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逸春生—迎新书画展之画家于文江
于文江
个人简介:
于文江,中国著名人物画家,1963年生于山东烟台。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宁夏画院名誉院长,国家级美术师,院艺委会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水墨画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法国鲁拉德骑士团成员,于文江工作室导师。
艺术随感
2016年初夏,位于北京西三环的中国国家画院后院内,瘦竹青翠,绿色成荫,到处流溢着生命生长的浓郁气息。画家于文江在闲暇之余,总是喜欢漫步在这座风景优美的庭院里,放松着心情,寻找着灵感。
从2000年来到中国国家画院,于文江已经在这里工作了整整十六个年头。在这十六年里,这位从山东走出来的画家在这里不断的提高着自己的艺术修养,用自己的画笔在中国画坛开辟出了一片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天地。
在艺术探索之路上,于文江按照中国绘画发展史的脉络,对绘画技法和表现语言的历史演变进行细致的研究,在丰厚的传统绘画的精神境界里,广泛的吸收各种表现技巧和形式,将他的工笔人物绘画直接介入了写意性,从而把僵化的工笔绘画格局变成了白由精神的动感地带。
可以说,于文江在继承传统绘画语言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不仅拓展和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延伸了绘画的诗意的空间和审美的文化视野,更给当代工笔人物绘画的创作和发展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
· 于文江《牧》 迎新书画展参展作品 ·
于文江的人物画,犹如在纯美的生命流程中撷取的一束高洁素雅的艺术之花。 当你随手翻开他的画册,空气中就如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思绪,散淡天真、平实纯净,却又有着超越历史时空的情怀,仿佛那画中情形触手可摸,画中的人物在向你静静地诉说。
你或许会惊异于画家那细腻的笔触,在工笔的严谨与精微的同时又同时在纠正写意一味粗率狂简的坐标;你或许会思索画作所蕴含的深意,在抒写清幽与柔美之外有着怎样一种文化情怀。
与其说把这归源于画家对艺术的某种追求,不如说是画家自己心境的净化和升华。于文江说,我的画是真实感受的自然流露,它们是我心底积淀的一种宁静而幽深的东西,我努力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并试图把这种风格发挥到极致。
正因为如此,他的画是纯净的,纯净的就如同那一湖清澈的湖水,让人感受不到任何视觉上的杂质。在他的笔下,无论是乡村的少女,还是凝眸深思的现代女性,都仿佛深山的第一缕春风,清新可人,沁人心脾,那是一种无言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脉脉深情。
在他的画笔下,无论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子,还是充满青春气息的现代少女,都深蕴了浓浓的抒情意味,那种怀旧的带着淡淡忧愁的笔调使我们陷入一种梦幻般的沉醉,给人带来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愉悦。
· 于文江作品·
从单纯的工笔到工写兼具,于文江在完成者自身艺术创造的嬗变的同时,更把笔触不断的向外延伸。从藏北到西南,从云贵高原到六进大凉山,于文江行走在祖国的大地上,用画笔描绘着他所见到的人与物。
在他的笔下,那些具有浓郁特色的少数民族女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那些深邃繁复的用笔、精细严谨的构思上,我们透过画面看到了一种自然界和谐的生态环境,一种寄予理想的笔墨意趣。
于文江的绘画世界,不仅是一个色彩丰富而富有理想主义情感的女子世界,更是一个唯美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这种唯美是一种静美,而非轻浮艳丽之美。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既不是传说中的才子佳人,也不是幽怨的名门闺秀,他选取的人物形象都是普通平凡的女子,在淡淡的闲适中拥有同样淡雅的个人空间,她们在这样的空间里独自倾诉着心灵深处的轻轻叹息。
一支横笛,一团纨扇,一本旧书或一只神秘的花猫,在他的画面上都是情感表达的道具,在这些道具上承载的是他的内心深处对典雅美的向往和对那些失去的风景的淡淡依恋之情。
· 于文江作品·
国画《血痛》是于文江在艺术创作之路上的一次新的探索和转变,这幅以刻画抗日战时期受难的中国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入选了全国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展,并由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在于文江的《血痛》的创作笔记中,他这样写道:在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与灾难太多了,历史不能也不该忘记。正视历史是每个当代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铭记这段不能忘记的历史,是为了悲剧不再重演。
这也是他创作作品《血痛》的初衷和心愿。在整个画面的构图上,他打破时间概念,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日本兽兵所犯下的罪行组合到一起,用写实的手法刻画出了日本人的残暴和受害者的恐惧与无助,画画以墨为主,黑白对比,强大视觉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令人震撼。
2014年9月,坐落在山东淄博的“于文江艺术馆”开馆,这座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艺术馆汇集了于文江从事艺术创作以来各个时期的创作和写生作品,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他多年来艺术探索的历程,更以其非凡的艺术成就影响和带动了众多的人。
· 于文江作品·
· 于文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