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僧尼书画一一两汉至魏晋南北朝

中国佛教在两汉(西汉、东汉,前206—公元220)之间,约200多年,由印度开始通过西域逐渐传入内陆。经过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变化过程,终于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上定居下来。

佛教传入我国内陆的具体时间,传说很多,难以统一。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口授佛经,当为佛教传入汉地之滥觞。

大月氏原居我国敦煌、祁连山一带,汉文帝(前 179~前156)初年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西迁至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带)。

汉代只有佛教壁画遗留,但皆为未署名的画工完成,艺术上欠法度,技艺略显粗糙,表现手法还未尽善尽美。既然画工都难留姓名,更勿论佛门书画家了,所以汉代没有发现有记载的佛门书画家。

降至战火割据中的三国,曹魏和刘蜀皆没有佛门书画家的记载。倒是孙吴产生了一位知名的佛门书法家康僧会,可谓鲁殿灵光者耶。


康僧会(?—280)其先康居国(古国名,领土有新疆北境及中亚地区)人。世居天竺(今印度国),父移交趾(今岭南一带)。10岁时双亲故去,丧服毕入道。深达三藏,及天文图纬。赤乌十年(246)至建康(今江苏南京),结茅安居,设像行道。吴帝孙权(222~252)召对殿廷,迨见舍利,帝起敬,孙权遂为建塔,并敕造建初寺(为吴地第一座佛寺)让康僧会住。康僧会又于浙江海盐创金粟寺。宏化之余,从事佛经翻译。计译出《阿难念弥陀经》、《镜面王察微王梵王经》、《六度集经》、《杂譬喻经》等。传《泥洹》呗声,清靡哀亮,为一代楷模。又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三经,并制经序。笃志好学,博览六经,颇属文翰。


佛教传入我国是大乘、小乘(亦称南传佛教,而南传佛教统称上座部佛教)一起传入的,晋朝(西晋、东晋)文化昌荣,翻译佛教经典也很繁盛。西、东两晋皆有著名的佛门书画家的记载流布。西晋者,曰于道遂。于道邃敦煌(今属甘肃)人。年16出家为僧,师事于法兰。兼内外学,善医方,尤巧谈论,竺法护每称之。能书法,美书札。常游名山。后随于法兰到西域,欲求异闻。疾终于交趾(东汉后改为交州,在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东晋者,曰山阴僧、康法识及大名鼎鼎的慧远。

山阴僧里籍姓氏无考,“山阴”者,浙江绍兴之别称。这僧书法好手段,“偿伪作王献之书《保母墓志》。”能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之“小王”的书法,可知伊之书法水平是极高的。

「 图:慧远和尚法像 」


慧远(334-416)《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作惠远,雁门楼烦(今山西原平)人。本姓贾,为仕宦家庭,家境优裕。东晋永和二年(346),随舅父令狐氏南游至豫州颍川(今河南许昌)、洛州(今河南洛阳)求学,为书生,学习儒家六经和老庄。十年(354)至太行、恒山,从著名僧人道安出家,法名慧远。十二年随道安还冀都,住受都寺,精思讽持,以夜继昼,为道安所重。东晋升平五年(361),时局动乱,随道安等百僧人山西、河南交界的王屋女林山,后渡河至晋司州河南陆浑山。兴宇三年(365),随道安到湖北襄阳,在此弘法十五年。太元四年(379),道安往长安,慧远与同门及弟子数十人到荆州上明寺。八年(383),拟与师弟慧持去广东罗浮山,途径浔阳,见庐山幽静,足以息心,乃留住龙泉精舍,后住西林寺。义熙八年(412),慧远立佛影台,作《万佛影铭》,并请谢灵运作铭文。十二年寂于庐山东林寺,浔阳太守阮侃为之造墓,谢灵运造碑文,宗炳立碑寺门。工诗能画。明杨慎云:“远公画江淮名山图,画谱宝鉴竟不知远公善画也。”又谓其工诗,尝注诗经。


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全面持续高涨的时期,寺院数千,僧尼数十万。杜牧有诗云当时盛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载的佛门书画家也不在少数,最著名的有梁的开国皇帝武帝萧衍。萧衍在位四十八年(502-549),是东晋南朝二百七十年期间,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政治上,能比较开明地处理地主阶级内部各阶层人物的关系,重视从士族的中下层选拔人オ,注重吏治,调强“官以人为清”。在军事上,他善于用兵。武帝且多オ艺,《梁书·武帝纪下》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ト筮占决,并悉称善。”武帝最著名的,是他极力提倡佛教,近于痴迷,几乎把佛教变为国教,史评这点是武帝统治时期的最大弊政。


梁从公元502年开国,在577年被灭,仅有56年的时间,而武帝一人即统治了48年,所以梁几乎是萧衍一个人的国家。由于武帝是一个虔诚狂热的佛教信徒,并且还四次舍身出家,可以说武帝是与佛教缘分最深的一位皇帝。关于梁武帝与佛教有过几次大的事件。

一、舍道归佛。萧衍一家世代信奉天师道,他即位的第三年即正式宣布舍道归佛,亲制《舍道事佛文》发愿信奉佛教,说:“公卿百家,侯王宗族,宜反伪就真,舍邪入正。”又在《广弘明集》中说:“原使未来世中,童男出家,广弘经教,化度含识,同共成佛。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乐依老子教,暂得生灭。”

二、舍身出家。为竭力抬高佛教的地位,强化信仰佛教的社会效果,武帝令人啼笑皆非的四次舍身同泰寺为奴。其结果是每次舍身,群臣皆以巨额钱财将他赎回。据《梁书·本纪》载,梁武帝舍身第一次是大通元年(527),时年64岁;第二次是中大通元年(529);第三次是太清元年(547)。这三次舍身,在佛寺第一次是四天,第二次是十六天,第三次是三十七天,时间越来越长。群臣奏表上书称萧衍为“皇帝菩萨”,并且由“公卿以下以钱一亿万奉赋”。武帝这样故作惊人的“表演”,既扩大了佛教的声势,并借机把国库的钱财归到了佛寺。

三、禁断酒肉。佛教的戒律是不准饮酒,但食肉并不禁止。《十通律》就允许出家人食“三净肉”(即没有看见,没有听见,没有怀疑杀生的三种肉),梁武帝却勒令僧尼一律素食。他一共写过四篇《断酒肉文》,反复地多方面阐明断禁肉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武帝的提倡,改变了我国汉代以来僧徒食三净肉的习惯,这对后来佛教徒的生活影响颇大。


再有,梁武帝大事营造寺院佛像,亲自敕建同泰、大智度、法王、仙窟和开善等寺院。这些寺院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雄伟壮观。为求功德,武帝执迷做斋戒法会,还多次在同泰寺高升法座,为僧俗讲《大般若涅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和《金字三慧经》等。武帝不仅讲说佛经,也还注解佛经阐述经义。《南史·梁武帝纪》说他“制《涅槃》、《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数百卷”。此外他组织译经,天监五年(506)僧伽婆罗被召至建康译经,武帝还“笔受其文”。至天监十七年,译出《大育王经》、《解脱》、《道论》等。

梁武帝的崇佛倡佛,引来了南天国(今南印度)西天第二十八禅宗祖师菩提达摩的至建康,达摩的到来,创立了中国禅宗,而禅学对画家是颇有影响的,虽然达摩最终定居河南嵩山少林寺,但与武帝的一段对话却是广流至今的。当武帝见到菩提达摩时即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回答:“廓然无圣。”梁武帝再问:“对朕者谁?”达摩妙答:“不识。”武帝又问:“朕自九五(帝王之位)以来,度人造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达摩否定说:“没有功德。”武帝不解地问:“为什么没有功德?”达摩解释:“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默无语,达摩知再无法交流,便在那年十月十九日脚踏一根芦苇渡过长江,来到北魏,息影在少室山五乳峰石洞里,最后并把壁观安心的“二入四行”之法,传给了慧可。

此后,中国在文学、诗歌、美术等方面,无一不受禅学的影响,甚至到了以谈禅为风流逸事,以交禅为雅荣洁耀的地步。对于书画家,禅学改变着他们的创作思维,使他们对“色”、“空”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了东方美学的一种流派,极其丰富了书画家的思想。

「 图:梁武帝《草书》碑拓 」

梁武帝“六艺备闲”,有次他与萧子云讨论书法时说:“近来看到王献之书法,白而不飞;而你的书法,又飞而不白。现在你可以考虑考虑,不妨在这个上面来个折衷。”结果萧子云就用篆文写成恰到好处的飞白书。梁武帝看后大为高兴。“梁武帝是个懂行的皇帝,以皇帝的身份指导臣下进行书法创作的探索和实践,那对于书法事业的推动,其意义就非同小可了。”(洪丕谟《点击中国书法》2004年1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梁元帝萧绎(552-555)是武帝的第七个儿子,起先封湘东王,太清六年(552)即位。在绘画上,萧绎擅长人物、走兽,兼擅书法。他的大儿子萧方等,字实相,也擅长人物画。据说萧方等面对坐上宴客,只稍随意点染,使人物形象时突现出来。拿画去向认识宴客的孩童,孩子们都不假思索就能指出这是某某,那是某某某,可见画技之绝。

另外北朝北周有一位女出家人闪亮登台,乃天英尼师,也是要着重一笔的。天英里籍无考,也不知在哪儿祝发为尼。尼师善书,孝闵帝二年(558)书《大集经》和《楞严经》各一部,麻纸,共469行,发现于敦煌石室中。用笔沉稳,端庄而不呆滞。署款:“为七世师宗父母、法界众生、三途八难,速令解脱,一时成佛。”

「 以下无正文 」

(0)

相关推荐

  • 三江有月小说《骗不死人》(十八)

    三江有月小说<骗不死人>(十八) 我们得再次梳理一下.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带伏羲.神农他们玩,虽然我们知道,他们在那几千年里也经常对着茫茫星空发过呆,甚至已经搞出四象.四灵之类的东西来( ...

  • 由智者寺想到梁武帝

    想到寺庙,我脑中就会跳出唐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想不到我身边就有建于南朝的寺庙-------位于徐霞客古道边的智者寺.多次去北山,我都无缘进入,上周在荣军夫妇的 ...

  • 达摩祖师为什么救不了信佛的梁武帝?

    达摩祖师,原印度人 ,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菩提达摩自印度航 ...

  • 中国僧尼书画一一民囯之二

    「苏曼殊<山水图 」 苏曼殊(1884-1918)初名宗之助,小字三郎(为生父宗郎所取.后作笔名,见于1914年<民国>等刊),原名苏戬(生父宗郎未几亡故,5岁时随母改嫁在日经商的香 ...

  • 中国僧尼书画一一满清治汉时期

    1644年,满夷爱新觉罗氏攻取北京,替代明王朝入主中原,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满清帝国.满清定鼎北京后,对佛教采取利用和保护的政策. 由于明朝汉族文人士夫遗民对满清充满仇恨,无以发泄,于是寄居僧舍者大有人 ...

  • 中国僧尼书画一一辽、金、元及明朝

    辽.金.元,蛮夷统治中原,尚武不重文,时间也不长,故很少有著名的佛门书画家.倒是亦为蛮夷的元朝多有佛门书画家,但大都是大汉归顺过去的.若上述提到的"温葡萄"子温,也有划为元朝的. ...

  • 中国僧尼书画一一五代十国至宋朝

          唐朝之后,中国又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北方五代更迭,形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政权,而势力只能向南推至淮河流域.江淮以南群雄割据,形成了前蜀.后蜀.吴越.吴.南汉.北汉.南平.楚 ...

  • 中国僧尼书画一一隋朝至唐朝

    隋朝奓短(581-618),但却出了一位极其著名的僧人书法家释智永. 智永,俗姓王,名法极.王羲之七世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与兄孝宾同舍俗出家,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永欣寺.不问世事,刻苦习书,寒暑 ...

  • 中国古代千年官制:魏晋南北朝三省制度

    引言 中国历史五千年,这其中诞生出许多的政治制度.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制度很多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这依然无法磨灭,它们曾经的辉煌与意义!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有一种官吏制度,从秦汉起 ...

  • 中国肖像画: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肖像画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肖像画 曹魏时期,魏武帝曹操以天下凋敝,禁止立碑厚葬.晋代重申树碑禁令,因而抑制了地下墓室和石室的绘刻图像之发展.两晋及以后,仅有皇帝和皇帝准许的少数达官显贵的碑刻,得以立于墓前.汉 ...

  • 中国近代书画一一浓彩热烈挥洒自如,黄胄(...

    中国近代书画一一浓彩热烈挥洒自如,黄胄(2)

  • 中国近代书画一一俊逸豪放,高奇峰(3)

    中国近代书画一一俊逸豪放,高奇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