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减负,不要总在“学习量”上打转转,要在“学习质”上作文章

【家教智慧 第966期】

为学生减负,不要总在“学习量”上打转转,要在“学习质”上作文章

当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个不争的事实,各地教育部门从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到限定家长作业量和作业时长,各种减筫新措也不断出台,但是每一个新措施的出台,同时也都伴随着副作用的出现,如缩短了在校时间,出现了“三点半难题”,于是又不得不再出台“课后辅导”来化解,学校不布置作业,家长不但双休节假送学生进补课班,每天放学后也将孩子送进托管班,于是又出不得不出台对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的限制,但家长和校外辅培训机构却不像学校、在职教师那样“听话”好管理,学生实际负担并未降下来。

这个中原因,除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下不科学的教育观念相关,更为关键的是,减负的举措放在了时间和作业量这两个“显性量”上,而没有从学生学习的质这一根本入手,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一个“学会”的标准。比如写生字,不管学生会不会读,会不会写,回家后一个生字还都要再写100遍,一百遍写完,如果还有时间,家长还会给孩子再布置其他作业,因此,孩子总有写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习”,因此,虽然天天写作业,一页页,一本本,写到深夜12点,有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进反退。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农村的村民种地:在我们农村,过去是那些地,现在也是那些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以前,农民天天长到地里,天天有干不完的活,当时的口号就是“干活干到二十九,吃了水饺初一就下手”,农村一年到头辛苦不断,人们整天早出晚归,一天到晚靠在地里,地里收成却并不好,产的粮食不够吃,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地承包给家民个人,活就是那些活,你愿啥时干就啥时干,干完了你可以休息,当然你也可以干些别的,这个干别的可不像以前吃“大锅饭”时那样白干,干了就会有收入。于是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地里产的粮食多了,人们能吃上饱饭了,同时,人们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因为,春种秋收,施肥、浇水都是有始有终的活,只要活干到位了,不用天天靠在地“磨洋工”。

我觉得学生学习也是这样,一个字会读、会写、会组词、造句就行了,何必非得今天写100遍,明天再写100遍,后天还得写100遍呢?现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学生不是以“会写、会用”为标准,而以完成“作业”为已任,因此,虽然写了100遍,200遍,到底会不会,自己并不清楚,因此,到了考试时,仍然还是要出错……

所以,我以为,我们的减负,无论教育部门、学校、教师、还是家长,想要真正给学生减负,当从学习的“质”上入手,实行“责任承包制”,只要学会了,就不用再完成那么多的机械作业,再作那么多重复的题目。

在这一点上,我上小学时就有过深刻的体会,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行程问题是比较难的,但只要找到撬动问题的钥匙,其实简单得很。虽然有的题目是两个人你追我赶,有的题目是两个人对面而行,但不论有多少人、如何走,我都发现,其实就是一个公式三个数,距离=速度×时间;算时间时,将公式倒过来,时间=距离÷速度;算速度时,速度=距离÷时间;万变不离其宗。找到了解题钥匙,什么样的题就都难不住了。

比如那道有名的“小狗跑”问题:甲乙二人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两地相距200千米,甲每小时行30千米,乙每小时行20千米。甲带了一只狗,和甲同时出发,狗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时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又回头向乙奔去,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住。这只狗共跑了多少千米?这道题目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求一个距离——狗跑的距离,用公式“距离=速度×时间”就行了。在这里,狗的速度题目已经给出,是每小时60千米,只要知道狗跑的时间就行了。狗跑多少时间呢?你别看他跑过来跑过去,看起来挺复杂,而实际上,无论它怎样跑,跑的时间不过是甲乙二人相遇时用的时间,而这一时间并不难算,有总距离200千米,甲乙速度分别是30和20千米,用总距离除以二人的速度和就行了。将上面文字表述用数学式子表达出来,就是

60×[200÷(30+20)]

=60×(200÷50)

=60×4

=240(千米)

你看,这是不是很简单。

所以,有学生遇到应用题不会解,是因为他每天要刷很多的题,没有时间去思考,因此,刷过的题记住了,再考就得分,记不清楚,考住就不得分,考试时如果遇到新题,不会思考分析,就很难得分,学生学习力得不到提升,成绩就不会稳定,怎么会会会考得好呢?

因此,我以为,为学生减负,不要总在“学习量”——时间作短、作业量多少上打转转,要在“学习质”上作文章,给孩子以明确的合格标准——引如“责任承包制”——“以会为本”,看效果不看过程,比如生字,只要会了,一遍不写也可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