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瘀滞症的超声诊断
作者:张胜男 审核:周艳芳主任
单位:山东省博兴县中医医院
概述及病因病理:
十二指肠水平部在第三腰椎水平自右向左横行跨越脊柱和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形成夹角(正常多为30°-50°),若此角变小,肠系膜上动脉将十二指肠水平部压向椎体或腹主动脉造成肠腔狭窄和梗阻,称十二指肠瘀滞症。
发生瘀滞症的原因主要有:肠系膜上动脉起始点位置过低;十二指肠悬韧带过短牵拉;腹腔内粘连或内脏下垂牵拉肠系膜以及环状胰腺等。平均发病年龄30岁左右,多见于体重偏轻、体型瘦长、或存在高分解状态,如大面积烧伤或大手术后的病人。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反复发作。典型者表现为餐后上腹部胀痛或绞痛,俯卧位或胸膝卧位可以减轻,缓解症状;常伴有间歇性呕吐,呕吐物多为混有胆汁的宿食。
超声表现:
1、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及水平部近端呈持续性充盈扩张,十二指肠水平部在脊柱右侧明显增宽,夹角处受压。
2、可见助显剂从十二指肠水平部反流入胃窦腔,呈逆蠕动。
3、患者行膝胸卧位或俯卧位数分钟后,十二指肠内的助显剂可排空。
4、超声诊断标准: 十二指肠降部内径>2.5cm,动态观察几分钟后,征象仍然存在。
5、关于角度参考:部分医院用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25°(正常角度为30°-50°)作为十二指肠瘀滞症的诊断标准之一,这个标准来源于放射诊断学,但超声是动态的,放射是静态的,且超声对角度测量不具有可重复性,所以我们在超声诊断工作中未用角度来作参考。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病例:
↓ ↓ ↓ ↓ ↓ ↓
病例一:
视频1:
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及水平部近端持续性扩张,十二指肠腔内可见逆蠕动
视频2:
20分钟后再次检查: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及水平部仍扩张,腔内仍可见逆蠕动
病例二:
图1:
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可见扩张,最宽处约2.6cm
视频1:
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持续性扩张,腔内可见逆蠕动,夹角处助显剂通过受阻
如果大家在工作中想用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作为参考,也可参照以下视频中的测量方式
↓ ↓ ↓ ↓ ↓ ↓
诊断及鉴别诊断:
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扩张,助显剂在水平部脊柱右侧缘排空受阻,但在改变体位后又可排空;排除了十二指肠本身的病变和肠外肿块的压迫等,结合临床表现可提示十二指肠瘀滞症。
鉴别诊断主要是排除十二指肠肿瘤、胰腺肿瘤或腹膜后肿瘤等产生的十二指肠水平部梗阻。
参考文献:
[1]陆文明,临床胃肠疾病 超声诊断学,200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