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书法高手有吗?想问问怎么才能学好《麻姑仙坛记》?
是高手。《麻姑仙坛记》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的优秀范本之一。
要写好巜麻姑仙坛记》,我们要从线条、结构、章法、意境四个方面谈谈我对《麻姑仙坛记》的认识,有认识以后才能更好的掌握他,写好他。一
《麻姑仙坛记》的线条骨力挺拔,融入了篆、隶的笔法,起笔方圆并用,藏锋逆入,收笔多停顿收锋,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点画之间气势连贯,呼应自然,笔画具有节奏感,带有“屋漏痕”的意趣。
屋漏痕的意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意趣
第一,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屋漏痕”是指雨水顺着粗糙的泥墙缓缓下注,从而在墙上留下的不规则、迟涩、沉实、圆活的痕迹。因此,在运笔上首先要强调中锋行笔,这样在宣纸上,墨迹向两边渗透的宽度相同,这样的笔画看起来有立体感;笔画的色调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有的地方淡、有的地方浓的情况,线条给人以厚实、凝练、力透纸背的感觉。
第二,此碑的书写速度比较慢,行笔凝重,行笔如逆水行舟般的振颤,有提有按、亦顿亦挫,使纸和笔之间的摩擦力加大,从而在纸上留下了迟涩、圆润、沉实、饱满的线条,给人以遒劲涵蕴而又老成的美。
例如我们仔细观察碑帖中的横画时可以发现,碑文中的横画忽而左边粗、忽而右边粗、忽而中间粗,变化莫测,令人回味无穷。而多横的字,其横画上下间距均匀,左右参差不齐,长短配合,在变化中体现生动自然。
二
从结构上来说,由于颜体的线条笔画粗重,为了不拥挤,颜真卿尽量将笔画分布在字形的周边,将余白囊括在结体之内。颜真卿其结构,吸收了篆、隶正面取势、浑圆壮重的特色,左右对称,平稳端正,质朴厚重,外密而中疏,疏密有致,舒展阔大,使人产生一种活力充溢、气势开张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颜体端庄的结构中含有一定的动态、富于变化。
例如碑帖中的“往”字,初看之下,是一个十分端庄的字。可细心观察,左右两竖都着意向外写去,右部写得方正而参差,而且右部的竖画并不是处在中间而是偏右,打破了对称,再加上其最后一画,左细右粗,看上去给人以飞动的感觉。类似的例子还有“其”“中”等。具体来说,此碑结构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重心偏低,沉稳大度。《麻姑仙坛记》中的每个字,其结构都极尽变化,但其中有许多字是重心下移,给人以端庄、憨厚的感觉,如“华”字。
第二,四角撑满,端严紧密。《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笔势开张,四满方正。通篇笔画多寡的字依然写得差不多大小,即小字促大,少加修饰。如“而”“山”字。
第三、凝重古朴,寓巧于拙。《麻姑仙坛记》便是很好的一例。例如“何”字写得坚实、劲挺、拙涩,显示出它的“拙”味。
第四,体态沉雄,气象恢弘。《麻姑仙坛记》中,每个字都体态沉雄,气象恢弘。尤其是在一些左右结构的字上,两个部分不靠紧而恰恰相反,神情上又形成一个整体,看上去稳如山安。这样就使得该碑沉雄、圆浑而又苍老。如“膳”“颜”二字。
第五,字形偏方,结构平正。布白匀疏,以正为主,正中又含有动态。例如“玉”“倒”二字。
五大特点
三
《麻姑仙坛记》中的字形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缺少字与字之间在结构上的顾盼联系。颜真卿缩小字距和行距,使全篇布局具有充实茂密之致,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气势,像雄壮高亢的交响曲,体现出豪迈雄强、庄重挺拔的艺术风格。
四
宗白华认为艺术境界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根、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而书法的意境是书家之意与书法形象的完美结合。意境中的象是多样的,包括线、形、墨色、整体风貌。因此可以说,意境中的意除了意念(理念)外必须含有情意。此碑写于大历六年(771),正当颜真卿仕途失意之际,文章记叙了他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反映出其向道问禅之心。他以自然轻松的状态书写,达到了“无意者佳乃佳”的境界。
首先,《麻姑仙坛记》中的“屋漏痕”线条暗示着圆润的美、浑厚的美、凝重的美、博大的美。其次,结构宽博大方,布白匀称,留白形状完整且圆浑,有大气充盈之感。而且没有一处狭窄拘谨,极富生命力。有许多字的结构不避丑怪,反映了颜真卿追求的朴拙之美。再次,章法充实茂密,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气势。
意境
此碑给我们以气象高妙、空灵清远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