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 腕背内侧痛
腕背内侧痛多病在手阳明大肠经,同名相求,取阳溪穴和足阳明胃经的解溪穴,效果比较理想。
针灸之前,先松解一下肩肘,疗效会更加持久。
【阳溪】
【归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行于阳溪,阳溪,在两筋间陷者中也,为经。别名中魁。阳溪是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火。阳为阴之对,指阳经;溪即沟溪,此穴属手阳明经,局部呈凹陷,像山间沟溪,故名阳溪。
溪,同谿。《黄帝内经素问》云:“肉之小会为溪。”凡经气行至凹隙处,取名溪、谷、渊、池、泉、海。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所行,居手腕的背侧,其位属阳,当伸拇长肌腱与伸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形似溪涧,故名阳溪。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阳溪有清热散风、疏筋利节的作用。
【主治】:阳溪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腕部疾患等。
手阳明经脉、经别、络脉、经筋均与头、目、耳、齿有联系,故阳溪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病。
癫、狂、痫证多由心、肝痰火蒙蔽清窍所致,阳溪为五输穴中的经穴,五行属火,火乃肝之子、土之母,泻之可清心肝之火,补之可健脾祛痰,故阳溪可用于癫、狂、痫证的治疗,所治症,略同合谷。
【刺灸】:直刺0.3~0.8寸,局部酸胀。
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可采用'恢刺'法或短刺法。
注意:针刺阳溪不能过深,以免损伤筋膜,造成腕部活动受限。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注意:阳溪禁瘢痕灸。
手掌侧放,拇指伸直向上翘起,腕背桡侧有一凹陷处即是
【解溪】对侧
【归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胃出于厉兑……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也,为经。解溪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解即分解,指踝关节,溪即沟溪,指体表较小的凹陷,解溪穴在踝关节前陷中,故名。
【定位】: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作用】:解溪有健脾化滞,清胃化痰,舒筋利节,通经活络,清热宁神,镇惊解痉的作用。
【主治】:解溪穴为足阳明经之经穴,乃经气旺盛之处,配五行属火,泻之既可清阳明经热,又可泻阳明胃火,故可用于胃肠积热、腑气不通所引起的腹胀、便秘等症。
火乃木之子,应五脏之心,故泻之可清肝火、泻心火,以治疗阳明经热或肝火上扰引起的头痛、眩晕及心火炽盛和肝风内动引起的癫狂等神志病变。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解溪可治疗头面、下肢及踝关节周围病变。
【刺灸】:一般直刺0.5~0.8寸,或平刺1~1.5寸。
可透丘墟或商丘,局部有酸胀沉重感,有时可扩散至整个踝关节。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足背两条肌腱之间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