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金黄/和谷

玉米金黄

和 谷

秋分过后,渭北土原在早晚间感到了凉意,加上丝丝缕缕的细雨,乡野秋声多了几分寂寥。秋天,总归是一年中最为绚丽的第三季,酷暑与寒冬之间的黄金季节。柿子黄了,枣子红了,耙好的田地如同熨帖的土布挂在层层沟坡上,等待雨过天晴播种麦子。老父亲去世后,原畔的老苹果园几近荒芜,自然生长的果子小而繁密,坠落了一地,等杂果商来收购,顶多几毛钱一斤。老果园旁边一片平整的玉米地,在秋风的摇曳中渐渐泛黄了,老母亲有病还操心她的玉米,催着子女们趁空掰回来,颗粒归仓。

小雨稍微停歇,我和弟妹几个去原畔掰玉米。沉默许久的镰刀、镢头、麻绳、竹笼、编织袋和架子车,被派上了用场。这片玉米地,早先是晒场,当回乡知青时,夏夜里趁好风扬场,白天晾晒麦子。白驹过隙,四十年如风吹散,满世界辗转了一圈,我又重新站立在这里,已是白发人矣。牲畜被农业机械取而代之,空余碾场用的白生生的碌碡被沉重地搁置一旁,晒场便复耕种了辣子或玉米。地畔发黄的玉米杆上,成熟的玉米棒子已垂下谦卑而安然的头颅,墒好的地中心还是一片青绿,掰开玉米包皮用指甲掐一掐,颗粒坚硬瓷实,也熟透了。播种时上足了茅厕的底肥,小苗出齐后,老母亲在三伏天挪着小凳子锄过一遍草,赶上好雨水,玉米就疯长起来了,分蘖,抽穗,吐缨,敛籽,眼看着就是一料好收成。剥开几层襁褓似的干净的包皮,便是黄亮亮的排列有序色泽匀称的颗粒,轻使手腕,玉米棒子便脱离枝杆的母体,一瞬间,发出一丝清脆悦耳的声响。鲜亮的金色,是由玉米本身放光的,一缕缕的金黄色集聚起来,似一车子满载的耀眼黄金。

祖辈世居的这片山原,由游牧转为农耕谋生,耕读传家,已越千年。主要作物是冬小麦,白馍细面就是庄稼人的好日子。也种棉花麻子,可以纺线织布纳衣做鞋。油菜芝麻榨油吃,也用来点灯照明。除了买食盐和日用品,富裕户买绸缎或银镯子,大多自给自足。早熟的大麦是给骡马的饲料,谷子糜子豆子高粱一类杂粮,是人畜的补充食物。而玉米,在土原上种植的历史也就半个多世纪。据说是从美洲经欧洲辗转东南亚传来渭河流域,也就百年光景。当今,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糖等成份,成了普天下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土原上始种玉米,乡人称玉麦,有红玛瑙、马牙等品种,生长期短,较麦子和糜谷豆类产量高。主要用作牲畜饲料的玉米,加上红苕,却为迅猛增长的人口提供了果腹的食物。百年间,祖父有了父辈七口,到我辈便多达三十多人。为增加耕种面积,唯有垦殖坡地,又造成水土流失。春荒难熬,甚至吃玉米芯子及枝杆磨的粉面,强咽下去却拉不出来。孩子多的农家缺吃的,就吆骡子驮上石磨或背上布鞋粗布,偷偷去偏远的北山换回玉米。我十六岁时,和父亲拉着架子车,装载千斤重的炭去百里外的泾河边,仅换回半口袋玉米。食物匮乏,上顿下顿吃的是苞谷糁子煮红苕,称作“玉麦面黄黄”的发糕成为一代人泛酸的记忆。

也就三十年工夫,玉米渐渐变成了乡间的稀罕吃食,进城探亲访友,一包玉米糁胜过一些以黄金命名的滋补品。论者称,玉米在主食中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被冠以调节五脏六腑延缓衰老之功能,甚至对预防心脏病及癌症有益。土原上的庄稼人只知道,麦子磨出的白面比“玉麦面黄黄”好吃,麦面耐实,玉米糁子喝了不顶饱,俗称“哄上坡”。冬小麦经历严寒酷暑,生长期长,不甚相信生长期短且产量高的玉米会比麦子金贵。转基因的农作物赚钱,且不屑一提。被称作杂粮的玉米价格早已超过小麦,这使一些老庄稼人惊讶而不解。事实上,眼下传统小农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已收益甚微。莫怪退耕还林后可耕种的大片坡地撂荒,庄稼人大多进城打工挣钱了,明白种地是供不了孩子上学,娶不了媳妇,盖不了新房,更买不了私家车的。种麦子或玉米,论利益实在不堪,多是老庄稼人留恋土地且关乎德行与名声的一点念想。

老母亲舍不得的这一亩玉米,雇用机械掏粪、犁、耧、耙、耱加上化肥,已花费一百二十元,锄草防虫和收割脱粒最少按六个工算,每劳动日八十元,已有六百元成本。两架子车的玉米棒子,估计有六百斤颗粒,一斤卖一元二角,纯利润百元左右,盘算不周就赔本了。去年玉米熟了,老母亲不愿打搅子女们,自己悄悄去掰,累了坐在小凳子上歇歇,几天工夫掰完用编织袋装好,叫上孙子开着农用车拉回来,又一粒粒剥了,晒干簸净,盛了几麻袋。只是磨了几回玉米糁子,吃不完就送人,其余卖了一二百元。眼下老母亲病了,走不到玉米地里,只好使唤子女们收割了。

贫瘠的渭北旱原是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比不了人均百亩的平原大农场,更比不了美国谷物博士种植的千亩玉米的巨额财富。人均一二亩地的土原,如果没有高产值的农产品,比如高端果木、温室大棚、名贵药材及现代绿色养殖,土地是养活不了人的,何谈富裕。邻村的苹果品种优良,采用滴灌保墒,施肥剪枝,疏花疏果,精细料理,一亩地收入几千上万元。同样的土地,村上的苹果树已经老化,不懂疏花疏果的技艺,经管粗放,任其自然生长,也只能收获下贱果酿醋了。多年搞煤炭运输的堂弟看行情不好,置买了农业机械帮人耕种收割赚钱,又每亩一年一二百元租种了一些撂荒地。用乡人的话说,养一头猪是养,养一窝猪也是养,减少成本,薄利多销也成。邻居说,堂弟是土命,种啥成啥,其实是舍得施肥,精耕细作,是苦下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地是不负人的,土地有情,定有丰厚回报。
玉米棒子掰回家,堆在房檐下,需要手工剥颗粒,玉米芯可用作柴禾。但大多人家已不用柴禾烧炕,靠电褥取暖,做饭也多用电磁炉了。地里的玉米杆得连根铲掉,堆放在地畔角落。过去用来喂牲口,是上好的饲料,如今家畜绝迹,只能付之一炬,让它直接在地头化为肥料,重归泥土。物尽其用,焚烧桔杆有点奢侈,也污染大气甚至妨碍天空中周游地球的飞行器。记得在繁华街市看到过一农妇,摆摊物品是玉米包皮编织的草鞋、草垫和挂饰,价廉物美,过问者寥寥无几。她在啃着干粮,落寞而从容。她是从土地上来的,不情愿捡垃圾赚钱,让人心生敬意。别说作饲料,那些与庄稼人为伍的“出气长毛不言语”的朋友已经在土原上消失殆尽,牛马驴骡长什么模样,连村里小孩子也只能在看图识字的教课书里去寻找了。一些在城市幸福中长大的聪明透顶的孩子,苹果手机玩得猴精,却从未踏入过乡间苹果园一步,可怜的是不明白香甜可口的玉米棒子是从田地里而并非从超市长出来的基本生活常识。
老母亲已年近八旬,知道子女们把她的玉米掰回来了,地里的玉米杆也腾挪干净,放下心了。她不只是喜欢喝玉米糁子,是慰藉于把自己亲手种的食物一小袋一小袋地给子女和亲戚邻家们分享。要紧的是怕过路的邻家说,谁那片田撂荒长满了草,脸上挂不住,丢人哩。也是饿怕了,总惦记“囤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家族古训。听人说她的那片玉米在周围长得最体面,心里就舒坦。若说算账,她说不是钱的事,子女们给的钱够花,就是个爱种庄稼的命,亏本也种,手脚离开了庄稼不就成废人了。说超市里买回的玉米糁子不香,还是自己地里种的味道好。我想,勤苦的老庄稼人们,也不是所谓“不食周粟”,也弄不懂转基因为何物,恰如诗人所说,为什么他们眼里常含泪水,是对养育了祖祖辈辈的脚下的土地爱得深沉。自给自食的农业文明的生活形态,已经在老一辈庄稼人灵魂里扎了根,直至离开尘世。
与之相较,村上一些农民工二代对故土淡漠了,对土地的价值不屑一顾,是因为传统小农经济生存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溃败,让父辈无奈地背井离乡,寄人篱下,打工挣钱,临到老迈时酸楚地回归家乡。到了第二代,便在城乡之间作出功利的选择,目光羡慕地投向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把凋敝的故土当作累赘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土地出租或撂荒,仅在年节团圆或清明上坟祭祖时还乡,又匆匆离去,天各一方。土地闲不住,阴晴晦冥,风霜雨雪,不长庄稼便长杂草,地畔多年不斫的酸枣刺一类柴草已经凶猛地长成杂树了。如今,庄稼人的后代们,也许少有过肠胃的饥饿感,而精神归宿的迷失更容易感觉晕眩。乡关何处,家山安在,田园将芜,桑麻无恙?职业庄稼人的断层,让乡野田园如此落寞而空旷。起风了,那不是一阵阵萧瑟的秋歌,是乡土在呼唤耕云播雨的传人,哺育持续健康的农业文明。
雨过天晴,老母亲又催着雇佣堂弟的拖拉机犁地,要么赶种油菜,或种麦子或来年再种玉米,不能让地空着。子女们劝老母亲别再种地了,坐享清福,老母亲却不依,说除非自己不得动弹了。村上种玉米的人越来越少,沟里的埝地适合种玉米,但沟深坡陡,收获苦太重,干脆撂荒了。刚刚收完玉米的地头,有两棵老化生虫不结果的桃树,老母亲让挖了,留下由软枣树嫁接的小柿树和新品种的小核桃树,为后代留点作念。原下百年的老柿树陆续枯死,屈指数来是曾祖父辈栽种的,残枝上的果实丹红如血。宗法传统文化所讲的孝顺的顺,是说要顺老人的心思,看来子女们是拗不过老母亲的。她步履蹒跚地走过房檐下,看着一堆光泽鲜亮的玉米,在秋阳下金黄金黄,脸上露出了不无满足的微笑。
入夜,我步出村巷。朦胧的月光抚慰着燠热歇息的土原,薄雾氤氲的秋野清冷而苍黄,弥漫着草木醇香的气味,似乎在走过四季的冷暖之后,静静地享受着秋的安宁与纯净。人生不及百年,一辈人仿佛一季庄稼,成熟了也便老了,苍老一如这深秋熟透的面孔,继而循环往复,就不得不由衷感叹这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自然代谢,疲惫地种了一辈子庄稼而业已入土为安的祖父和父亲们,在土地的内心也渐渐化作增添活力的腐殖土。贫瘠而旺盛的黄土地,几多忧伤,几番欣喜,默默地接纳着所有悄然滑落的晶莹露珠,要么有种子潜伏怀中,要么安然冬眠入梦,自信地等待又一个万物萌生的春季。
翌日清晨,我起了个早,仔细挑拣了几串颗粒饱满且闪烁光泽的玉米棒子,高高擎过头顶,悬挂到房檐下,以留作来年的种子。

2013.9

注:此文删节后改题为《乡野秋声》,发表于人民日报2014年9月13日,收入《和谷文集》14卷本卷五

和 谷

和谷,1952年生,陕西铜川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顾问,黄堡书院院长。《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舞剧《白鹿原》等多部。作品译为英文、法文。
来源:黄堡书院  作家和谷新浪博客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柳青终生都很明确,他要当一个作家

去故宫看苏东坡展之前,先读一读他的诗词吧

铜川籍抗日英雄和凯归(和玉峰)回忆

鱼儿水中游/孙阳

西北大学名人/百科星图/下属词条共110人

曹操最霸气的十首诗词

贾平凹最新长篇小说《酱豆》前言

铜川: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福地/黄卫平

商子雍/有关耀瓷的珍贵资料

陕西文学六十年散文选目录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0)

相关推荐

  • 亚凌随笔:拾遗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 ...

  • 秋收记忆之二 弄棒子

    在我们冀中平原,大田里种的最多的庄稼一是麦子,再就是棒子. 棒子管理相对简单一些,连地也不用耕,割完麦子之后就能干茬种,如果赶上一场不算太小的雨,连地也就不用浇了. 棒子出齐苗后,之后就是提苗,弄草或 ...

  • 散文:香喷喷的春棒子粥

    家乡,总也难忘. 火炕,炊烟. 春地,春棒子. 香喷喷的春棒子粥. (春地) 秋深了. 乡田,老牛,犁头. 阳光下,被犁铧翻过的土地,像极了排列有序的鳞片,一行行,一排排,整齐划一,均匀的分布着,望上 ...

  • 陈社英丨村庄哑谜(三题)

    我们陈家村地处关中腹地渭河以南十多里地,天气晴朗时视野特别开阔,每隔上二三里地就会有一个村庄.每到饭时,炊烟在树林上面缭绕,丝丝缕缕停留空中,偶尔会有鸡鸣犬吠之声,倒反而增添了几分幽静.然而这平静淡雅 ...

  • 赵小明 | 我家的承包地(系列二)

    原创 时光捡漏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播种希望 土地分到户后,人与土地的关系一下子变得那么亲近,从那时起,全家人就把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全寄托在这几亩土地上. 进 ...

  • 【歪歌社团原创作品】玉米香甜虽解馋《伸手去偷丢尊严》

    视频欣赏 文本赏析 玉米香 玉米甜 鲜嫩嫩的玉米是香又甜 一根玉米不值钱 几块钱呀 买一串 香甜香甜 玉米甜 玉米棒子可以解解馋 哎嘿 哎呦 香甜香甜 真解馋 玉米棒子可以解解馋 香甜香甜 真解馋 玉 ...

  • 逃离(小小说)

    逃离(小小说) 姜广富 堂哥舍弃了他热爱的黄土地,离开了街坊四邻,到儿子所在的城市打工去了. 谁都知道,堂哥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种地迷",他对土地的那份情感,用"痴迷&qu ...

  • 【自留地】/郭旭

    自留地/郭旭 凡是农村出身的,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会对"自留地"记忆深刻,心怀感激.享受着现在优裕的生活的我经常想,如果当年没有父母那每人五分六厘的自留地,我的童年该是咋样的一种 ...

  • 王长敏/季节深处的召唤(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季节深处的召唤 王长敏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谷雨时节,春光,可用乍泄来形容它的来势汹涌吧,到处流淌的阳光,仿佛在召唤一些生 ...

  • 【手车谷麦钓】[春钓2018]简单垂钓,手车谷子玉米。。。鲤鲫

    芳菲渐退净,看看春又残.   眼见农人翻田并秧,种植玉米,一片繁忙,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春夏是换发活力的季节.欣欣向荣,催人上进.   温度一路走高,鱼儿变得好钓了,天气变长,人们开始午睡,所以除 ...

  • 官员出上联:响水池中池水响,路过农夫对出下联:“黄金谷里谷金黄”。,堪称经典!

    我国的对联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期的对联又称为楹联或者桃符,通常是刻在桃木上的对子,然后悬挂在大门两侧.桃符是对联的前身,据说可以起到驱邪的作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和应用,纸张逐渐取代了桃符, ...

  • 给糖友推荐常吃的几类食物1.谷豆类玉米、...

    给糖友推荐常吃的几类食物 1.谷豆类 玉米.薏米.小米.荞麦 2.蔬果类 柚子.橘子.樱桃.南瓜.冬瓜.西葫芦.白萝卜.柿子椒.荠菜 3.肉蛋奶类 猪瘦肉.牛瘦肉.蛋清.脱脂牛奶 4.水产及菌藻类 鲫 ...

  • 【辅食记】零失败的玉米面炉果,色泽金黄,酥软可口,玉米香味十足

    [食材] 玉米面100g,低筋面粉100g,小苏打1g(可不加),泡打粉3g,鸡蛋2个,玉米油30g,白糖30g,黑芝麻少许. [工具] 刷子,蛋抽,油纸. [月龄] 18个月以上及对上述食材不过敏的 ...

  • 教你玉米烙的正确做法,香甜酥脆,色泽金黄,味道不比饭店差

    教你玉米烙的正确做法,香甜酥脆,色泽金黄,味道不比饭店差. 朋友家小孩过生日,在饭店请了一桌,一起聚餐.其中有一道玉米烙是最受欢迎的,刚上桌就被小朋友们给抢光了.回来之后,我家小朋友还一直念念不忘.于 ...

  • 奶酪玉米:玉米新吃法,不用炸不用炒,奶香浓郁、金黄诱人

    家里的小宝天天嚷着吃披萨,正好家里拿来甜玉米,加点时蔬,奶酪碎一起烤,金黄诱人,香甜可口,喜欢吃甜味的可以试试.奶酪或是芝士一定要多多的放哦,没有烤箱,平底锅一样可以做呢.喜欢荷妈美食原创视频,记得关 ...

  • 我怀念记忆中的泥巴墙,挂一串串金黄的玉米|胡正祥:诗二首) |总第1287期

       诗 二 首    ■胡正祥(四川) 北漂的象群 谁也可以怀疑 难道西双版纳丢失了美丽 雨林开始萎缩 大象固执地一路向北迁徙 向北.向北 偶尔燃起的火把 点亮玉米地狼藉的野性 向北,再向北 不用拉 ...

  • 玉米别再水煮了!简单一烙,色泽金黄,香甜酥脆!比蛋糕好吃多了~

    最近的菜市场很是热闹,各种蔬菜水果琳琅满目.暖暖家孩子最爱吃香甜的玉米,所以隔三差五暖暖都会买上几个. 玉米不仅口感软糯,还很百搭,做法很多蒸.煮.炒.炖都可以.最简单的莫过于蒸和煮了,暖暖吃多了也觉 ...

  • 玉米熟了,他们这样晾晒收获的颜色:金黄

    那天去河南省新乡辉县市太行山东麓.杨吕川中心地带的张村乡"七彩画乡"大王庄小屯村拍摄路上,从鹤壁市的淇县进入新乡卫辉市的境内后,沿途看到的这些村民晾晒收获后的玉米画面,随手拍摄了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