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朱晓吾作品

母亲的灶屋

朱晓吾(河南)

小时候,老家农村都习惯把厨房称作灶屋。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如今,每当我想起母亲时,就必将想起母亲的灶屋。

我的童年时光都是在农村度过的。记忆中,母亲的灶屋是两间,外面的一间主要是做饭,锅台是土坯砌成的,共有三个锅,大锅与后边的小锅是相通的,旁边还垒个小锅专门作为炒菜用,锅台上摆放着油盐酱醋和锅碗瓢勺,紧靠锅台摆放有水缸、面缸等,后墙堆满了柴火;里面的一间是牲口铺,饲养一头牛和一头驴,牛耕田,驴拉磨。

打我记事起,母亲就一天到晚在灶屋里忙忙碌碌,一日三餐围着锅台转,提水、淘米、洗菜、抱柴火、做饭,一双小脚跑个不停。每年秋后,父亲便把一冬的柴火备足。母亲常说,论烧柴除了劈柴,就数芝麻秆和玉米芯了,火焰高、冒烟少,还省力气。因此,母亲总是先烧树叶、蒿稞子、麦茬等柴火,像劈柴、芝麻秆之类的要等到年关烧,因为蒸年馍、出油锅、炸酥肉、做年饭,都是需要快火旺火的。

母亲的手巧,不仅家常便饭做的香甜可口,就连锅底下烧的东西也特别好吃。烧红薯、烧花生、烧玉米棒、烧毛豆角、烧小鱼都是人间美味。

母亲的灶屋虽说空间不大,但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条不紊。每当母亲该做饭时,我就不声不响地站在灶屋里墙边,看母亲从墙洞里摸出火柴,点上柴火,探着身子塞进锅底,一只手拿着火棍,一只手拉着风箱,风箱“呱嗒呱嗒”一响,呼呼的火苗便欢快地从锅底里跳了出来。母亲一边拉着风箱,一边给我讲故事。虽说母亲不识字,却能说上好多像《牛郎织女》类的戏剧故事。冬天的夜很长,每当吃罢晚饭,我就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听她讲总也讲不完的故事。

记忆中,每当进入腊月,乡村的天空总是袅袅炊烟缭绕盘旋,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醇厚的浓香。特别是过了腊八节,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年的味道越来越重。所以,就有了“进了腊月就是年”的说法。为了全家人过好年,母亲整天都在灶屋里忙活,重复地演奏着“锅碗瓢勺”交响曲。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每逢这天,母亲一大早就开始扫灶,将灶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做好过年的准备。过了二十三,父亲就开始筹办年货,母亲更是闲不住,不是洗洗刷刷,就是杀鸡宰鱼,腌制腊肉,蘸焦麻糖,准备磨面蒸年馍,剁饺馅, 出油锅、炸酥肉、炸油条,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忙到大年三十,准备的食物足够吃到正月十五,甚至到二月二。

母亲的灶屋,长年累月烟熏火燎,塞进的是柴火,掏出来的是灰尘,但做出的是一家人的希冀和满足。即使是在困苦的日子里,只要远远望见炊烟袅袅升起,奔波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也会感到无限的欣慰和轻松……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家的堂屋几经翻修,其形状在我脑海里已模糊不清了,如今母亲走了好多年,但母亲的灶屋和她那被火光映照的面容,却始终像画儿一样清晰。

【作者简介】朱晓吾,1964年生,河南省汝南县人。原《驻马店日报》编辑记者,因工作需要,于1998年被调到汝南县政府办公室,任汝南县政府信息科科长至今。

(0)

相关推荐

  • 【老物件·时光】赵文卿系列散文之二:木拖车·木风箱

    编者按:岁月流金,曾经的老物件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它们的余温尚在,仿佛如昨.握着这些余温,打捞起一些闪光的记忆,是对它们最好的纪念.从上期开始,"西平文学"公众号将推出赵文卿老师的系 ...

  • 【散文】宋守业/情系灶火屋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宋守业 岁月过往,物境变迁,这是一个牢不可破的自然规律.然而,你又不得不承认,经过一次次的岁月洗礼,总有一些东西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阵阵的 ...

  • 张堂玉散文:过年辞灶请送家堂

    小年快乐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过年辞灶请送家堂   文/张堂玉   上世纪五六十 ...

  • 灶屋里的家教

    作者:王继怀 在大山深处的老家,乡亲们称厨房为灶屋.灶屋是山里人生活必备的地方,因此家家户户都有"灶屋". 有灶屋就有灶.山里人的灶大多是用黏性很强的黄泥巴垒成的,当然也有用水泥和 ...

  • 张运玲:远去的炊烟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远去的炊烟 作者 | 张运玲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 ...

  • 难忘那清贫岁月的饮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普遍兄弟姊妹多,到如今大多数"奔五"了,稍长几岁的,也差不多到了花甲之年.不经意间,竟已过去了这么多年,蓦然回首,心中难免百感交集. 抚今追昔,唏嘘嗟叹的 ...

  • 记忆深处的风箱“咕哒咕哒”声:布满岁月尘土的老风箱成为符号

    文 | 厉剑童 永不消逝的"咕哒咕哒"声 "咕哒咕哒",一说到这种声音,或者一读到这个拟声词,不少从农村走出来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小时候做饭拉风箱的情形. ...

  • 远去的风箱

    远去的风箱 暮春时节,又回到老家,打算住些日子,陪陪年迈的娘亲. 一日,拾掇母亲的院子,清理那堆杂乱有些年头的木柴,那可是上好的柴火.可惜底部有些腐烂,呈现出黑褐色.清理中,不经意间发现个风箱把儿,连 ...

  • 【三湘文艺】康立新/难以割舍的灶房

    难以割舍的灶房 作者:康立新 前年北屋屋顶改建,我记忆中的灶房也消失了.再也闻不到大地锅喷香的饭食,再也不会拉着风箱帮妈妈做饭了,更不会回到那温馨的儿时了.老灶房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夹杂着父母浓浓的爱! ...

  • 【139】“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朱晓吾作品

    一件白衬衣 朱晓吾(河南) 那天是一个非常寒冷的日子,我在家找保暖内衣时,在衣柜底部发现了一件我多年未穿已发旧的白衬衣,猛然间勾起了我对往事的记忆. 我的老家在农村,在我刚记事的时候,还是大集体年代, ...

  • 【135】“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高东卫作品

    一双菊花牌布鞋 高东卫(河南) 早晨去楼下小区晨练,欣赏着小区内如画的景色,感受着现在生活的美好,缓缓地向广场踱步. 广场上有几个练鞭的老大爷,鞭技了得,动起来是呼呼声风,甩起鞭花是啪啪作响.正看得入 ...

  • 【104】“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朱阜宏作品

    又是一年端午节 朱阜宏(江苏) 转眼又是端午节,每当这时,我不禁想起以前跟母亲过端午节的情景.每年进入立夏节气,母亲就为端午做准备了.因为这时的粽箬(我们当地就是芦苇叶)长得大小适中碧绿鲜嫩又没有生虫 ...

  • 【449】“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张晓花作品

    母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 张晓花(陕西)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用在母亲身上恰到好处. 儿时的童年,清贫却极度快乐,一切源于农村生活的简单与朴实,更为骄傲的是,我有一位心灵手 ...

  • 【407】“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赵晓英作品

    母亲的干粮 赵晓英(山西) "干粮",一个好俗套的名词,可是在那漫长的过往中,它却是正餐之外人人每天都需要以之补充基本营养的副食,这是属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我家穷,在农村,没油少 ...

  • 【379】“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尹晓晖作品

    父爱解码 尹晓晖(辽宁)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可当这山高水长远去了,那种眷恋才显得弥足珍贵. 两年前的今天,父亲静静地走了.我确信他的灵魂还在,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能感觉到父亲的存在.行 ...

  • 【468】“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邱晓文作品

    啊 母亲 邱晓文(中国香港) 写了许多诗歌 给山 给水 给流年 啊 母亲 钝拙的笔 怎能写尽对您的万语千言 怎能完全表达您的慈爱与情怀 从十月怀胎 每天把隆起的衣裳抚平几次 那一脸灿烂的笑容 到含辛茹 ...

  • 【118】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辛晓权作品

    母亲的病 辛晓权(甘肃) (一) 这是十多年前的事. 弟从靖远打来电话,说母亲是乳腺方面的病,需即刻手术.并传真来某省医院的检查报告单,上面最后一行写着:建议手术治疗.我急匆匆拿着报告单找见当大夫的表 ...

  • 【099】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葛晓燕作品

    冬 祭 葛晓燕(云南) 农历十一月又称为"冬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许是因为二零二零年闰月的原因,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更晚一些. 位于处西南边陲的我们,很少能听到雪落的声音,只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