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爱发脾气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看不到孩子的父母

每一个发脾气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看不到孩子的父母
文/四月蔷薇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
湖南长沙,一位6岁的小男孩因妈妈阻止其玩手机,生气地冲着妈妈大喊:“哼,我要吃100个冰淇淋,把自己冰死,让妈妈后悔。”
男孩的妈妈果真为孩子买来120个冰淇淋,看男孩如何挑战自己,没想到,男孩吃了三个以后,竟然崩溃大哭,甚至对妈妈发出灵魂拷问:我是你亲生的吗?
不少网友为妈妈管理孩子愤怒的方法点赞,然而,我却看到孩子内心涌动着的情绪火焰。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心中愤怒最大的来源,是他们根深蒂固地觉得没有人爱。虽然他们表面上看着气势汹汹,但是内心却很恐惧和痛苦。
孩子发脾气,是在传递内心的感受,父母面对孩子发脾气的态度,影响孩子的一生。
01孩子闹情绪,是内心在求救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发脾气,其实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压,实际上是在向最亲的人求助。
《妈妈是超人3》中,霍思燕家里来了小客人,嗯哼却突然冲妈妈发脾气、放狠话:“反正我也不想跟你说话了,晚上不跟你睡,不跟你坐一个火箭了,你让我干什么事情,都不帮你干了,打算离家出走,去香港或者马尔代夫。”
让嗯哼生气的原因竟然是:妈妈忙着照顾客人,忽略了他,他觉得妈妈不爱他了。
当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的时候,就会用令人吃惊的方式寻求父母的关注和爱。
电影《奇迹男孩》中奥吉的姐姐维娅乖巧可爱,弟弟没有出生前,她拥有父母全部的爱。
弟弟奥吉出生后,成了家里的太阳,所有人都围着他转,维娅倍感冷落。
当妈妈因为弟弟在学校吐了,丢下她赶往学校的时候,维娅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气地把遥控板扔了出去。
话剧演出前夕,维娅对妈妈的不满情绪达到了极致:“你什么时候关注过我?难道是因为现在奥吉上学了,你感到无聊了,所以开始关心我了吗?”
女儿的质问让妈妈泪流满面,因为自己对她的忽视,才引得女儿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孩子的愤怒,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愤怒的背后是父母的忽视,是对爱的渴求。
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当孩子卸下伪装,毫无保留地撒泼,用令父母烦恼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求救信息:“我心里不舒服,请你帮帮我”的时候,父母能做的不是暴力地斥责,而是蹲下身,接纳孩子的情绪,打开心扉,倾听孩子的感受,敞开双臂,给孩子关爱。
02管情绪,不如解需求
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往往会想办法让孩子立刻从悲伤的情绪中挣脱出来:用打骂的方式让孩子停止哭泣;对孩子讲一通道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接受现实;把孩子晾在一边,不管不顾,让孩子平复情绪。
然而,这些做法并不能令孩子乖乖听话,不能让孩子感觉很好,即使强行忍住不哭,孩子内在的情绪暗流也没有消除。
孙俪曾发过一条微博:“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不要说教,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与其想办法镇住孩子的情绪,不如先肯定孩子的需求。
《不可思议的妈妈》有一期,小鱼儿惦记着自己的新玩具,要求妈妈现在、立刻、马上把新玩具组装成“机器人”,在遭到妈妈的反对后,小鱼儿开始愤怒。
看着发脾气的儿子,胡可却温柔坚定地说:“我知道你很想让玩具'变身’,你很想让它变成机器人,但是要等吃完饭以后,这是规则,我们要遵守规则。”
整个节目中,小鱼儿发脾气的时候,胡可的第一句话永远是“我知道……”
“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现在拿不回家,你心里有点难过,但这是规则。”
面对孩子的情绪,父母的一句“我知道”,传递给孩子的同理心,孩子就会知道自己的感受是被接纳的,得到父母的认可和理解,孩子就会如释重负。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与其呵斥孩子“别哭了,”不如轻轻地说一句“我知道,你很想得到这个玩具”。
03优质父母,做孩子的情绪管理师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一书中讲到:
如果父母能够像教练一样,教给孩子如何应对愤怒、悲伤或恐惧等情绪,把情绪化的瞬间当成教给孩子生命中重要课程,让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识别情绪,贴上标签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首先要做的是教会孩子识别情绪。
一位小女孩在飞机上异常烦躁地又哭又闹,妈妈过来轻声说道:飞机上的空间太小,你感到不舒服,是吗?女孩听完点点头,情绪平静了很多。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及时作出反应,命名情绪,让孩子把含混不清,令人害怕、不适的感觉变成了有界限、可以被定义的事物,并逐渐认识到,情绪的存在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孩子就能得到极大的安慰。
教会表达,合理输出
孩子感到委屈、生气的时候,父母要教会孩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
一位爸爸看到自己的女儿因为生气,憋得满脸通红,爸爸半跪在地上,轻声告诉女儿:
“你可以生气,只是不要让这种情绪支配你太久,你可以大喊发泄、拿枕头出气,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样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
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告诉孩子用合适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就能学会为自己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出口。

接纳情绪,抚平心理
《少年说》有一期,一个女孩在台上问:“大家有喜欢的人吗?”
有不少同学表示:“有也不敢说。”
然而,女生却在台上自信地说出:“我有”
女孩表示,当她不知道有喜欢的人是对还是错的时候,妈妈的反应出乎她的意料,肯定了她的内心感受是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的正常反应。
妈妈的话,让她放心很多,让她有勇气面对自己真实的感情,让她意识到自己做的并不是错事,也让她慢慢地变得更优秀、更自信。
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被理解,孩子才会知道,自己认为的坏情绪,其实并不坏,情绪是生活的一部分,当情绪有了归属,孩子才会放下情绪的包袱,恢复理性思考。
疏导情绪,多玩游戏
《游戏力》的作者劳伦斯.科恩认为游戏是一个充满魔力和想象的场所,孩子能在其中得到完全地释放,从而成就自己。
一个在学校过得不顺心的孩子回到家,如果回到家能扮演老师,以掌控者的状态,重新回顾故事的经过,孩子的心情就会逐渐平复,孩子就能从白天的无力感中恢复过来。
和孩子尽兴地多玩游戏,孩子就会在大笑中忘记所有不快,远离无力感和孤独感,释放积压的消极情绪,平衡挫败感。
04父母平和,孩子快乐
父母的情绪是孩子情绪的模板,父母焦虑,孩子就会烦躁不安,父母情绪稳定,孩子就会平和淡定,父母的脸色,是孩子天空的颜色。
老舍在《我的母亲》里讲到母亲的情绪对他的影响:
老舍的母亲对人待事平静柔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情绪稳定,老舍和他的兄弟姐妹都受到母亲的影响,他们在即便没有父亲、家境艰难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老舍感慨地说:母亲软而硬的性格,传给了我,让我对人与事,都态度平和。
拿破仑曾经说过:“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比夺取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情绪稳定的父母,用自己的慈祥、温和浇灌着孩子稚嫩的、刚发芽的情绪幼苗,让孩子的情绪得以健康发展,对孩子的一生都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
情绪得到呵护和引导的孩子,在艰难的时刻,会更快地从伤心、愤怒和害怕中恢复过来,在压力的漩涡中更懂得安慰自己,从压力中快速解脱,回归原有的生活。
培养一个高复原能力和适应性的孩子,才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职责。
作者简介:80后宝妈,爱好阅读和写作,和孩子一起进步的成长型妈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