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的“钩”,真的笔笔精彩吗?
在前面的篆籀系列中,我们曾对一些名家的临作进行过比对,以辨识出书法水平的差异。(如果书法总是在不具体的意象上争论,并无实际意义;可是一旦落实到具体的点画、技术,则高下可立判。)
其中一个比对的重点,就是“转折钩”。
选择这一笔,是因为这一笔很难,也最见功夫,同时也最容易暴露出书写者的技术缺陷。
1、处于人手的最不顺手的位置,需要反势出钩,往往很不容易写好;
2、魏晋人写这里,基本都是使转,讲究的是圆中见方。这样出来的线条充满变化、具有张力,也自带古意。
3、唐宋以后楷化,由于提按的增加,使转消失,变成直钩。但还能找到魏晋笔法者,在这一笔上就能傲然出位,不囿于时书之列了。
4、举一反三,从“钩”上着眼,我们既能由此看懂赵孟頫,也慢慢打开书法更深一层的大门。
最近,@敦堂文化 刊发了赵孟頫四十三岁所书《洛神赋》,并提供了单字高清版,真是殊胜功德,造化学人。那么,我们借由这一份高清,从赵孟頫的“钩”处入眼,有针对性的研究学习,也就不枉他们辛苦拍摄高清的一番苦心了。
与其走马观花,不如细处着眼
(以下图片取自@敦堂文化,特此鸣谢!)
这一个字,赵孟頫的不同出钩的用笔。
钩的内圆顺畅,外方差了一点,力量也就减弱了。
“荡”字最后的转折钩,是不是显得单薄尖锐?松雪也有未尽之笔啊。
两个“而”字的钩,具有同样的特征,是不是可以写得更完美一点呢?
这个“而”字的用笔,是不是更为流畅自信呢?然而,老赵用腕,在最右下处显然存在技术弱点。
这个充满自信,雄强有力!
转折钩这一笔,圆与方未见明确,线条是不是有点弱?
这一笔又如何?
像这种钩,如果是米芾,会如何处理?
外方有力,如果内圆稍加,是不是更为漂亮?
这一笔,用腕再到位一点,出来的效果会更加惊人。
这个漂不漂亮?
写字是这样的,一旦笔送到了,风度翩翩。
这一笔虽然短小,但精悍。
仅举以上例字,大家当然会有各自独到的眼力之处。笔者的观点也只是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网上很多转载此文的,标题说“无懈可击”、“完美无瑕”,这样的标题过分浮夸了。没有严肃认真的研究书法,落到实处,也就只能用标题哗众取宠了。
赵孟頫当然厉害,但也并非笔笔精彩。这部中年作品,显然存在未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不妨碍他越老越精进纯熟,越老越近乎完美。我们需要做的,是知其长而师长,知其短而避短,您说对吧?
专为帖学而制
|虎贲|
守护书法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