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甲子江海 文缘承续
甲子江海 文缘承续
——贺《江海学刊》创办六十周年
程广云
《江海学刊》于我是一个学术起点。1994年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是在《江海学刊》上发表的,从此我便走上学术这条道路,迄今为止已有二十四年。虽然成就平平,还是十分怀念、感激《江海学刊》的扶植和栽培。
我与《江海学刊》现任总编韩璞庚是大学本科四年的同学,所以相互之间总是直呼其名。我叫他璞庚,他叫我广云。我俩似乎都不习惯以“老”称呼对方姓氏,如老韩,老程之类。如今我们都已年过半百,相比之下,我是面老心不老,他是里外都不老。
印象之中,他打篮球在大学时就出名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练就了他一副“野蛮身材”。记得青年毛泽东有句名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们韩璞庚同志是完全符合这前后两句的。我想说的就是: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体魄,在他担任编辑,尤其担任主编期间,《江海学刊》始终保持一种学术品位、一种思想境界,这是为全国广大学界同道同仁所高度认可的,无需我在此置喙。
当然,《江海学刊》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有老一辈昨天的开创之功,有新一代明天的接力之劳。我只是以一个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视角,谈点个人感想。
关于《江海学刊》,我想说的只有两点:一是它的选题策划在全国学术期刊界可以说是独辟蹊径而又出类拔萃的。譬如,“原创学术空间”栏目,在学术转向背景下,开辟原创思想的纯粹天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见识。许多论文确已接近甚至达到思想原创的地步。我自己在这一栏目里曾发表过一篇论文,得到某位学界同行高度评价,在收入我的学术自选集时,我感觉这篇文章迄今亦最令自己满意。二是它的慧眼识人,可以说是既长于展现名家又善于发掘新锐。譬如张世英等老前辈,赵汀阳等大学者,璞庚和赵涛时常到北京拜访他们,约稿并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友谊。崔平原本是河北省委党校的一名讲师,正是由于《江海学刊》的培植,快速成长为一位中青年实力派学者。此外,在全国学术期刊里,《江海学刊》是比较能够坚守学术标准的。这点在我们这种世事人情中尤为难能可贵!像我本人以及我的同学同事并非因与璞庚有什么关系而得到特别照顾,所投所荐之稿有用有不用者,均属正常,我也不会勉强,尤其不会投烂稿荐烂稿。个人以为,学术期刊坚守学术标准,也是为了维护学者的学术尊严。《江海学刊》这一方面是值得信赖的。
值此《江海学刊》创办六十周年之际,赋诗一首,献给“江海”:
七绝·江海学刊
金陵城下数风流,
东南半壁文锦绣。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万千气象写春秋。
二〇一八年八月二十九日于北京
✪编辑 | 许秋晨
筑土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