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范儿
圣 母 范 儿
□ 远 牵
母亲节来了,牵笔来说说“母亲“。
话说前一阵儿,在牵笔君子◎ 慢生活 群里,有一位叫湘西女匪的诗人发了一首诗《你的母亲,欠英雄一个道歉》,针对现在一些熊孩子对英雄的无知无畏的不肖行为,诗人将问责的食指直接指向了母亲这一身份,认为是母亲的不教失责才导致了现实中的一些恶行泛滥。
这个观点在慢生活里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大致有以下两种观点:
@湘西女匪 批他人先正自己,作为母亲的我们不可逃避自身的责任。
@悟空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行走的空杯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她就是最伟大的英雄!
在牵笔看来,母亲这个词比较大,它其实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在广义上母亲往往代表着一种形象,这个形象可以崇高伟大,也可以苦难屈辱,它泛指出现的时候,更象是人们对爱的一种指代与意象;而真正生活中的母亲表现出来的又是一个人本位的自我,即作为母性个体的自我。母亲作为广义词是伟大的,而作为具化的个体,还需要也应该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彰显母性伟大,因为母亲她是我们生命中真正的那个本源来自!
母亲的最高境界,被称为圣母;那圣母在生活中又是什么范儿?
今天牵笔说的这个圣母的范儿,绝非西方的圣母,而是我们东方的圣母,——圣人之母,希望每一个做了母亲或即将做母亲的人,看了这些圣人之母的点滴故事,也能有助于自己生活中的那些母爱大爆发。
我们东方的圣人,是孔子与孟子二位;说起两位圣人的原生家庭,倒有相似的地方,他们竟然都由自单亲母亲带大的。
相传孔子三岁时,他父亲叔梁纥就去世,孔子由母亲颜征在含辛茹苦培养成才,终于把孔子拉址成了一个好学,上进,高大的青年才俊;而孟子的情况则是,在孟子三岁时,孟子的父亲孟激去宋国游学不幸早丧,孟子的母亲姓仉,她伤心之余决心像颜征在一样,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辛织布将孟子培养成一个慎始、励志、敦品、勉学的人。
孟母位列中国“四大贤母”,她用“孟母三迁“的方式教育孟子,今天我们就再叨念叨念。
孟子跟他的母亲相依为命,最早是在凫村一个山脚坟莹处安家,结果孟子跟小伙伴儿们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们的礼仪,扮演丧葬白事,孟母觉得对小孩子影响非常不好,就搬家到另一个地方庙户营,这个地方是一个集市,孟子跟小伙伴儿就又开始学做集市买卖,孟母不喜孩子去学这些唯利是图的营生,于是又搬家到了邹城的学宫附近。这里虽然房子破了点,但是看到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知书达礼的行为已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孟子,这时孟子跟一群孩子爱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孟母心里才由衷地高兴起来。所以,孟子虽是单亲家庭,孟母仉氏却极其有见识有眼光,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真的不可磨灭。
到孟子再大一点儿了,孟母为告诫孟子不可贪玩废学而自断自己辛辛苦苦快织好的布,她严厉的做法中有一颗仁爱的心,反观孟子后来周游各国一路劝告国君们对百姓施以仁爱的一幕幕对话,其中的良苦用心,跟他的母亲倒有几分相似。
孔孟之道的"仁",与他们相似的由母爱精心喂养大的人生经历大有关系,孔子的母亲颜征在32岁时就因操劳过度去世了,所以孔子非常推崇“孝”。而孟子的母亲呢,她非常了不起地方在于,她并不因为自己的丈夫出游客死他乡而对孟子远游加以限制,相反她还劝说孟子出游,让孟子去实现自己内心的抱负。而孟子与母亲一直是相依为命,母子深情,孟子在母亲去世后守孝三年,他因为不忍母亲在黄泉路上孤独,还特意请人按照自己的样子刻了一个雕像,与母亲一起合葬,以此孝敬母亲。
孔子与孟子,即是单亲家庭中两位坚强伟大的母亲最伟大的作品。而在现时听到的那些动辄就将教育问题归咎于单亲家庭的声音是不是也该停下来反省反省了?既有圣人在先,那教子无方的黑锅,也就不能再简单粗暴地甩给单亲家庭了。
孟子长大成婚后有时外出后回家,经常没打招呼就直接推门进自己的房间,有时却看到自己的妻子衣服不整的在忙碌。时此孟子十分恼怒,想想作为圣人之妻,不能如此没有礼教,于是乎,孟子决定,这种不懂礼数的妻子是绝不能留在家中的,他要休妻。
就在孟子恼怒要休妻的时候,孟母走进了孟子的屋里,平静问自己的儿子,你为什么要休妻?孟子怒言,一个女人怎么能不知礼仪,即使在家中衣冠不整也是有失教化。我们不能要这种女人做妻子!
孟母看着孟子恼火的样子,就问儿子道,你在外面回到家中,有没有先打招呼呢?
孟子想了想说说没有事先打招呼啊。
孟母就问他,进门不打招呼是否符合礼教?你妻子在自己的卧室,有没有出门,你不打招呼进来,让女眷惊恐,这就是你的错误了。
孟子无语以对。
孟母不愧圣母范儿,三言两语把圣人说得无言以对,圣人再厉害,他也是圣母的儿子对不对!
愿天下的母亲们都怀一颗满满的圣母心,祝天下的母亲们节日快乐!
母亲节
快 乐
牵 笔 君 子
一个文青,小散
做白日梦的女神经
喜 欢 读 我 好 简 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