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气血

第三章 气血

《黄帝内经》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此为体也。

又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此为用也。气血之于人体,如同云雨之于天,江湖之于地。

人之有气血,如天地之有云雨。

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

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黄帝内经》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此为体也。

又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此为用也。

气血之于人体,如同云雨之于天,江湖之于地。

论气血必论体用,调气血必调体用,体用明,则气血之道,思过半矣。

天地云雨江河,贵在充沛,人体气血贵在充足,这是气血之体也。

天地云雨江河,贵在流动,人体气血贵在运行,这是气血之用也。

货币在流通中才会增值,气血在流通中才会不断地新陈代谢。

故气血不可一刻有住滞,如同江河不可一刻而停止一样。

凡疾病必影响气血,调气血即愈病之道。

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凝,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

33.生气是如何传变伤及五脏的

《病因赋》云:“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妇人心烦潮热,多是郁生。”

外感六淫,以风为百病之主。内伤七情,以气为百病之主,是故郁脉为众脉之首。

有个女孩子,28岁,经常腰酸腿乏力,烦躁,睡眠不好,晚上汗多,月经来时,有血块,乳房胀痛。

老师一摸到她双关脉郁便说,最近生气了没有啊?

这一语说到她心坎上去了,她说,我的职业就是有气都不能跟人发火。

原来这女孩子是做服务业的,经常面对客户,公司要求严,要把形象做好,即便有气,也不能发,久而久之,压抑在心头,所以浑身不自在,要过来找中医调调。

她问,我这月经提前、晚上汗多、平时腰酸腿乏力,是怎么回事?

老师只说了短短几个字,你这是急来的病,气的。

她又问,那我平时眼睛胀、睡不好,又是怎么回事?

老师重复道,你这双脉郁,从气得来,气郁气逆,浑身不适。

她又急着问,我这皮肤热,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气郁化火,借汗孔透出来。

然后老师便给她开了丹栀逍遥散加味。方药为:

这病人8月29日看的病,9月2日来复诊,而且还带她的同事过来。她说,大夫,吃了你的药,好很多了,人没那么烦热了,睡觉好了。

我们又问她,眼睛跟腰腿觉得怎么样?

她说,眼睛不那么胀了,腿也有力些了。

然后老师就给她守方,调她气逆跟气郁,巩固疗效。

最后,老师便跟大家解释说,外感六淫以风为百病之主,内伤七情以气为百病之主。生气等于拔肝气,你们要知道这生气会伤到什么,伤了一个肝脏后,又是如何波及其他脏腑的,只有明白气伤的传变,才能够更好地去截断扭转。

脉气变化图

那么生气是如何传变伤及五脏的呢?我们看肝郁化火伤了肾水,病变在左手脉为主,肝郁则胁胀,化火则心烦失眠,上扰于目,则眼胀。火逆则下盗肾水,人体自引肾水以救心火。长此以往,肾水亏耗,则腰酸乏力。

同时木能克土,长期生气的人,脾胃消化功能会下降,容易腹胀泄泻,反酸,口苦。本来金是克木的,但气郁化火,木火会反过来刑金。所以长期生气的人会导致肺气不顺、痰饮不降等病症。

所以别小看一个肝郁气逆,它一下子就牵连到上下脏腑,周身百脉。女人经水不调、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大都跟这个病机分不开。

老师说,你们回去要好好参究“气郁”跟“气逆”。参一下,为何朱丹溪提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疾生焉”?好好参一下,为何古人说“百病皆生于气”?再去参参为何《黄帝内经》说“怒则气上”“气血并走于上”?为何古人说“肝为五脏六腑之贼”?

参透了这些,不单妇人疾病,还有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等,这些常见病的治疗,都有思路了。人要是能够不生气,很多病根本生不起来,生病跟生气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关系密切得很呐。

参究提示

1.脉象之首脉为郁脉。

2.郁怒日久,肝木下盗肾水,上烧心火。

3.肝开窍于目,肾主腰膝。

4.解开肝中郁结,导怒火下行,是气郁气逆的治疗大法。

34.从十字路口交通堵塞看逍遥散治肝气郁结

《医贯》曰:“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愈。一方者何?逍遥散是也,方中惟柴胡、薄荷最妙。”

有个女病人,42岁,胸闷胁胀,感到气堵心慌两个月,严重的时候,夜不能寐,饮食无味。

她问老师,这是为何?

老师先看了她的手指甲,涂满了指甲油。

老师说,你回去把这些指甲油洗掉,以后别涂了。这头痛,甲状腺、咽喉不适,乳腺问题,还有妇人子宫、附件的疾病,这一整条线下来,都跟肝密切相关。这指甲是肝透气的窗口,人体的郁气都透不出的话,憋在哪儿,哪儿就出问题,憋久了,搞得人心烦气躁,老爱发火。

她点了点头说,是啊,是啊,大夫,我这几年就老爱发火。

老师说,要少生气,气是惹病秧苗。你心中开阔,血脉就开阔,你小气闭塞,血脉就不通。心狭窄,气就收紧,气一收紧,痰浊就堵在那儿;心开朗,气就宽阔,气宽阔,痰浊就很快排走。这一口痰浊堵哪哪坏事,长期堵在心胸,会出大问题的。

然后老师就给她开逍遥散加郁三药(香附、玫瑰花、郁金)。

病人吃完三剂药后,再来复诊时反映,心不慌堵了。她说,大夫,吃了你这药,这气顺了很多。

老师便提到为何逍遥散里柴胡、薄荷两味药很妙。柴胡解郁达表,具足少阳春生之性,助肝疏泄条达,薄荷疏散郁热于外。这两味药,就像把密闭居室的窗户打开,让内外气机对流,凉风进来,闷胀之气散开。所以心开意解,不再心慌气堵。

然后老师就叫大家去参逍遥散的组方道理。去参为何“凡郁皆出于中焦”?为何城市中心容易堵车,十字路口容易塞车?为何逍遥散能治疗郁脉郁病?郁脉郁病有哪些表现?根源在哪里?

人体最容易气郁的地方在哪里?

原来你把双手平举,双腿站直,这样人就像一个十字架,十字架里面连通上下左右的地方就在胸部,这胸部就是人体的十字路口。在城市里,十字路口最多交警、红绿灯、斑马线,以协调南来北往的车辆人流。而在人体胸部也最多血管、淋巴,颈部有,腋下有,胸腔有,以协调上下左右气机升降出入。

逍遥散能够治疗郁脉郁病,是取它顺其性的作用。人每生一场气,经脉就会瘀堵错乱,甚至岔气,如同城市里面出现一起交通事故一样。你别小看交通事故,它有可能引起连环撞车事件,甚至让整个道路交通暂时瘫痪。同样的,你也别小看一次生气,郁结可能会引起五脏气血不通。

我们要把逍遥散用活,就要看到逍遥散不独疏泄肝内气机,它能够通过疏肝疏泄五脏六腑气机。肝能疏泄五脏六腑之气机,就像我们提到脾主肌肉,不独主肚子里的肌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肌肉,脾都能主。所以肌肉病变,必寻到脾中。气机郁塞,还归于肝治。

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理解逍遥散,它能够管理调节周身循环使之正常有序。当然,除了口服逍遥散,心理行为上还要配合好,把心胸放开阔,人体才能乐逍遥起来。不然口服而心不行,亦难真逍遥矣。

参究提示

1.凡郁皆出于中焦。

2.肝能疏泄周身五脏六腑气机。

3.逍遥散是解郁基础方,能管理调节人体气机,使之有序运行。

35.从风筝断线、火山爆发看气血并走于上

《黄帝内经》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有个病人,男,五十多岁,高血压多年,最近头晕加重,上下楼梯膝盖痛,晚上也心烦难眠。

老师一摸完他的脉便说,这个脉是典型的上越脉,你们好好体会一下。

病人问,什么叫做上越脉?

老师说,上越,就是气血并走于上。摸到这种脉,病人通常是心烦躁,脑子静不下来,容易出现血压高,如果是老年人,就容易中风。

如果病人由气逆化为火,我们就不能单降他的气。气逆像风筝飘太高之象,而化火后却如同火山爆发之象。如果说风筝高飘是春天之象,那火山爆发就如同夏天之象。春天之象可以靠秋收来对治,夏天之象可以靠冬藏来调理。这种病人大多表现为面红目赤,肝阳上亢,所以用到龙骨、牡蛎、磁石、龟板,来制造一个冬天封藏之象,使气火不上攻,人心就平静了。

气火上攻图

病人又问,我就是高血压!那该怎么办呢?

老师笑笑说,凡事要看开一点,少跟老板生气,你只要不气,这血压就不往上飙。还有吃饭吃清淡一点,肥甘厚腻生痰湿,痰湿一多,你再发几次脾气,把这些痰啊,湿啊,带到心脏脑部去,那就是大问题。

病人点了点头说,那我膝盖痛,上下楼梯不如以前利索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同样的道理,上实则下虚,你气血长期往上走,下面就显得不足。腿脚没劲,乏力,不爱走路,这些都是长期气血往上冲的结果。你回去适当每天做做金鸡独立,对你头晕、脚下没力,都管用。

然后老师就给病人开黄连温胆汤加味。方药为:

结果,病人吃完药后复诊,高兴地说,大夫,我这头晕好多了。上下楼梯膝盖没那么痛了,晚上也比以前睡得好,没那么大火了。

老师就对大家说,对于这种气血并走于上的病人,上实而下虚,我们要把气血引下来,这气血只要一下来,身体就好些了,如果不下来,补再多都没用,而且很危险。

你们要好好参这上越脉,病人为什么会脉上越,是中焦郁堵,痰多,饮食没忌口,还是思虑过度,脑袋静不下来,脾气大?或者是下面亏虚导致吸纳之力不足?上越的脉势会导致哪些严重的疾病,导致哪些常见的疑难病?为何中风、失眠、头晕,以及腰酸、膝盖痛、脚冰凉、上下楼梯乏力,这些症状可以统在一起来治?

你们可以想想风筝断线、火山爆发的情景,由此去思考人体中风、脑出血、血管破裂、心肌梗死是如何发生的。风筝需要一个下拉的力才不会飘走,想想怎么把风筝往下收?看看这方子里面,为何用到龙骨、牡蛎这组药对?

人体气血升发得太过,脑部血管就会充血,而血管的韧性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差。一旦血管伸张性没那么好甚至血脉硬化,这时并走于上的气血,就好像吹气球时充气一样,不断给血管充血,当到了极限血管就会像气球爆炸一样破裂。

所以中医能够见微知著,碰到病人双脉上越,太阳穴容易发胀,容易耳鸣,头眩晕时,就要知道应该引气血下行。中老年人摸到上越脉并不是好事,它提示一旦发病,往往都是急症。这时要多收心养性,如同把风筝收下来一点,不要让它飘得太厉害。因为飘太高的风筝容易断线,正如气血上冲得太厉害血管容易破裂一样。

参究提示

1.上越脉势提示气血上冲于脑。

2.气血上走,心就静不下来。

3.气血上冲造成的下虚,要调整身体气血对流,把上越之势引下来,气沉丹田腰脚,上面就不烦热,下面就有力。

36.杯中窥垢见治瘤大法

《圣济总录》曰:“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

常用的杯子无垢底,常流的活水没有积聚,身体有癌瘤是因为气血长期不流畅。

有个女病人,四十多岁,患子宫肌瘤,医院建议做手术,她想试试中医治疗。

找到任之堂来,老师一把完脉后说,关尺郁滑,舌下静脉曲张,下焦水瘀互结,用什么方呢?

活水与死水(人要多干活,少呆坐电脑旁)

我们马上想到当归芍药散。

老师点了点头说,没错,《金匮要略》上说:“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病人问,我这子宫肌瘤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女性很多爱漂亮,穿裙子,来月经的时候,没注意保暖,风寒直入子宫,寒主收引,气血瘀在那儿,排不干净,久而久之,痰湿水饮,都留结在那里。

她又问,这子宫肌瘤能不能治?

老师说,试试看吧,瘤者留也,气血留结在一处,壅堵不通,便容易长包块结节。中医治疗不外乎就是让留滞的气血活动起来。

然后老师又合用少腹逐瘀汤,用合方治疑难病的思路,给病人调了四次方子。病人要回外地去时,做了个检查,发现子宫肌瘤由5.7厘米消减到4.8厘米,足足消了1厘米,然后带药回去服用。

病人又问老师,回去要注意什么?

老师说,现在很多人生病,都是闲出来的,要多运动,你能动了,子宫气血自然就活跃,你要是慵懒地像一坨痰,气血自然走不动,走不动堆在局部,那就是囊肿肌瘤。这疾病就是提示你要去多运动。

《吕氏春秋》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体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百病皆生于气郁,气机郁在那里,气血走不动,堆在那里,说白了,就是一团垃圾。

老师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去如抽丝,凡肿瘤积块,消起来,时间都会长一些。你们回去要参这瘤是怎么形成的,为何张仲景用当归芍药散,可以治疗妇人腹中各种积痛?为何妇人少腹部积块,大都是水跟血互结?为何囊肿肌瘤都要活血利水?为何说“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这就是为何消瘤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加入一两味扶正气的药的道理。)

朱熹诗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能从中领悟到推陈出新对身体的重要性吗?

中医见瘤不治瘤,治的是气血。瘤有千般万种,不离气滞血瘀之一端。中医是知常达变,守不变之气血流通,而治万变之癌瘤。

我们发现桌前常用的杯子,常饮水常新。一旦一段时间不用它了,杯中的水就变质,杯底垢积就开始停留。从杯中窥垢里头,你能否参究到治瘤大法呢?

人体和杯子是一样的,要保持常新常清,怎么能少得了常用常通呢?所以古人不怕癌瘤,怕的是气血不和,气血泰和,则肿瘤包块,大者化小,小者化了。在中医看来,关注癌瘤,不如关注推陈出新。

参究提示

1.气血贵通。

2.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形气机郁滞在前,有形积块生长在后。

3.虚则留瘀,如同河流流速变缓,泥沙就容易沉积,虚人连放个屁都费劲。

37.水库积水与妇人积液包块

《金匮要略》曰:“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又曰:“血不利则为水。”

十堰当地有个病人,女,41岁,她第一次来看病时就是捂着肚子来的,说腹中痛得难受。

老师叫她伸出舌头来,舌苔水滑,舌下静脉曲张,又摸了摸脉,关尺部郁滑,然后问病人,手脚怕不怕凉,病人手脚并没有明显怕冷状态。

老师说,这个腹中痛,是有水瘀结在那里。身体阳气还足够,不至于亏虚那么厉害,所以我们直接给她疏通攻邪,用什么方子呢?

我们立即想到当归芍药散。

老师说,没错,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用原方,重用白芍缓急止痛。方药为:

结果病人才吃完第一剂药,腹中就不痛了。就这经方的六味药,她看了后还嫌少,为何给别人都开了十几味药,就只给她开六味药?

老师便说,经方果然经得起反复考验。为何妇人的杂病,下焦瘀总是水跟血互结呢?这当归芍药散六味药里面,哪三味药是调血,哪三味药是治水的呢?

为何血活了,舌头水滑、水湿留滞现象就减轻?为何水道通利了,血液循环就好,舌下静脉曲张症状就减轻?为何上焦胸肺部大都是痰气为病,而下焦腰腹部大都是血水为病?血不利则为水,对于治疗妇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积液,有何指导意义?

血水下行腹不痛

我们看水库是怎么形成的,你到下游把堤坝一堵上,水的循环一中断,积水便为库。所以对人体而言,一旦血脉堵塞,局部就容易有积液水肿。好比舌下静脉曲张,出现舌苔水滑之象时,就说明开始有水饮了。这时通过疏通血脉,水饮也就利下去了,水滑苔也就消失了。这就像把堵塞在下游的堤坝一打开,水库的积水就消失了。

我们看女性盆腔积液、卵巢囊肿,说白了就是一包水在那里堵住才会痛。中医治水先要治水道血道,把水道血道沟渠一疏通,血脉一活跃,不治水而水自治。这也是活血化瘀法的精髓所在。

所以古人说,久病不治,多是水瘀作怪。水瘀治不好,大都是不善于去用活血行水的药。

参究提示

1.不通则痛。

2.血瘀水停,互相影响。

3.女人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

4.积之所生,因寒而生。

5.见积不治积,治气血。

38.从云开雾散见苍天领悟气行结散

《黄帝内经》曰:“结者散之。”

又曰:“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伤寒论》曰:“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天空中乌云密布,风过来吹开云,就可以看见苍天。人胸中乃至周身有瘀积,行气药到那里,结者自然消散。

学生问,常见的乳腺增生怎么治?

老师说,你先要取象,未议药,先议病,不要一下子想到用什么特效药来治病,要先想这病是怎么形成的,它这个象是什么?当你把这个病的来龙搞清楚后,它的去路也好解决了。

学生们说,这乳腺是一个结块,阻在肝胃经,胸中闷胀不通。

老师笑着说,那结者怎么办?

学生们说,结者散之。

老师说,没错,那你就直接打散它。这些乳腺增生的妇人,大都是七情郁结所致,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先伤了无形气,后再形成有形结。所以我们要让它回归于无形,还是要用气药把它们打散开来。

你们想想,为何一味橘叶研粉,和蜂蜜做成丸子治乳腺增生就管用?为何这乳腺增生常用古方逍遥散合橘三味(橘叶、橘络、橘核)就有效?

大家都去参橘叶、橘络、橘核的功用。

这肝经气结,影响面很广,我们看肝经能上达巅顶,下至脚底,旁通胸胁,下络阴器。有句话叫“妇人以肝为先天”,因为肝的疏泄气机功能失调了,不仅两乳胸胁会胀痛,就连头部、少腹都会不舒服。当气滞跟痰饮瘀血相结合时,就容易导致乳癖、瘿瘤、梅核气、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病症,所以在治疗上,我们要透过这些表面复杂的现象,直接看到核心的肝木气机调畅失常。

《知医必辨》曰:“五脏之病,肝气居多,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气,则思过半矣。”

那么如何把郁结在中焦胸胁乳腺的气结通开呢?不外乎向上向下跟向旁边散开。这时我们再看乳腺三药,思路就清晰了。

橘叶,本乎天者亲上。橘叶四散往上生长,摘下来,拿到鼻子下一闻,芳香窜动之气沁人心脾。这橘叶是直接把郁结往上往外打散开。

而橘络善通人体三焦络脉,尤其善于通达胸胁周围郁气。

橘核质重,往下掉,本乎地者亲下。这橘核它最终长成一个橘子或一棵橘子树,就如同人的睾丸,乃为传宗接代的根本。中医就认为橘核能通少腹睾丸周围的气,非独橘核,荔枝核、龙眼核、山楂核亦可也。所以橘核善治疗气聚在少腹,膀胱气冷或疝气腰痛,它以其质重之力直入下焦。故而同仁堂有个茴香橘核丸,就是治疗寒疝睾丸痛的。

这样三味药,一上一中一下,使肝经郁结于胸中之状立即为之解除,脉象不郁,乳腺增生也随之消散。

老师又叫大家参参,为何妇人病中气药用得多?

第一,妇人本身属于阴,男人属阳,阴在内,阳在外,妇人相对男人来说少动些,动则气散,静则气收,气收得太厉害,就容易成聚结。

第二,妇人相对男子来说,更多情绪波动,喜怒悲忧,更容易纠结于心。

所以懂得了治肝治郁之法,不仅会治乳腺增生,妇人的大部分气病都能治了。你们可以好好去参一下气药云集之方——十六味流气饮。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苏忠德老医师的十六味流气饮,这方专从调气层面治疗周身上下一切肿块,善用者神效无比。凡身体气滞血瘀、水停,周身上下郁塞不通,皆可用之。自古以来,十六味流气饮就有许多个版本,为什么叫流气,就是让周身气机顺畅流动起来。凡积滞肿块,气血流动所过者化,之所以会有积滞肿块就是因为气血长期不能通利流动所致。周身气通血活,何患积聚不化。

这方歌就只有两句话,即:三物二陈苏芪防,槟枳乌桔青木香。三物就是指四物汤去熟地,以其碍腻滞涩气机故也。三物即川芎、赤芍、当归。二陈即二陈汤,陈皮、法夏、茯苓、甘草。余药分别为:

苏叶、防风、黄芪、槟榔、枳实、乌药、桔梗、青皮、木香。

这是中医理气派的基本用药思路。在民间,理气派的郎中也是非常多的。

参究提示

1.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

2.思则气结,怒则气上。

3.妇人肝郁,既要养肝真,也要顺肝性。

4.肝体阴而用阳。

5.逍遥散是补肝体,助肝用的代表方。

39.吹口哨与耳鸣

《素问玄机原病式》曰:“目郁则不能视色,耳郁则不能听声,鼻郁则不能闻香臭,舌郁则不能知味。”

从吹口哨可以看出气息急速通过狭窄的孔窍,就会鸣响。而人脾气急,加上耳窍或者鼻窍被痰湿堵住,就会耳鸣,或者产生鼻息音。所以治疗上一要让气急变缓,二要把狭窄的孔道疏通变大。

十堰当地有个病人,女,四十来岁,最近一周听力减退,耳鸣加重,伴头痛。

老师摸完脉后,不问她哪里不舒服,首先问她,最近是不是吵架生气啦?

她笑了笑说,是啊,哪有不吵架生气的。只是为何我这耳朵在吵架生气过后,就鸣得厉害?

老师说,这好解释,肝胆气机不通,左关脉弦硬。肝乃风火之脏,一怒气机上越,把脾胃中的痰湿,都带到头面上来,降不下去。你会发现,跟别人生气吵架一次,几天气都不顺。这些痰湿瘀堵在耳窍周围,就容易耳背耳鸣,偏头痛。

她点头说,我明白了,我的头痛就是吵架的时候加重的。

然后老师就给她开通气散加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味。方药为:

病人吃完药后来复诊,说,大夫,我这耳鸣好多了,头也不怎么痛了,还要不要再吃些药?

老师笑着说,只要以后不生气,那就不用吃药了。

她也笑了,人哪有不气的?

老师说,百病皆生于气,生气是最划不来的事,既要花钱,还要尝药苦,还要找病受,你说是不是?

然后,老师叫大家回去看《医林改错》,说里面有个通气散,让大家参参为何这通气散全是疏肝理气的药,却能够治疗耳鸣耳背?为何生气肝胆不利,会加重耳鸣耳背?人体胆经是怎么循行的,跟耳朵有什么关系?为何常发脾气的人,特别要注意少吃鸡蛋?

大家回去一想,再看老师这个方子,发现这汤方是一派顺其性的,完全是疏通的药。老师以前曾作比喻,张开嘴巴吹不出口哨,只有把嘴抿得细细的,才能吹出声音,才会发出鸣响。人体耳窍也一样,气血循环受阻,不平则鸣,通过疏肝理气,改善耳窍气血循环,就像张开嘴巴,再怎么吹也吹不出声音来。

百病皆生于气

气流只有通过狭小的地方才会发出响声,人体心胸长期狭窄不开阔,经脉就拘束,痰湿容易被气火带到耳窍去,造成拥堵状态就会耳鸣耳背,老年人甚至还耳聋。所以这类病人,心胸要放开阔一些,我们用药选用顺其性的药物,道理也是帮他打开心胸。

我们再看听力减退,听不清楚,这道理也简单,就好像我们在诊所里向外面喊病人,中间那道门是通开的,病人一下子就听到了,很快就进来;但当我们把门关上了,同样喊病人,声音不能传出去,病人自然听不到,不能进来。可见耳背耳闭,甚至耳聋这种现象,就好比耳窍被痰浊瘀血阻闭住了,该通开的门户被关上了。

就像你隔着一座大山,拼命地喊,山那边的人怎么能听到。当你在空阔的原野上喊时,数百米以外的人都可以听到。这就说明耳窍乃至七窍这些上面的清窍,属于清阳发出的地方,受不得浊阴干扰,不能被痰浊瘀血所阻闭。

我们用药思路就要以顺其性,疏通气机为主。稍佐以养其真,不然的话,即便给他补,但窍闭住了,经脉不通,也补不到位。

这时,大家就想通为何浊阴被风火带至头面清窍时,病人一定要少吃鸡蛋,因为鸡蛋容易阻滞胆经,胆经循行正好是环耳周,入耳窍,出耳前的。

参究提示

1.少阳胆经环绕耳窍。

2.生气能够把痰浊带上清窍,蒙蔽七窍。

3.行气解郁令经脉疏通,浊阴下降,自然出下窍。

4.万病皆分虚实,耳鸣亦不例外。实则常在肝胆,肝胆气机不通;虚则常在腰肾,腰肾精血不足。

40.肥三药与压气饭

《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疾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其气以升之。假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矣!”

又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

脂肪肝不独治脂肪,更要治肝。肥胖不独治肥肉,更要治脾脏。病人双关郁的,要肝胆脾胃,中焦气机并调。

十堰当地有个女病人,是老师的老病号了,四十来岁,她说她是中医的粉丝、爱好者,因为中医帮她治好了病,从此中医成为她人生最大的保险。

食不言、食不气、食不看电视

与其说她是中医的粉丝,不如说是疗效的粉丝。不管是什么医学,只要有疗效,有助于人类健康,都有人忠实地去追随的。这也是中医这株古树能万古长青的道理。

这女病人来任之堂说自己口苦咽干,不爱吃饭,快一周了,人没精神。

老师问她,最近是不是老生气啊,你这是胆火上扰。

她点了点头说,大夫,我还想减肥,自从吃了减肥茶,就不爱吃饭了。

老师说,你吃的那是寒凉泻下作用的减肥茶,伤了胃气,胃不通降,整个肝胆气机都不利,再加上你生气,肝胃一不和,口苦咽干没胃口就来了。所以肥人想减肥,不能轻易服用泻火的药,越泻火越没劲。

古人说,肥人之身,以火为宝,瘦人之身,以湿为宝。故肥人不耐清凉泻火,瘦人不耐温补助阳。

老师摸完她的脉后,就给她开小柴胡汤合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跟肥三药(苍术、川芎、鸡屎藤)。3剂。

她吃完药,回来复诊,说口苦咽干症状解除了,胃口也开了,小肚子下面明显觉得没有以前的胀堵之感了。她跟老师说,我吃了你这药,放了好多屁啊。

老师说,生气就要放屁,如果不把气理顺通过放屁排走的话,这气憋久了是要出大问题的。

她又问,为何我老想减肥但是减不下来呢?

老师说,减肥不是靠喝减肥茶,是要靠减气减欲望。减气就要少生气,减欲望就要少吃。来源如果不杜绝,只想去搞去路,都是在瞎折腾。

她点了点头又问,为何我过一段时间就要没胃口,胸中堵得慌,肚子胀气,但吃了你这药后就顺了?

老师说,你这肥胖,不是简单的脂肪堆积,也不是简单的水湿内停,而是跟你生气分不开。农村叫做吃了“压气饭”。

什么是压气饭呢?病人有些不解地问。

老师便解释道,就是说你正在气头上,又去吃饭,气本来往上走,饭是要往下行,两者交结在一处,无形之气跟有形的食物搏结在一起,立马梗堵在那里。当升不得升,当降不得降,当变化不得变化,这样六腑传导失常,五脏条达不畅,各种病就出来了。

你这不想吃饭、口苦咽干还是小事,还可能会出现乳房胀痛、慢性咽炎、食道炎,咽喉中老觉得有股气在那里吞不下,吐不出,浑身不自在,这问题越来越多。

她点了点头说,对对对,大夫,我就是这样的。

老师说完,递给她一本《化性谈》,说,回去把这本书好好看看。长期生气吃压气饭,到老了,就容易得食道癌,死就死在这上面,要注意改改自己的脾气了。

她听后点了点头。

然后学生们就疑惑地问,为何老师常用这肥三药——苍术、川芎、鸡屎藤来帮病人减肥,疏通气机呢?

老师说,病人这种肥胖,很多不单纯是肠胃问题。肠胃问题,一味鸡屎藤就搞定了,疾病之所以复杂,常跟病人生气分不开。若摸脉摸到单纯右关郁滞的病人,就用苍术、鸡屎藤两味药,就能很好帮其疏通脾肠大腹气机,排出黑色大便,身轻腿健,肠通一身轻。这两味药是常用的肥二药。

但当摸到病人双关脉都郁,左关还弦紧硬时,说明这病人不仅有右边的脾滞肠阻,还有左边的肝气郁滞板结。这种病人常是气在头上,又把饭往下吃。气跟食相搏结,气想要往上走,食物却把它往下压,这个就叫做压气饭。这时就要再加一味川芎,把郁滞气血疏达开来。

所以你们回去要好好参一下,吃了压气饭后为何人周身都不舒服?何以我们用肥三药仅三味药就能够治这种最常见的压气饭导致的疾病?

这时我们想到了老师常讲欲升先降,欲降先升的道理,马上就明白了肥三药的药阵理法。原来病人双关郁,郁在中焦。脾当升不能升,肝当条达不能条达,肠胃当降不得降。

这时苍术、川芎,一个开右路脾之气,一个开左路肝之气,升肝运脾;鸡屎藤通降胃肠之气。这样对于压气饭造成的食在气上,欲降其食,先提其气,把左右两边肝脾之气往上提,中间肠道的食物糟粕自然往下降。所以病人常在服药后,放屁连连,排出黑便,肚子没那么满胀、绷紧,能够松通、舒畅。

参究提示

1.一切有形的积滞肥胖都是阴成形的产物。

2.减肥不是去减身上的肉,而是改善身体气血流通,促进气化周身痰浊瘀血水湿。

3.一味吃泻火通便的减肥茶,最后人会越来越没劲,越来越累,因为伤了阳气。

41.治痹不忘虚

费伯雄曰:“风痹者,血不营筋,风入节络,当以养血为第一,通络次之,祛风又次之。若不补血而先事搜风,营益燥而筋益拘挛,殊非治法。先用大剂补血去风,后即加入参苓白术以补气分,营卫平调,方无偏胜之患。”

虚劳会造成血痹,这是张仲景很早就提出来的,所以《金匮要略》里有一篇叫做“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仲景把虚劳跟血痹相提并论,是告诉我们,气血不足时,血脉会痹阻不通。血脉痹阻不通,日久也会加重气血亏虚。

四肢皆禀气于脾胃

所以治痹症,不能只看到表面的不通则痛,要看到里面有气血不足。但现在常规治痹痛都是以通为主,而忘了托补气血。投用风药偏燥,有时反而加重痹痛。

任之堂最常用的通补气血三药,专治气血不足,血脉不通引起的痹痛,就是黄芪、当归、鸡血藤三药。这三味药的设计就是兼顾到虚劳跟血脉不通两大病机的。只有真正把不荣与不通两方面解决好,痹痛才会好起来。

有位女病人,肩痹痛,转动不利。

老师先给她用疏通之法,又辅以按摩,稍缓解,复而又痛。老师遂想到不荣则痛的道理,便让她服参苓白术散。服后,随即不痛。这参苓白术散,方书上说它可以治肩周痹痛,但何以见效?颇令人难解。

有一次,老师感冒用大发汗之法,风寒祛除后,独留肩痹痛,老师便用神灯烤,初能缓解,后复痛作,然后再用苍术这些发汗运脾透气的药,想不到服用后,痛还增加。

于是老师立马想到,这痛的背后是虚,不通的背后,是不荣。如果血脉不充实,再怎么去调气血,疏通经络,都不可能真正通起来。如果血脉气血充足,如同河道水足,自然水到渠成,不需要去特别疏导。于是再用参苓白术散,也是一服痛解,二服痛愈。

老师便叫大家去参,何以补脾胃气血的参苓白术散,能够治肩痹痛?何以古人说,治风要先治血?何以肩周炎的病人,大都发生在四五十岁这个年龄阶段?何以古方治痹痛的三痹汤、独活寄生汤、大防风汤等,都以补益气血养其真为主,稍加以顺其性,透邪外出,而不是见痹止痹,见痹通脉?

原来脾能够旺四肢,乃气血生化之源。大凡四五十岁之人,身体已走下坡路,首先下坡的便是气血,气血不旺,上养不足,像头晕、眼花、耳鸣、肩背凉痛等常见杂症纷纷都来了。所以这时必先看到人的体质,然后再去调病。

所以张锡纯说:“从来治腿疼臂疼者,多责之风寒湿痹,或血瘀、气滞、痰涎凝滞。不知人身之气化壮旺流行,而周身痹者、瘀者、滞者,不治自愈……故凡遇腿疼、臂疼,历久调治不愈者,补其元气以疏通之,数载沉疴,亦可随手奏效也。”

参究提示

1.不荣则痛。

2.诸气血不足者,当寻到脾胃中去。

3.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4.脾旺四肢。

5.补中州,灌四旁。

42.劳力过度伤什么

《黄帝内经》曰:“人饮食、劳倦即伤脾。”

又曰:“劳则气耗。”

有个老爷子,退休后,人老觉得疲惫乏力,不想说话,上下楼梯腿没劲,记忆力减退,尿频急。

老师摸完脉后说,舌体胖大,属脾虚,双脉下陷,气血往下陷,脑袋缺氧,不想动,少气懒言,这是气血并走于下,该升升不起来。

气陷者升举之

原来这老爷子,年轻时都是干重体力活的,经常肩膀扛物,下肢负累,这种情况在老一辈人身体上尤为常见。

老师便问大家,劳力过度伤什么?

大家想到《黄帝内经》说的,饮食过度,劳倦过度,直接伤的就是脾啊。

老师说没错,脾主升清,主运化,开窍于口。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力劳动过度的,容易倦怠乏力,尿频尿急,不想多说话,人很困倦,这就是长期过度体力劳动伤了脾的缘故。那该怎么治?脉都往下陷,下陷者,升举之,气血并走于下者,我们就提拔之。开了几剂补中益气汤,老爷子吃了尿频就好转,复诊时走路过来任之堂,说没有以前那么累了,人有劲些了。

气血下陷,把气血提拔起来,就能够直接改善病症。我们想起以前李可老中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善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各种内科杂病而出名。

李老说,不是补中益气汤能够治疗数十种疾病,而是患这些疾病的劳苦大众,大都劳动过度,耗伤了脾气,导致中气亏虚。补中益气汤裨益提拔中气,使其病自愈。

这就是善于辨证论治的中医,辨的是整个时代人的普遍体质,普遍的生活劳动习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普遍缺乏食物,而劳动量又大,最容易造成中焦脾虚的病机。

《阴符经》上说:“动其机,万化安。”抓住这个大病机,治一种病是这样治,治百种病也是这样治,只要气血并走于下,整个脉势下陷下去,用补中益气汤升提之,就能收到好的效果。不管是尿频少气,还是记忆力减退,腿脚沉重,抑或者没食欲,胃下垂,子宫下垂等,都是用这一个思路。

参究提示

1.劳则气耗。

2.劳倦伤脾。

3.脾虚气陷。

4.气陷者升举之。

5.气机上举、脾土健旺,尿频、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上楼梯乏力、不想说话,都会同时好转过来。

43.思虑过度伤什么

《王旭高临证医案》曰:“思虑伤脾之营,劳碌伤脾之气。归脾汤,补脾之营也;补中益气汤,补脾之气也。”

老师说,人体劳累,常见劳力跟劳心,上面谈到劳力过度伤脾,为什么劳心过度也伤脾?既然它们都伤脾,又有什么分别呢?当然是有不同的。

以前的人,大都劳力太过干活太过,现代人大都劳心太过,打麻将、商业竞争、上网,过用心和意识。所以在治疗思路上,选方用药是有所不同的。

钱是身外物,亏了事小,精血是身家性命,亏了事大

有个女病人,四十多岁,月经量少、月经推迟一年多,伴记忆力减退,头晕乏力,唇白,食纳差,晚上容易惊醒,睡不沉。

老师问她,操啥心啊?

她说,太多事情要操心了,家里丈夫什么都不会,都要我去操劳。

老师反问她,你劳坏了,怎么办,谁来替你啊?

她听后,若有所思。

然后老师给她开归脾汤。她又问,那大夫我要戒什么呢?

老师回答说,少思养血,你要戒思虑。少思寡虑,心火自降,肾水自生。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她吃完药后,感到身体大好,遂来复诊,说,吃完这药,晚上睡觉比以前要好了,胃口也好起来,唯独就是操心,放不下。

老师笑着跟她说,放不下就吃药呗,医生不能帮你放下心。你这病只要少思,这胃口就好了。你多思,思则气结,脾胃板结在那里,胃口怎么能开呢?胃口不开,气血化生肯定乏源,气血一不足,来月经怎么可能有血;脑袋里血不够,记忆力怎么可能增强;心脏缺血,晚上容易受到惊吓,睡眠怎么能睡得安。

然后叫她回去买归脾丸,用丸药来收尾。

老师叫大家回去参,思虑过度伤脾,它究竟伤脾的什么?它跟劳力过度伤脾,有何不同?为何劳力过度伤脾,用补中益气汤健脾气而得愈,而思虑过度伤脾,多用归脾汤养脾阴血而愈?

原来思虑过度直接暗耗的是精血,而劳力过度直接消耗的是气,所以我们看那些搬砖干体力活的,他们本来气也足,但做过度后,就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这就是直接伤气的表现。

而那些长期坐办公室,少干活、多想事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想过度后,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脸色嘴唇偏白,容易头晕、贫血。摸他们的脉也是偏于细数,这些都是阴分亏伤的表现。

所以说,劳力过度的,要把气力提上来,思虑过度的,要把心神收下去。把气提起来,用补中益气汤,把心神阴血收下去,用归脾汤。

参究提示

1.思虑过度,暗耗心血。

2.少思则心火自降,寡欲则肾水自生。

3.补心血不是看补多少,要看漏不漏,漏洞不补上,血永远都不足。不把劳心操心的习惯改改,吃药的效果很难真正上去。

44.膻中与人参

《黄帝内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神农本草经》曰:“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任之堂里,人参用量也比较大,但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要用人参,在哪种情况下用比较好。

有个抑郁的病人,男,三十多岁。

老师一摸他的脉说,这个脉双关郁,寸不足,你想高兴也高兴不起来。

他点了点头说,是啊,我就是高兴不起来,为何人家叫我去吃逍遥散,吃了没管用呢?

老师说,你这病,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一味药会管用些。

大家都在想,到底加什么药呢?是能够解郁的,能够令人开心的药吗?是郁金、香附,还是合欢皮、夜交藤,或者是玫瑰花、木香?

老师摇摇头说,都不是,加上一味人参。

于是给病人开加强版逍遥散加30克人参。

大家都不解,这人参是补气的,怎么郁脉还要用补气的呢?气不是郁在那里吗,补进去不会郁得更厉害吗?

但见病人吃完药后来复诊,整个人舒缓了很多,说,大夫,吃了你这药后,我能够舒服一点了,心中也高兴一点,气没那么堵了。

大家问老师这加人参的道理。

老师说,加与不加,差别很大。你们摸到病人脉象陷下去,是胸中大气不够,你们再想,当你劳累疲乏,干活干到快倒下没气时,你还能笑得出来吗?你们回去参参,为何治抑郁要大补膻中之气,稍加顺气的药,这抑郁就开了?

后来还是老师揭晓了答案,老师说,《黄帝内经》有句话叫“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左寸脉候的正是膻中,膻中这个气海的气不足,人是不可能真正地喜乐起来的。

大家豁然开朗,老师接着又说,临床上关于治抑郁的报道多得很,从这些案例来看,很多大夫都忘了这个膻中为喜乐之官,这个关键如果没提到,就等于没入门。膻中它是人喜乐发出来的地方,这里没气,人就抑郁,所以很多抑郁是长期操劳过度,胸中气耗的缘故,这就是为何要用人参来补气为君药。逍遥散那些在这里只能充当臣使来顺顺气而已。

膻中气足,人就开心阳光

大家马上想到,原来老师那么重视人参的质量,而且还特别从太白山调来野生的党参,就是因为每天碰到郁脉郁病的人实在太多了。治病无非就是让病人能吃能拉能顺能开心,真正能在开心层面上起作用的药非常少,能够直接影响精神,又对膻中有补益作用的,在《神农本草经》中估计只能找出人参了。

为何人参有这么大功效,老师叫大家回归《神农本草经》去体悟。结果一看《神农本草经》,里头关于人参只有二三十字的描述,没有半字多余,只说它补五脏,又能明目,开心,益智。很多人觉得这人参不是解郁之药,它何以能开心益智?

老师笑着说,人五脏元气足,自然开心,所以从《神农本草经》来看,这人参才是真正解郁第一品。

参究提示

1.膻中者,喜乐出焉。

2.膻中气不足,人就高兴不起来。

3.人参能补膻中气,所以能解郁开心。

45.譬如阴晦,非雨不晴

古人云:“百病皆因痰作祟”,“百病皆生于气”,“久病入络”,“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庞安常曰:“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有个病人,女,54岁,常心慌胸闷,最近两手僵硬、痹痛。她还头部常年怕风,不戴个帽子就不敢出门。

她不解何故。

老师跟她说,你心脏功能很差,肝肾主腰脚,心肺主上肢,心肺功能好的,两只手活动都很灵活,心肺功能不好的,经常手都动不了。

她点头说,我有心脏病好多年了,经常腰痛背痛,而且冬天也容易咳喘。

老师说,你这是上焦阳气不够,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一旦不够,外面的风寒就容易进来,里面的痰邪水饮,也往心包胸中聚,排不出去。就好像阴沉的天气,阳光不够,乌云破不开一样。

她点了点头说,对对,我的头就是这样闷闷的。

然后老师给她开丹参槟榔饮加味,方药为:

病人吃完药后来复诊,心慌胸闷大减,手部僵硬好转,腰也没那么痛。

老师说,久痛必夹瘀,久病必入络。

于是在原方基础上加虫类药蜈蚣3条、乌梢蛇15克。

病人再吃完药后来复诊,非常高兴地说,我现在头不痛,也不怕风了。以前我出门必戴帽子的,现在我可以不戴帽子了。

大家都很奇怪,为何老师这方中也没有特别去扶阳,病人背心就暖了,头顶也热了,不怕风冷了。

老师笑着说,阴浊降下来,阳气就升上去,密布的乌云拨开来,阳光就普照了。你们回去参参,这丹参槟榔饮,为何能够拨开蒙蔽在心窍周围的风寒寒湿瘀血?为何仅仅四味药,把常见的心脏病,瘀血阻窍,痰湿蒙蔽,水饮上攻,气机郁滞,多种病理产物相互作用的病机都解除了?

大家回去再看《医间道》,才对丹参槟榔饮这首方子感悟更深。原来这汤方是顺降胸膈中痰饮瘀血气机的,丹参、菖蒲,是治疗痰瘀交阻胸中、心闷胸痛的奇妙药对。

心脏病大部分本虚标实,本虚是心气虚、心血虚,标实大都是痰饮瘀血。丹参能补心血,同时去瘀生新,菖蒲可以开窍醒神,同时豁痰除湿。这样这组药对就把痰瘀之象解除了。

痰瘀为浊阴,应出下窍,通过三焦水道往下排。这人体的病理产物痰饮瘀血,不能上逆。一上逆,阻在心则心慌气短,梗在脑则中风偏瘫,堵在手上经络血脉,则痹痛难以屈伸。

我们势必要把这些病理产物往下顺降,只有气机往下顺降,这些有形的痰瘀水饮才会彻底降下来。只有下一场雨,乌云才能够消失,重见晴天。

而丹参槟榔饮中枇杷叶能降十二经逆气,槟榔能降十二经浊水,这两味药把痰瘀水浊降利下来,使阴邪不再上踞阳位,则阳光自然普照,上肢灵活,头顶不怕风。

参究提示

1.痰浊水饮瘀血皆为病理产物,属于阴邪。

2.人体阴邪重,是因为阳不化气,功能减退。

3.欲恢复脏腑功能,必让浊阴出下窍,清阳出上窍,恢复正常气化,推陈生新功能。

4.痰浊、瘀血、水饮占据胸中清阳之位,如同天之阴晦,非雨不晴,丹参槟榔饮主之。

46.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

《金匮要略》曰:“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

《黄帝内经》曰:“风为百病之长。”

风为百病之长,当分析出善行数变的疾病属于风时,还要看是什么原因产生了风,是表里不通畅,还是上下不对流?是血脉瘀滞,还是肠腑不通?知其然可以知道是什么疾病,知其所以然才能够挖到病根,找到治法。现在人普遍关注得了什么病,却很少关注什么原因导致得这病。在中医看来,见病知源,比知道得什么病更重要。

有个小男孩,5岁,经常吃鸡蛋、喝冷饮,常便秘,身上从两岁就开始有荨麻疹,这次发作起来瘙痒难耐。

所谓痒为泄风,他瘙痒就是身上风气疏泄不畅。老师说,你们要想想这风气从哪里来的?肠道瘀阻,表里不通,就会生风化风。

小男孩的母亲点点头说,大夫,你怎么知道,每次我娃子过敏发作,都是有好几天拉不出大便来。有一次在医院照X光,就发现一大坨大便堵在那儿。

老师说,人的六腑要通畅,不通就会化风,所以大便不通的人,容易心急气急,容易得皮肤病瘙痒,这是粪毒入血,我们不是常用防风通圣丸治疗便秘又长青春痘、荨麻疹的吗?这防风通圣丸就是外通内通的方子,古人说“有病无病防风通圣”,里外畅通就一团和气,里外不通,就一团闷气闷在那里,就是一团邪风。

然后老师给他开升降散,加上治痒三药(丹参、菖蒲、蜈蚣),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苍术、干姜、火麻仁、党参。

病人三天后来复诊,家长反映说,吃完第一剂药就不痒了,第二天排了很多大便,疹子也消下去了,今天神清气爽,恢复如常。

老师跟大家说,你们回去参“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这八个字。人是活在气中,气也生在人中。外面的风吹来是气、气流,人一呼一吸,气血循环,也是气流;胃里打嗝,肠道放屁,也是气在流通。体内气机流动过亢了就会生风,如肝阳化风,痰浊动风;人体过虚了也会生风,如血虚生风,阴虚动风。

你们去想想为何荨麻疹农村又叫做风疙瘩、风团?如果是正常之气,那就不叫风了,不正常了才叫风。腠理开合正常,肠道通畅,风气进得来排得出去,身体就不容易得病。所以这外风跟内气,它本质是在讲一个东西。

张仲景说,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就像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吹来,可以苏醒万物,而狂风暴雨,就是在打击万物。我们医生用药,不外乎就是疏调其气血,令病人身体能进入一种和风细雨的状态,里通外通,风平气和,疾病可以消弭于无形。

参究提示

1.局部痒痛,乃不通所致。

2.皮肤痒,浊气在皮肤,为何要通大肠?因为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脏邪要还腑,浊气要归胱肠,所以用升降散,表散里通,其病自愈。

47.产后风湿源于气血不足

《黄帝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又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经常有生完小孩的妇人,手脚痹痛,浑身怕风冷,甚至觉得风气在身体内走来走去,她们在医院里怎么也检查不出问题来,但在中医这里,如果及时调理的话,往往几剂药就调好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学生们说,是产后风湿吧?

那怎么治风湿呢?是不是按常规那样见风祛风,见湿除湿,见寒驱寒呢?

老师说,你们要去思考这个产后痹症,它有什么特点。不然你们见痹止痹,痹痛虽去,随后又复来。

十堰当地一个妇女,三十多岁,做了流产手术后,在空调房里受了风冷,术后又碰凉水,吃水果,结果两只胳膊痹痛不止,之后进一步加重,不仅抬不起来,还发展到连筷子都拿不住,赶紧过来看中医。

老师把完脉后说,这脉这么沉迟,气血严重不足,风寒湿外束,这时是要用风药大发散,把风冷赶出体外,还是用八珍汤的思路,把气血培补起来呢?

大家有些左右为难,老师说,你们不是正看郝万山先生讲的《伤寒论》吗?《伤寒论》里面正有治疗产后受风冷的思路,你们想想是哪句条文?

《伤寒论》曰:“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就用这方子,原方原剂量。

老师又加了一味鸡屎藤60克。

结果病人吃完药后又带了其他病人过来,她说,我吃药从来没有这么快好的,这次病这么重,那几天筷子真的拿不住,我第一天喝完药就觉得好了一半,肩膀松了,手指也不麻了,三剂药喝完,就基本好了。现在手也不怕冷了,背也不酸了。

这经方一剂知二剂愈的奇效,大家再次见识到了,真是药若对症一碗汤。

老师便叫大家回去参产后的特点,为何我们不单独用常规祛风湿的药,也不用直接补气血的八珍汤,而是选用这新加汤?

原来产后病人多虚,多风冷,如果单纯用风药,把邪气赶出去,容易伤身体正气,邪虽驱走,旋即复来。而单纯用补气血的八珍汤,又太慢了,补进去却难以把邪赶出来。而用新加汤,既能大补中焦脾胃气血,又具向外宣通透达的温散之力,这样身体虚损得补,肌表风冷得除,如此血脉流通,痹症自解。

这就是新加汤用于产后风冷的道理。

我们治病必求于本,风冷的背后是百脉空虚,邪气所凑的背后是正气亏虚,所以必扶正祛邪双管齐下。用桂枝汤加芍药人参,强壮脏腑气血,让血脉鼓动,流通顺畅,同时重用生姜以发散风寒浊邪于外。这桂枝汤本身就是食疗方,妇人产后不适用大攻大补,用这食疗方重剂调理,只要对证,既安全又有效。

可见病情虽急,治起来常有捷径,所谓难易相成,往往十万火急的病,把握住真正的开锁诀窍时,常常效如桴鼓。

参究提示

1.风雨寒暑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2.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

3.产后百脉空虚,所以风冷能乘虚灌进来。

4.产后风冷治法上宜内壮加上外散。

(0)

相关推荐

  • 李氏砭法|砭治肺部结节

    结节的病变是有形之邪,中医认为其是痰湿.气滞和瘀血壅结形成的病理改变.与肺.脾.肾三焦气化和水液的代谢有着密切联系.肺脾肾三脏虚弱,津液.气血运行不畅,则致经络闭阻,痰阻肺络,痰瘀互结,阻碍肺胸气机升 ...

  • 第三届中华长江文学奖2021年度诗人奖初选:高鑫散文诗三章

    散文诗   秋 夜     高鑫     今夜,秋风正凉,夜色渐深,独坐窗前,茗香清润.多想有一次心灵的渴望,如骤雨狂风般燥动我的心声--   远逝的時光,那些特定的岁月,多少次让我与美丽的荣华擦肩而 ...

  • 2021年度“叶芝国际诗歌奖”初选:包玉平《吊桥记》三章

    吊桥记(三章) 文/包玉平   1. 这一截遇见流水而蓦然惊惶并战栗摇晃的路径,在你脚下竭力制造 极短吸食小剂量麦司卡林的轻微感觉和 人生的陡坡,以及其它不曾想象的,诸多不稳定因素.   倾斜的事物, ...

  • 第三章 常用对药 经验方录  何复东五十年临证高效验方

    第三章 常用对药 1桑叶.菊花[功效主治]疏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凡病在上焦.头目,与风热.肝胆热相关的病证均可使用. 两药相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之效尤著 ...

  • 『糖尿病饮食与防治』第三章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与预防

    第三章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与预防 一.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60岁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或发病前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症状者,多易发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临床上常见严重脱水.高血糖(>33畅3毫 ...

  • 『中医偏方精品』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消化不良 消化是人体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消化功能,使摄入的食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同化过程,分解成可溶性的.不具有特异性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被肠道吸收,变成体内的物质,供全身组织利用. ...

  • 散文诗:五月,做一朵自由行走的花(三章)

    五月,渐入佳境. 五月的篱墙上,光影叠翠,鸟鸣日暄.季节,像一朵自由行走的花,浓淡着一路心情. 阳光穿窗越户,也明亮,也温柔,大地披上盛装,意趣盎然. 想去心中的远方走走. 或者,就坐在光阴里,和光阴 ...

  • 散文诗:初夏(三章)

    --过了立夏,季节的窗棂垂下夏天的画卷,初夏,夏天正当好的时段,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             --题记 过了立夏,风一日日暖了. 站在窗前,看树木摇着叶子起舞,鸟儿叽叽喳喳 ...

  • 耶鲁故事:“秋心”三章 | 苏炜

    耶鲁校园一景 01 秋心再题 大约十多年前,我曾写过短文<秋心>,记写我教过的一位耶鲁华裔学生,在毕业离校五年后的中秋节当日,专门登门拜访并赠送一盒月饼的感人小故事.当时我在文后附了一首记 ...

  • 经典中考几何宝典系列专题之【第三章:直角...

    经典中考几何宝典系列专题之[第三章:直角与45°组合] ---持续更新 #知识分享##教育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