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旧照片带你欣赏百年前的德庆华表石兼浅谈锦石山的历史归属​

1928年的华表石,图中庙宇疑似陆贾庙

锦石山,在德庆州西十二里,又名锦裹石、和尚石,华表石,为大山喷发凝聚的火山岩石山。相传:秦末, 赵佗据南越称帝,汉定中原,派大夫陆贾二下南越, 说赵佗归汉称臣,据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述;“汉大夫陆贾出使南越,从桂岭取道至此,施锦步障以登,尝祷山灵,若能说服赵佗归汉,当以锦裹石。其后,佗去帝号,受汉封为南越王。当时,赵佗与陆贾泛舟珠江,逆牂牁而上,贾因以锦裹山石,锦不足,植花卉代之,遍岩谷间,望若霞绚、因名锦石山。”历代曾在山下立陆贾庙纪念,今己毁。

1900年的华表石

“锦石撑空”是康州八景之一,位于德庆县境之西江北岸,高百余丈,有石柱直插云霄,乘船沿西江而下,船随江转,石形随船而变,仰望石山,宛似一个胖和尚在盘膝打坐,端庄肃穆。一回又似行僧背包袱,神态逼真。崖西峭壁上有“华表石”三个大字,迹皆双钓,每字约一丈多见方,粤东石刻,斯为巨观。明制府凌云翼(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负责人)等四人书刻其名于左,“华表石”三字为明代书法家黎民表手笔。该石使西江九十九湾之水,不至直泻而下,有补于西江之形势,下游亦藉以屏蔽。故行人常有“上不见华表是封川,下不见华表是德庆”之说。正是“緊惟天柱,实砥牂牁,万里南渎,至此无波。” (见《广东新语》)

1900年的华表石

锦石山,林幽霏香,泉流淙琤,有仙人桥,石龛等古迹,山顶广阔,可容百多人。附近山石状态怪异,石山北有狮子山,状若狮子。西有燕子岩,石燕栖宿飞翔,幽鸣啁唧。绝壁下有海螺岩,上如列屏,下如层城,远近峰峦,争奇竞峭,上丰下削,状如倒吊苞笋,实乃石山之一绝。历代诗人墨客,多有题咏于此;德庆知州陆舜臣,曾有锦石撑空诗;“五岭南来孤柱撑,陆郎到此驻云旌,神功海外无人识,万古东南永不倾。” “巨石巍巍插半天,太平景象自年年,炎刘陆老曾为锦,留得功名万古传。”1983年原肇庆地区专员张超崇到锦石山视察时,誉之为“西江第一怪石”。锦石山,只需要加工整饰,将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她将以优美的环境,和悠久的历史遗迹吸引众多的游客。

1900年的华表石

最近,我翻阅了清道光《广东通志》有关锦石山部分的记述,发现该书《山川略》中有两段关于锦石山的记述。一段是记德庆州山川的锦石山, “锦石山在城西五十里,高百余丈,有柱石直插霄汉(《广东舆图》)。端溪有锦石,陆贾使南越时,设锦帐于此, 又名濯锦山(《舆地纪胜》)。汉陆贾使南越,尉佗与之泛舟于此,贾默祷,若佗肯称臣,当以锦裹石,以谢山灵,使还,遂募人植花卉以代锦,后人立祠祀之(宋洪迈《夷坚志》)。锦石山接封川及西宁县界,即鼎石也,又名罗经石,明万历中征罗旁驻兵于此(《大清一统志》)”。而记在西宁县的一段则写:“锦石山,在城东北二十里罗旁水口,接德庆州、封川县地界,上有柱石,高插云霄,名华表石,又名罗锦山”。

1871年的华表石

这两段记述都是值得研究的。同一《广东通志》,同一个地名,却分别记述在两个县属内,究竟是同一个地方还是两个地方?如按记在德庆州属内的锦石山,引《广东舆地图》、《舆地纪胜》、《夷坚志》的指的是锦石山,而引《大清一统志》的则不是锦石山,而是锦石山下西江江心中的罗经石。光绪《德庆州志》关于罗经石记述得很清楚:“罗旁水口有平石,约二亩许,在大江中,上多纹,纵横若罗经,名罗经石;一名锦被石,西水涨时望之,随波上下,石名锦被,故其江名锦江,石乍浮乍沉,常如浣濯之状,又名濯锦石(广东新语)。石有三次第,由锦石山渡江出曰大锦被、二锦被、三锦被,大者当江心,直南岸西宁之罗旁水口,江界分子斯石。”明显的《广东通志》在德庆属下记述的锦石山,把锦石山和罗经石混为一地。而记述西宁县属下的锦石山,在形状上“上有柱石,高插云霄,名华表石”则似锦石山,而在地理位置上则不是锦石山,因为它不在西江南岸的罗旁水口,而在北岸的德庆州(县)境内。
纵观德庆沿革。汉时,设端溪县,当时范围很大,面积包括后德庆,郁南、罗定、云浮、信宜等县。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改为康州,领端溪、晋康、悦城、都城四县,范围包括今德庆、郁南,及云安、云城部分土地,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徽宗赵佶封其子赵构为康王,康州是他的封地,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康王南渡即位,升康州为府,增划封川、开建归德庆领辖。明洪武九年,降府为州,名德庆州,领泷水、封川、开建三县,辖地不变。据《德庆州志》所载:“明神宗万历五年十一月,析州南晋康乡及罗定、高要、新兴部份地方置东安县(即今云城,云安),析州西南都城乡及罗定、封川部份地方置西宁县(即今郁南县), 皆割隶罗定州,江以南地始尽析。是时德庆州原辖四乡十五都,金林乡一都至五都,悦城乡六都至九都,晋康乡十都至十二都,都城乡十三都至十五都。金林乡、悦城乡各都里与晋康乡十一都之富豪里,皆在北岸,其晋康乡十都之金定里,十二都之富禄里,儒林里,及都城乡十三都之南阳里,十四都之太里,十五都之好义里皆在南岸,万历四年割南岸之晋康乡各里立东安县,都城乡各里立西宁县(见《肇庆府志》卷三舆地麻乡)。至此,德庆州尚存三乡十二都。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封川、开建二县直属肇庆府,遂为“定制”。德庆州才成为现在的范围面积,东至高要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封川县界六十里,南至大江一里,北至怀集县界一百六十里,锦石山是位于西江北岸德庆州境之一都(即今回龙镇禄水村),至今百多年来,未有变动。锦石山距封川尚远,与西宁(今郁南)也有大江之隔,何接之有?在地理位置上,既在罗旁水口,又是西宁县、德庆州接界的不是锦石山,而是罗经石。记述西宁县属的,“锦石山”又把锦石山和罗经石混为一谈了,罗锦山更明显地是把罗经石和锦石山合而为一了。
一地分记两属,两地的名称位置和形态混淆不清的失误很值得我们当代修志同人引起注意。
本文所述,有误之处,请予指正。
本文作者:李建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