简单,这不明摆着吗,原正方形的边每条都算了两次是18,一次当然就是9!”我一看,哈,还真是那么回事!
所以,不是小孩子的题太难,而是我们大人想得太复杂了!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这里不想再一一列举。因此,小学生作业中的难题,并非我们家长“不会做”就是难,而是你和孩子的思维被“标准解题思路”和“标准答案”给僵化了。
最后再次说一说“家长作业”问题。在这里,家长们所说的“家长作业”,大多是孩子的手工作业,这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创新创造思维,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这是与孩子长期学习、成长大有益处的作业。
凡孩子作业,肯定要求孩子自己完成才是。没有哪位教师明确提出要求“家长代劳”,而是家长自告奋勇自愿去做。这是因为,第一,怕孩子作业差了评分差;第二觉得这类作业对孩子考试意义不大,怕耽误孩子时间,因此就越俎代庖。因此,这明明是家长自己自愿,却偏偏嫌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行,要找老师的“茬”。这实在是“拿着不是当理说”啊!
而岂不知,家长替孩子做作业不是帮孩子,而是害孩子,是极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而若是让老师从此取消了此类作业,让孩子只做规规矩矩、有标准答案的“纸面作业”将来的孩子就会成为高分低能的书呆子,没有丝毫的创新、创造能力,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成功、成才、成大器的!
至于说,有些作业需要家长配合,注意,这里只是让配合,而不是包办。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老师的师,更是家长的事,学校的学习仅是一少部分,真正的能力还当是孩子在家里才能发展起来。家长如果以为将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算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将自己置身于孩子学习、教育、成长之外,这种想法就大错而特错了,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家庭才是孩子学习、成长时间最长的生活场所,因此,家长配合孩子是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家长不能口口声声说爱孩子,但却不管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不能把对孩子的爱狭隘到孩子的吃穿!帮助孩子进步、成长才是最大爱!
综上,给家长“布置作业”本身其实是一道伪命题,如果按照这个命题思维去要求老师,不给学生布置作业、将所谓的“难作业”“无用手工作业”统统去掉,只给孩子留下“1+1=?”之类的简单的、家长都会做的“纸面作业”,老师会举双手赞成,但是,我们孩子思维、能力能不能得到提升,将来有没有创新创造能力,那就难以预测了!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