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散文|旧事再忆(一)|马向阳
我的同学能,有个响亮的绰号,名曰焦耳。人长的帅气,个头高大,另配一对可爱的大耳朵,故得名焦耳。能学习优秀,平时幽默,经常与我因为一些小问题争吵不休,目地很明确,就是证明他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甚至是独特的,其实,对于此类问题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事,就是纯属为了娱乐而已。能是我的同窗好友,自然要一决高下,但这种没有结果的辩论,有时会上演多次,嘿,不说,还真有意思,居然一天不和他争吵一下,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这便是同窗好友吧!我们俩有时彼此邀请到各自的家里做客。
记得那是一个放学的下午,能邀请我到他家,说与他家临近的一个村子(马集沟)有戏。看戏,我不是内行,但我喜欢看戏的那种热闹,在人山人海的戏场上,那种拥挤场面,未婚青年男女暗送秋波,甚至专门找姑娘搭讪。于是,我爽快的答应了,我只是个喜好看戏的人,却不是戏迷,只是喜欢转和热闹而已。也许还有另外一个诱因,有我的一个心怡的同学就在这个村,不知能否见到。
到能家吃过晚饭,我和能就出发了,奔赴马集村的戏场。一路上碰到很多年轻人,还有中老年人陆陆续续朝着戏场走去。也许看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消遣娱乐方式,在农村已持续多年,甚至近百年,在文化活动匮乏的偏远山区,看戏也是消磨漫长夜晚的最好选择。
戏场是观众与演员交互空间,也是展示文化的平台。看懂戏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身披大衣或是皮袄,全副武装聚精会神地观看。西北最为盛行的剧种是秦腔,表演形式有人和傀儡两种,傀儡又分皮影和木偶之别,马集村的则是木脑壳戏,即木偶戏。年轻人是看热闹,在戏场站不了多久,只是在大路上来来回回徘徊,其实主要是看人。
从口哨声就可以听出,他们是在给某个女孩子发信号,引起对方的注意,看看那些穿的花枝招展的姿态,都是为了引起彼此的注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看那些青年头发型是经过一番梳理,头发特意喷打了发油,或许是使用过多的缘故,头发显得好像刚洗完的一样,水淋淋的。身上还有意喷洒了香水,奇香无比,他们喜欢尾随在姑娘身后。为此,打架时有发生。
我和能只是路过而已。事发偶然,有人偷偷把前面姑娘的头发揪了一下,那姑娘不分青红皂白,恶狠狠的就直冲我和能发火,粗言冷语,当时,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还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这样的场合嫁祸于人是很正常的事,也只能忍气吞声,因为揪了头发的人早已桃之夭夭了,自然我俩就成了受害者。莫说平时我俩辩论是头头是道,此刻,秀才遇到兵呀!又是嘴尖舌快之人,说不定有挨揍的可能,只能哑巴吃黄连,灰溜溜地远离。心怡之人没见到,却碰了一鼻子冷灰,败兴而归!
也许是因为精神生活过于单调贫乏,在戏场挨冻也是一种享受。学生时代生活就是这样,简单则是一种快乐。看戏的乐趣,除了看戏,就是看人,戏里戏外,人是最美的,自然冒顶着冬日的严寒,也是心里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
2015年11月6日初稿
2020年11月5日定稿
作
者
介
绍
马向阳,笔名:六月虎、陇上光明,陇南西和人,喜好思考,写作。现为一名普通教师;《乡土文学微刊》主编。
主编:陇上光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