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再拍电影,马特·达蒙这部电影也够他吃一辈子了

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好莱坞很多电影都可以称得上行业内的“活教材”
比如《美丽心灵》,根据数学家约翰·纳什的人生改编,是一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与康复的教科书。
比如《穆赫兰道》,完全根据佛洛依德的著作《梦的解析》拍摄,每个细节都能用书中的理论来解释。
比如《星际穿越》,诺兰拍摄本片时邀请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做顾问,这位老哥后来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部影片也成了软科幻和硬科幻结合的典范。
今天,皮哥给大家介绍的电影,也可以当作行业教材来欣赏,看懂了本片,你就能当一名心理医生了。
这就是由罗宾·威廉姆斯和马特·达蒙主演的经典影片——《心灵捕手》,豆瓣8.9分。
虽然很多人都看过影片,但你未必看懂了本片,它表面上是一部温情励志影片,实际上有着严格的心理学理论做支撑。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大名鼎鼎的麻省理工大学,数学教授蓝波是业界大拿,获得过“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这天他在黑板上留下一道难题,看看谁能在期末解答这道题,而他自己也是花了几年时间才攻克这道难题,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想到,两天后有人匿名给出了这道题目的答案。
教授傻眼了。他不服气,又出了一道更难的题目,两天后再次被人破解。
教授经过蛛丝马迹,找到了那位天才威尔(马克·达蒙饰),结果大吃一惊。
威尔是学校的清洁工,平时就是个问题少年,他和查克等人混迹学校,寻衅滋事。当教授确定他的身份时,他却因为打架被抓进去了。
在谈话中教授了解到了威尔的身世:13岁失去双亲,4次被寄养,其中3次遭遇了重度虐待,这位天才少年可以解决最复杂的数学问题,却无法解开自己的心结,自暴自弃就是他活着的唯一方式。
教授保释他出狱,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两人合作攻克数学难题;第二,威尔必须去看心理医生。
第一个条件很容易满足,出狱后两人在数学的王国里携手遨游。
第二个条件却难倒了威尔,教授给威尔先后介绍了5个心理医生,结果都不欢而散。
直到教授找到了自己大学的好友肖恩(罗宾·威廉姆斯),情况才得到转机。
肖恩个头矮小,其貌不扬,可是他却用一连串神奇的方法帮助这位天才完成了救赎。
这部影片拍摄于1997年,当时的马克·达蒙还是个小鲜肉,他在这部影片中有些尴尬,和他演对手戏的都是一众老戏骨,达蒙在里面还是略显青涩。
其中罗宾·威廉姆斯凭借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扮演教授和好友的演员分别是斯特兰·斯卡和本·阿弗莱克,这两人还是本片的编剧,他们俩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只有达蒙两手空空。
罗宾·威廉姆斯是我们熟悉的奥斯卡影帝,他在《死亡诗社》和《心灵捕手》中都扮演了一位治愈人心的心灵导师,然而现实却很残酷。
2014年,也就是《心灵捕手》上映的17年后,63岁的他在重度抑郁症的困扰下选择自杀,这位银幕上通透的智者却在现实中解不开自己的心结,正所谓“医生不能自医啊”。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着心理方面的困扰,威廉姆斯的悲剧告诉我们,严重的心理疾病不是“想不开”那么简单,那是你的大脑已经受损。
一个人感冒了,他不可能靠意志力让自己不发烧。
同样,一个人真的抑郁了,他也不可能靠意志力让自己大彻大悟。
像《美丽心灵》里的主角一样,患的是严重的精神分裂,这类疾病必须去医院接受专业治疗,服用药物进行治疗。而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喝点心灵鸡汤,完全就是隔靴搔痒,只会耽误了病情。
而像《死亡诗社》、《心灵捕手》里的主角,他们的心理问题要轻得多,只是医学上的“亚健康”状态,是可以通过聊天、听音乐和读诗的方式进行自愈的。
《心灵捕手》的精髓全在一个“捕”字。
全片医生是个老猎手,他不动声色,通过5次见面,用一系列组合拳捕获了迷途少年的心。
两人第一次见面,医生用的方法是“欲擒故纵”。
面对天才咄咄逼人的攻势,医生步步退让。天才通过医生的一幅画做出了两个推断:1、医生正处于暴风之中;2、医生娶了一个错误的女人。
医生正经历丧妻之痛,听到这样挑衅的话语,他退无可退,恼羞成怒,一把抓住了天才的脖子,恶狠狠地看着他。
天才傻眼了,心说:“你急了?”
两人第一次见面不欢而散,但天才反而进入了医生布置好的“圈套”之中。医生和患者的之间本身有明显的强弱之分,可是在这里却发生了逆转,天才掌握了读心术,医生成了“有心理问题的人” 。
很难判断医生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使了一出苦肉计。总之天才强烈要求继续和医生见面。
两人第二次见面,医生使用的方法是“主动示弱”。
他主动告诉天才,自己的内心被识破了,自己痛苦不堪,彻夜难眠。
天才再次傻眼了,心说:“就这?”
原来所谓的心理医生自己就是个玻璃心,他瞬间找到了同类,卸下了心理防备。
接下来医生开始连珠炮式地进攻,这大段台词被影迷奉为经典。
简单概括,医生的意思是这个年轻人只会纸上谈兵,没有真听真看真感受。天才一下子镇住了,密集的信息量进入他的体内,冲击着他原本坚不可摧的防线。
两人第三次见面,医生使用的方法是“沉默是金”。
他把话语权交给年轻人,意思是“话筒给你,你来说!”
可以想象,这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根本不理他的茬。
医生没有循循善诱,两人就坐在那里,谁也不说话,大眼瞪小眼。
直到医生困得开始打盹,年轻人才开口讲了一个不正经的笑话。
这个笑话有些尴尬,但它意味着年轻人卸下防备,开始接受心理治疗。
让一个人脱掉外套的,不是狂风骤雨,而是温暖的阳光。
两人第四次见面,医生采用的方法就是“声东击西”。
天才讲到了自己的恋爱经历,他爱上了一个哈佛女学霸,女孩很漂亮,家境很好,本科毕业后要去加州读斯坦福的研究生,而他对两人的未来不确定,他觉得女孩太完美,自己肯定配不上她。
医生没急着反驳他,而是讲起了亡妻的故事,他的妻子很喜欢放屁,有次睡梦中一个臭屁把家里的狗都惊醒了。
天才听了笑得前仰后合。
医生接着说道,他很爱妻子,但现在想起来的却是妻子的这个糗事,没有完美的人,只有适合自己的情侣。
天才立马get到了。
自此,两人建立了牢固的友谊,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但治疗还没有结束,天才的病根是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费。
影片的高潮发生在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时,医生这次采用的方法叫做“直面问题”。
一见面,医生拿着天才的卷宗,上面详细记录着他不堪的过去。
医生对他说:“这不是你的错!”
天才惊呆了,他试图绕过这段不堪的过去,敷衍说:“我知道了。”
医生接着重复:“这不是你的错!”
天才被激怒了,怒斥道:“你不要戏弄我!”
医生还是不停地重复:“这不是你的错!”
天才的情绪一步步走向崩溃,最后他彻底放过了自己,用力拥抱了医生,像个孩子啼哭起来。
在成长过程中,天才无数次给自己心理暗示“一切都是我的错”,身旁很少有人安慰他,医生就是用最简单的话语,不断重复,不断消解他固有的心理暗示,最后帮助他完成了自我救赎。
影片最后,天才告别好友,驱车前往加州追逐自己的爱情了,当片尾曲《Miss Misery》响起,那舒缓的旋律让我泪流满面,我想看完影片,被治愈的不只是那个年轻人,还有每一个观影的影迷。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