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宜业丨沙箍子南面的臭椿树

沙箍子南面的臭椿树

作者:徐宜业

南徐庄东头,有道沙箍子(方言,沙梁),沙箍子南面长着一排臭椿树。这些臭椿有高有低,有粗有细。这些树是孩子们做游戏的地方。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南徐庄的大人们带着自家的孩子,与臭椿树比一比谁高。孩子们一边紧紧搂着椿树,一边唱着儿歌:

“椿树王椿树王,

你长粗来我长长,

你长粗来解成板,

我长高来穿衣裳。”

大人们带着孩子与臭椿比高,希望自家的孩子将来就像“椿树王”一样,蹭蹭往上长。不怕你们笑话,我小时候也与臭椿树比过高。

孩子们唱的儿歌里的“椿树王”,指的是臭椿树,据说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汉朝王莽篡权夺位时,刘秀被王莽追杀无处藏身,藏在一棵大桑树下,躲过一劫。后来,刘秀做了皇帝,派遣钦差去为大桑树封王,感谢大桑树的救命之恩。可是这位钦差办事不力,不认识桑树,错把大榆树旁边的一棵臭椿树封为“树王”。后来刘秀知道了这件事,责罚了这位钦差,可是皇帝的金口玉言没办法更改,这样臭椿树就成了“树王”了。此后,人们就称臭椿树为“椿树王”。

大爷爷说,臭椿树原先并不臭,这里也有一段故事。

据说,后来张天师路过大桑树、臭椿树这里,知道了臭椿树代替大桑树,被错封为“树王”这件事,就斥责了臭椿树贪功冒领,将来一定臭不可闻。于是,从此以后,臭椿树就有了一股臭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椿樗易长而多寿考”。人们常用“椿年”、“椿令”祝福老人长寿。

臭椿生长速度快,25年内能长15米高。臭椿陈列行道两侧,吸收有害有体,能净化空气;树干挺拔高大,树冠圆如半球,造型美观,叶片和翅果很耐看,能美化环境。所以,臭椿在西方有“天堂树”的美称。

臭椿不同于香椿。香椿是偶数羽状复叶,叶片散发的气味是香的,古人叫“椿”,今人叫“香椿”;臭椿是奇数羽状复叶,叶片散发的气味是臭的,古人叫“樗”,今人叫“臭椿”。

因为臭椿臭的气味,自古以来人们就鄙夷臭椿。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惠子说:“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他认为臭椿树是不中规矩的。

《诗经》有诗句:“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古人认为臭椿树,像喜新厌旧的渣男一样,一样臭,一样品质恶劣。古时候,有些不逐名利的高士自谦为“樗材”。

其实臭椿树是大有用处的。它木质坚韧,是制作农具、家具的好材料。乡人常用臭椿树做床,如果家中有结婚的子女,就用臭椿打喜床,床上面雕着喜鹊、寿桃等喜庆花纹。

到了春天,南徐庄南面的那排臭椿树枝桠,萌发了紫红的嫩芽。几天以后,那些紫红的嫩芽,舒展开来,变成了浅紫色扁条形的嫩叶。臭椿的叶子是对生的。过两天,这些嫩叶逐渐由浅紫变成了浅绿,凑近去,能闻到一种臭味。

臭椿树的叶子可是一宝呀,它可以用来养蚕。臭椿树叶养出来的蚕 叫樗蚕,它缫出来的丝可以织椿绸。

臭椿的叶子有驱蚊的作用。我小时候的夏天,屋里屋外都是蚊子。每到下大雨时,家里的蚊虫就更多了,用母亲的话说“蚊子就像麦糠一样”。那时,农村人买不起蚊香,母亲就用臭椿的叶子散放在房间的边边角角,蚊子居然少了不少。

臭椿树的叶子能够除虫。庄子上的妇女,头上有了虱子。她们就用臭椿树的叶子煮水洗头,能够起到杀灭虱子的效果。

臭椿树的叶子还能消炎。小孩子被马蜂蛰了,身上起了红斑,母亲们揪一些臭椿叶子敷在上面,红肿慢慢就消下去了。

下场生产队一头老牛肚子涨得厉害。队长找一个姓王的兽医来给老牛治病。老兽医就弄些臭椿叶子给老牛吃。队里的社员看着兽医的做法,感到好笑。可是老牛吃了臭椿叶子以后,过了不久,肚子不涨了。

清明过后,稠稠密密的臭椿绿叶里,点缀着一簇簇黄中透绿的小花。臭椿的花序是圆锥形,一朵朵小花紧紧地挤在一起,显得朴素淡雅。每一朵小花,都由五片绿色花瓣组成,花瓣里立着一根根金黄的花蕊。“忽如一夜春风来”,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了,臭椿的花瓣纷纷坠落,树下铺了薄薄的一层。

臭椿树花期很短,大约一个星期。伴着落红无数,臭椿花也匆匆归去。

残花还没有完全褪尽,一嘟噜一嘟噜小翅果就从花蒂里钻出来,像榆钱。这些小翅果,嫩绿色的,长椭圆形的,这是臭椿树的种子,人们叫它“樗树子”。这些扁平的、长椭圆形的樗树子,正中间是一个圆形的鼓突的种子,横过来看,就像一只凤眼。中医上叫它“凤眼果”,是一味能够清热燥湿的中药。

夏天,臭椿枝繁叶茂,树荫浓密,树冠圆整,宛如巨伞。我们放下挑猪菜的篮子,拾屎的粪箕,搂草的布兜子,在树下打老K、跳工程、玩过家家游戏。我们爬上椿树,摘一簇簇碧玉似的翅果,编织起来,当作项链,挂在脖子上。

臭椿树上有一种叫“斑衣蜡蝉”的虫,孩子们叫它“花大姐”。它体型不大,长长的翅膀,身体的大部分是深灰色的,小部分是猩红色的,细看这些猩红色,里面还点缀着黑色的小斑点。这些“花大姐”人面兽心,外表漂亮,却是美女蛇,在臭椿树上产卵,专吸臭椿树的汁液。

椿象也是臭椿树上的害虫,它的长相与“花大姐”相比,显然不太好看。椿象的身体是黑褐色的,头部、尾部缀着砖红色不规则的花纹。小小的脑袋,尖尖长长的嘴巴,六条细腿,凑成它笨拙、丑陋的身体。它在臭椿树干上爬行很慢,像蜗牛一样,但它自我防御功能强。小时候,我有时用小拇指轻轻碰它一下,它立刻蜷起细腿,身体立即静止不动,趴在树上,索性来个装死。

树龄大的臭椿树,灰黑色的树皮上面有深深浅浅的沟裂,裂纹里经常流出透亮而又黏稠的液体。这是臭椿树的树胶,我们叫它 “椿树黏子”。

我小时候经常用“椿树黏子”粘“叽溜”(龙集方言,蝉)。我找一根长竹竿,竿头粘上臭椿的“椿树黏子”,轻手轻脚地走近高树,瞄准树枝上的“叽溜”,慢慢地将长竹竿的杆头靠近“叽溜”,然后轻轻粘着叽溜的翅膀。这样“叽溜”就束手就擒了。粘住的“叽溜”,我们用火烧,用油炸,吃得有滋有味。

入秋了,“樗树子”由翠绿变成粉红色。重阳节前后,臭椿树的叶子渐渐变黄,不时随着秋风落到地上;“樗树子”慢慢变成了紫红,挂在枝头。

到了冬天,臭椿树枝桠上那一串串紫红的“樗树子”,宛若一串串紫红的葡萄。鸟们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贪食着这紫红的果实。孩子们挥动长竹竿,忙着击打树枝上的“樗树子”,晒干了背到供销社里去卖。

樗树子也是好东西,可以榨油,含油量高达35%;做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消炎止血、止泻等功效。

冬日农闲的时候,男人们剥些臭椿树的老皮,忙着泡药酒。这些药酒用来漱嘴,可以治疗牙疼病,效果非常明显。

现在庄子东头的沙箍子没了,臭椿树也没了。随着庄上年轻人进了城,现在农村庄子里的臭椿树也越来越少。不过,小时候沙箍子南边的那排臭椿树,还常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

文/徐宜业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徐宜业,196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人,1985年6月毕业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被评为镇首届名师、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班主任、市语文骨干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并结题,有一百多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平台。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于农村,教育农家娃。喜爱农村,喜爱乡土,喜爱乡情乡俗,喜爱乡土生活,喜爱乡土一样的农民,喜爱书写乡土一样的文字。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

  • 臭椿树为什么被称为“树王”?椿树有哪些用途?

    臭椿树为什么被称为“树王”?椿树有哪些用途?

  • 「写作坊·诗歌」姚海鹏|南方的土地,北方的树

    作 家 新 线 干 HAPPY NEW YEAR 南方的土地,北方的树 南方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土地 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植物高大 我妈妈的舅舅,我叫姥舅 抗美援朝回来后就来到这里 记得他穿军装的照片,信 ...

  • 椿树的物语

    椿树植物物语:因为其易长而长寿,被视为健康.长寿的象征.因叶基部腺点发散臭味而得名,古称樗,又名椿树或木砻树. 椿树被奉树王 相传汉王刘邦有一次被霸王项羽追杀,慌不择路跑入一荒山之中.此时,他又饥又渴 ...

  • ​徐宜业丨沙箍子北面的那片香椿林

    沙箍子北面的那片香椿林 作者:徐宜业 南徐庄东头,有道沙箍子(方言,沙梁),沙箍子北面长着一片香椿树.这些树大的瓷盆粗,小的碗口粗,矮的在几尺高,高的几丈高. 椿是落叶乔木,有两种:香椿.臭椿,因它的 ...

  • 徐宜业丨顺兴叔

    顺兴叔 作者:徐宜业 顺兴叔在金圩是个名人,提到他的名字,大人孩子都知道.不知不觉,他已去世十多年了. 顺兴叔是我大爷爷的儿子,顺兴叔的爷爷与我父亲的爷爷是亲弟兄.顺兴叔与我父亲算是至亲.听父亲说,很 ...

  • 徐宜业丨逮虱子

    逮虱子 作者:徐宜业 虱子,在常人眼中是龌蹉之物,让人心生厌恶.不过,在非常人眼中,也并不龌蹉. 提到虱子,我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因为自己身上虱子不如王胡的多且大,咬在嘴里不如王胡虱子的响,竟生嫉妒之 ...

  • 徐宜业丨梦回南徐庄

    梦回南徐庄 作者:徐宜业   我想给心灵安个家 童年的南徐庄 那老家 老树 老人 饲养员父亲 编席子的父亲 父爱如茶 父亲的扁担 父亲盖房 父亲带我去乘凉 "小气"的母亲 母亲为我 ...

  • 徐宜业丨毛胡子其人

    毛胡子其人 作者:徐宜业 说起毛胡子,金圩大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金圩的"名人". 毛胡子是我的家里弟兄,今年七十多岁了,比我大二十来岁.他年轻时爱留络腮胡子,毛头毛脑的,生产队 ...

  • 徐宜业丨黄有数(微小说)

    黄有数(微小说) 作者:徐宜业 滨湖中心小学的黄校长,是个五十来岁的半糙老头.他有个口头禅,就是"我有数".于是,人们都叫他"黄有数". 学校后勤尹主任被县局调 ...

  • 徐宜业丨母亲的菜豇

    母亲的菜豇 作者:徐宜业 母亲在南徐庄的时候,每年都在菜园的一角种两路菜豇.母亲翻地,母亲点种,母亲照料,母亲收获,家里人称菜豇为母亲的菜豇. 故乡的菜豇,是农村常吃的蔬菜,豇豆的一种.豇豆又叫胡豆. ...

  • 徐宜业丨村口的乌桕树

    村口的乌桕树 作者:徐宜业 故乡龙集临近大湖,是个水乡,故乡的乌桕树与江南水乡相比,真的少得可怜.但故乡的村口也会屹立着那么一棵.两棵的乌桕树. 乌桕,又名木梓.蜡烛树等,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有的高达一 ...

  • 徐宜业丨榆钱儿,圆又圆

    榆钱儿,圆又圆 作者:徐宜业 "榆钱儿,圆又圆, 多像一串大铜钱. 孩子们,扫榆钱, 把它种在大门前. 春风吹,秋雨洒, 榆钱变成树篱笆." 这是一首儿歌,生动活泼地描述了榆树的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