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科生,ACT数学和科学的满分之路
我经常听见人说:“啊数学啊。。。很简单不用练。有计算器不用慌”,“哎呀这道数学我会,就是太粗心了。”,或者“我一个文科生,怎么跑到ACT来做科学呢?”之类的话。今天我就说说我在备考数学和科学的经历
事实上,我一开始对数学也是类似的想法:不就是一些不用费脑细胞的简单计算吗?不用花很多时间在上面。所以说我暑假刷题的时候一直在阅读和语法上下功夫,而总是对某个section选择性忽视。直到有一天我心血来潮做了一次数学,才悲剧地发现我竟然我没做完。。。这还不算,我的痛心疾首在对答案的时候就更为加剧了。错的那些题,要么就是如果能再有多点时间算一算,是肯定不会错的;要么就是只要能看懂那些term,也是肯定不会错的。Anyway,那次数学我已经考得不像一个“中国孩子”了。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虽然数学简单,但随意忽视它的后果却很严重,然而毕竟不能把刷题大头放在这上面。怎么办?我决定每天做数学不用做多,一套保持手感就可以。平时不太想刷题的时候,就背背那些比较复杂的term。
后来,我发现ACT数学的一个很大特点:题不难,但计算是坑爹地繁琐。对于像我这种数学本来就弱的学渣,即使秒速看题,也不见得有充裕的时间。这时候怎么办呢?对计算器的熟练使用这是就体现出作用了。虽然国内高中一向禁止使计算器使得我们对计算器没那么熟悉,但在美国高考计算器可以使我们免除许多不必要的计算错误。Besides, 如果用的是图形计算器,那其中很多有趣的功能(比如解方程,画函数等)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所以除了保持手感和背term之外,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对手中的计算器了如指掌。像我到9月第二次考的时候,基本就是只是手算口算个位数加减乘,十位数以上的一概按计算器。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计算有绝对自信,你也可以不用这样做。但是,我还是认为对于绝大多数人,用计算器无疑更为保险。
说完了数学说科学。在我第一次裸考的时候,我也是对科学比较发憷的。但是在做完一半后我猛然意识到这个section名为science,实际上并不考察对科学的知识。在做完四分之三后,我又发现很多时候甚至不用看文章,只需要看题和相对应的figures或lines就可以。那次裸考我科学部分考了30,不高。但是越做到后面,我就越感觉到其实有很多窍门可以用。
作为一个文科渣,当发现其实不需要理科知识做science时是很excited的。不过问题也同时在:35分钟做7篇的量还是有点紧张的。于是我从一开始刷题就给自己计时,平均五分钟,最多六分钟,必须过掉一篇文章。这种紧迫感让我被迫不能专心看文章:考图的题就看图,考观点的题就看那几句;如果问到一些知识和实验方法,马上看intro部分,时间来不及甚至就凭“积累”(或蒙)做。如此一来,我的做题速度便大大提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题都能凭上述方法解决(比如总结类型的题目)。遇到这种题,我一般都是放到最后做。因为当你因为做题而扫完观点和图像后,即使不看文章,你也知道它在讲什么了。如果不放心而且有时间,你可以最后再浏览一下全文。
讲真,数学科学两部分并不难,但得满分的小伙伴确屈指可数。为什么?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对这两个parts不够重视,以为自己有基础就不用管了。然而无数前辈的血泪已经证明了这个理论的隐患是多么严重。在我两次考ACT的中途休息,都能听见人抱怨“本来能写完的”“哎呀我给算错了”之类的惋惜声。所以本来可以涨分的,我们就得保证它们能保住分,而不是带着遗憾再去准备一次,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不用花大工夫,只需要保持对题目的手感和敏感度,就已经足够了。
最后能看到这里的人一点信心:我高二的时候,数理化全班倒数第一(那还是个文科班);数学满分150我考50,物理满分150我考24,化学满分150我看49。所以小伙伴们,既然我都能考数学科学双36,你们为什么就不行呢?
另外小编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ACT真题66套合集和ACT语法单科合集。如果你需要,请加马甲微信并发送消息“我坚强”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