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成绩不好,不是因为粗心大意,不是笨拙,而是由于这些原因,快来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这些问题
很多孩子成绩不好,不是因为粗心大意,不是笨拙,而是由于长期懒散、缺乏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积懒成笨”。
今天才上的课,怎么这么快就忘了呢?
下午才布置的作业,你就忘了吗?
老师在课堂上不是讲过了吗,你怎么就不会呢?
说起指导孩子写作业来,相信不少父母都会大摇其头,甚至感叹怀疑:我的孩子就那么笨吗?
事实上,孩子并不是不聪明,也不是学不会,只是懒得学习。
一、这些”懒惰”行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行为上的懒散:
学而不愿动笔,做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沉溺于可以短期享受的东西中,提早选择轻松舒适的学习方式。
2、懒散的思维习惯。
做题只愿做简单的题目,不愿意思考;
题目稍把条件或位置更换,就不愿意思考;
上课只是机械记笔记,注意力全然没有在听课;
学习中一遇到枯燥的内容就显出逃避倾向或者消极态度。
这些思维上的惰性最为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那么孩子为什么越来越懒得学习呢?
1、家长过于“勤快”,对于本该由孩子独立完成的“家庭作业”总是陪伴、督促。
相信许多家长都有帮助孩子检查作业习惯,而且不厌其烦地反复检查,直到作业全部正确;
有些家长甚至直接动手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家长的这些“努力”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作业。但是孩子是极易形成依赖性的。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辅导孩子学习。
2、父母过多地干预,只会让孩子产生认知偏差,进而对属于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愿承担应有的责任
认为不管做得\学得怎样都会有人帮着修改
不想做又有人可以代劳
考砸了还有人帮自己找借口。
不负责任的孩子不会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也就习惯不动笔、不动脑子,更谈不上真正的学习。
三、懒于思考,孩子真的会“笨”
学习中认真思考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数学等学科,不思考不足以举一反三,不思考则在答题时容易犯一些简单的错误。
这样的“懒惰”源自于平时获取答案过于简单,接收到的固化结论太多导致的。
除以上提到的父母影响外,电子产品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手机、电视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向孩子传递信息,孩子们不用思考就能得到结论。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大多喜欢看电视的原因?正是由于读书需要思考,而电视却用不着。
当孩子们习惯于简单地接受信息时,他们就会排斥需要动脑筋的学习内容,喜欢抄单词、记笔记等死记硬背,一到需要思考的时候,就卡壳了。
人的大脑也会越来越不灵光,换言之,越懂得思考,孩子大脑就会越来越灵活。
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耽误孩子的学习。
懒于思考的孩子,等到高年级的时候,落下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差距就会慢慢拉大。
许多父母认为只要督促孩子就行,殊不知表面上孩子的懒惰容易被发现,深层的懒惰却无迹可寻。
小孩子认真听课,回家后也不停地做题,为什么成绩是上不去?
别人家的孩子好像也没怎么努力,该玩玩,该休息休息…却总是能够取得理想成绩呢?
对于这些疑问,曾有清华大学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中国,至少一半的学生是在“伪勤奋”!
看起来比别的孩子都刻苦努力,写的字比别人多,读的书比别人多,连上课也比别的孩子认真,但成绩依然一塌糊涂。
看起来他们努了十二分的力,吃了十二分的苦,最后却只得六分甚至更少的收获,究其原因还是懒于思考。
四、嘻嘻哈哈是养不成好习惯的
期望孩子自觉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反观我们成人就知道,事事做到自觉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
从幼儿园到大学,家长在孩子学习中扮演的角色,要随着孩子的学习阶段而变化,有一个由严到松的过程。
而“严”则应侧重于孩子的小学阶段,特别是在三年级前的几年。低年级是孩子对成人极为依赖的时期,也是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许多家长经常抱怨陪孩子做作业很痛苦。可是再痛苦的事情,小学的时候也要坚持下去,因为孩子的好习惯,不严格是培养不起来的。
不过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写作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做对多少题,而是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不让孩子陷入懒惰的深渊,我们不能再一味地纵容他们。
培养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请给他适当的约束;
训练一个优秀的孩子,请告诉他前进的方向。
五、养成好习惯,才不会“积懒成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
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差异,最终还是习惯的差异。
成长只有一次,教育不可能重来。在孩子自觉性不高、不会正确地学习的时候,父母适当地逼一逼,以免错过最好的学习时机而抱憾终身。
家庭教育中,那些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难免会有些不近人情。
家长应培养孩子凡事不能投机取巧、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意识和习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培养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摆脱积懒成笨的困扰。让孩子学会更加高效、专注地学习,积极主动,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