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颁布禁酒令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禁酒会失败?

1920年1月17日,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案正式生效,这便是美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禁酒令。按照法案规定:制造、售卖、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酒精饮料皆属违法;美国公民可在家中饮酒,但与朋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属于违法;21岁以上的成年人需要在出示年龄证明的情况下才可以在指定地方买酒。

喝酒的坏处确实不少,尤其是喝得烂醉,但在某些场合也有调节气氛,促进交流等好处。当时的美国人将酒一竿子打死,这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其实主要出于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禁酒令的主要推动者是美国的清教徒。了解美国历史的人应该知道,美国最早的欧洲移民来自一批在欧洲受到迫害的清教徒。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北美大陆,并在北美落地生根,发展壮大。这些人的后代从小受着清教徒文化的熏陶长大,他们反对奢华纵欲,主张自律奋斗。而人在喝醉酒后往往会放纵闹事,有时候甚至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因此酒在清教徒眼中就成了洪水猛兽,务必除之而后快。

第二个原因,二十世纪初期正赶上美国女权运动蓬勃发展。当时喝酒的绝对主力是男性,而男人们在醉酒后往往丑态百出,有些平时温文尔雅的人在喝多了后就会变得情绪暴躁,甚至一些人醉酒回家还会对老婆孩子拳脚相加。因此绝大多数女性对喝酒持反对态度。此外,通过推动禁酒令也促使女性进一步争取权力,所以在禁酒这件事情上,当时的美国女性都是举双手赞成。

第三个原因,当时的美国正逐渐走向繁荣。在物欲横流的诱惑下,人们道德水平大大降低。而外来移民的不断涌入又导致出现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因此以清教徒家庭为主的传统美国白人认为必须遏制情况的进一步恶化,禁酒就成了他们所能想到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美国禁酒令执行了长达14年时间,然而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理论上来说,禁止人们喝酒应该能提升社会整体的治安和道德水平,也能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美国人在实施禁酒令的过程中却发现,许多问题都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首先,禁酒令不仅没有促成美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反而带来了黑帮的迅速崛起。原本美国的黑帮缺乏资金来源,所以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状态。可禁酒令实施后,黑帮通过走私和地下私酒酿制生意赚得盆满钵满。为了私酒生意能够畅通无阻,黑帮势力还渗透进了警界,结果就造成了警匪一家的局面,整个社会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其次,禁酒令在实施期间,美国酒类销量反而大大提高。原本喜欢喝酒的人只在想喝的时候会买酒,可有了禁酒令后,喝酒的人一有机会就囤酒,而且官方越是不让喝,大家私下里就越是想喝。官方渠道买不到酒,大家就通过走私、地下酿酒厂等渠道购买。一些黑心私酒贩子为了牟取暴利,用工业酒精制作劣质酒,结果造成许多人中毒,甚至直接死亡。

此外,禁酒令导致美国酿酒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大批酒厂倒闭,成千上万的因此工人失业。

在经过近十年的亲身体验后,美国人逐渐意识到禁酒令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意义,因此开放酒禁的呼声越来越高。

1929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萧条席卷美国,各行各业都遭到了重创。在举国低迷的情况下,更多人呼吁解除禁酒令。因为酒类的生产、销售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此外,就算抛开经济利益不说,在大萧条时期,酒精也是慰藉人们情绪的“良药”。

1932年,总统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把开放酒禁作为其政治纲领之一。次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后,美国国会通过第21条宪法修正案,正式废除了宪法第18号修正案,即禁酒法案。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废除的宪法修正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