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 “被自闭症”:无法运转的肠胃和精神出口
文 | 小点鑫
编辑 | 郭莎拉
点点一岁前,四个多月开始添加蛋黄,馒头菜泥,水果泥。孩子不吃饭的时候,也没有强喂,基本还是母乳为多,平时发烧咳嗽也都是自愈为主,没有过度治疗过,整体身体还不错。
一岁断奶后,开始湿疹,用了很多药膏,还是反反复复。湿疹跟孩子脾胃有关系,那时候孩子断奶不喝奶粉,我担心营养跟不上,每天照着辅食添加书给他做,鱼肉蛋虾水果,样样都有,每顿吃的不多,一天可以吃五六顿,这是其一。当时孩子不愿意吃就不吃,其实整体还好,稍微睡不安稳,大便还算正常,情绪也还好,就是有点湿疹,然而我看不了脸上起湿疹,到处看医生,抹药膏。过度压制,导致迁延不愈,这是其二。
因为工作关系撒手交给了老人照顾:老人带孩子的那段时间,孩子几乎不吃饭,老人带的时候分不清是饿还是不饿,加上会吃零食,所以老人就想着能吃点零食也行,渐渐的,就全部用零食充饥,水果酸奶饮料副食品。同时,孩子大便间隔时间越来越长,后来,每次大便都是用开塞露,也就是每次大便都是在孩子的哭喊声中,导出少量很臭的黑羊屎蛋,伴随着肛门出血。夜啼严重,有时能一哭一个多小时,打挺哭。大概一个月后,我看到了孩子,脸色黄黑。
跟爷奶说必须戒了零食,老人口头答应了。
一岁九个月,第一次荨麻疹:孩子把一件有段时间没穿了的衣服套在头上玩,一个小时后,头脸脖子开始起红疙瘩,奇痒,孩子一直抓挠。到夜里时候,全身都痒起来,哭闹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更加严重,整个背,腿,都像肿了一样,身上到处都是抓的血痕。虽然知道这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靠抑制免疫只能短暂缓解,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看到孩子太痛苦了,还是带他去打了我以为是他人生中的第一针。
孩子一靠近诊所就恐惧的哭闹,我很奇怪,从来没有打过针,吃过药,怎么会知道害怕诊所呢?于是问了奶奶才知道,原来孩子在那段时间里经常打针,奶奶说孩子身体可好了,只要摸着有点热,有发烧的苗头,打两针立马就好。
从那次以后,孩子经常过敏,几乎每天身上都会这痒那痒,荨麻疹也会隔三差五大爆发。因为孩子喂不进去药,所以医生就给他肌肉注射药物。医生说这是过敏引起,要抗过敏治疗。第一次荨麻疹打了三天针好了,没过多久,大概半个月又爆发了一次更严重的荨麻疹,后来就反反复复。
那时候,孩子整体除了固执,便秘,不吃饭,情志上还算正常。
到了2015年的三月,我们家迎来了新生命,鑫鑫出生了。老大很喜欢弟弟,月子里非要跟我们一起睡,老二小的时候和老大一样,基本也是不哭的,就是腹泻比较多,那是因为出生时候黄疸高,错用了三天茵栀黄,后来知道茵栀黄是寒凉药,只有阳性的黄疸才能用茵栀黄,所以用了之后,老二就一直腹泻。
鑫鑫的腹泻一直到一岁多,这期间我们到处看医生,没少喝药,都没有效,看过一个老家的民间中医,他让我戒盐戒油一周,同时给孩子揉肚子,又给了一点肚脐贴,回来我照做了一天,孩子睡眠好了些,还是拉,我当时觉得这样下去孩子没奶吃没营养,也没治住,就没有照他说的做。回头来看这腹泻,喂养不当也是腹泻反复迁延不愈的原因。
鑫鑫出生满月后我带鑫鑫回了娘家,没带点点,住了二十天,回来后点点每天都要跟我睡,要不就哭闹,夜里醒来还要跑到我的房门外敲门。现在想想,这二十天,每天都有人逗点点,说妈妈有了小弟弟,就不要他了,然后孩子就会哭,大人就会很开心。
爷爷喜欢和孩子玩,但因为那时候爷爷还在上班,所以白天只有奶奶照顾点点,奶奶不善言辞,也不擅长和孩子沟通,所以只负责照顾吃穿,奶奶容易累,情绪也容易失控。
而我当时大部分精力都花在鑫鑫身上了,奶奶对生活有很多洁癖,比如不让坐地上,不让爬床,不让在沙发上爬来爬去,看电视不让看广告…这样持续了半个月,点点就比较容易莫名其妙发脾气,要求没立刻满足就摔东西。
其实那时候我知道他是想和我在一起,因为只有跟我在一起,他才会乖乖听话,才会有笑脸。
为了尽量多的陪点点,我只好抱着不到三个月的鑫鑫带着点点出门玩,但是因为鑫鑫常常尿湿,又很容易饿,时不时地就要回家。反复几次后,我很疲倦。就放弃了带两个孩子出门。点点就回到无聊烦躁的生活状态里了。
在鑫鑫三个半月的一天傍晚,我答应点点陪他坐旋转木马,天快黑了,点点还不肯回来,奶奶抱着鑫鑫很累,也很生气。
好不容易哄了点点回来,奶奶的情绪还没有过去。点点看出了奶奶的情绪,想哄奶奶开心,拿着自己插好吸管的牛奶去卧室找奶奶。当时天已经黑了,走廊和卧室里都很暗,孩子没找到奶奶,很害怕的从卧室跑出来,刚好撞上从厨房出来的奶奶,孩子尖叫一声抱住奶奶,奶奶也吓了一跳,一把揪住孩子,在他屁股上打了几下,又骂了他几句。
点点当时没哭,两个眼睛很呆滞,我一把拉他坐到我腿上,抱住了他,孩子就开始放声哭起来。
从那天之后,孩子开始出现发呆,坐在那里两眼无神的盯着前方,能持续三四分钟,奶奶说他是在看电视,但我感觉不是,于是我就默默观察,发现发呆的频率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十天时间里,从开始的三四分钟到后来的十几二十多分钟,从开始的一天三四次到后来的七八次。而且胆子变的特别小,有点声响就像受惊的兔子,捂住耳朵尖叫,哭泣流泪。而且死活不愿意出门了。
第十二天中午,奶奶跟我说,孩子尿床了,喊他也不起来。我去看看,孩子紧闭着眼睛,皱着眉头,侧卧位,怎么喊都不起来,拍他,全身僵硬,抱都抱不动,我使出全身力气,强行抱起来,他先是像棍子一样笔直,然后忽然发疯一样哭闹,打我。好不容易抱他到客厅,他指着窗帘说有鬼,拼命的打我,想要逃跑。
孩子这样僵硬的情形一天居然出现了第三次,持续了快一个小时,吃着蛋糕,已经送到嘴边,忽然就全身僵硬了。晚上爸爸和爷爷回来后,一切又正常了。
第十四天孩子又出现了全身僵硬的情况,爷爷刚好办完事中途回来了,不管我们怎么喊都不响应,爷爷回来说了几句话,拍了拍孩子背,孩子就慢慢好了。
后来,点点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奇怪。
发呆:目光呆滞的看一个地方出神,跟他说话会回过神来。全身僵硬,嘴角有时会抽搐。医生称是小儿癔症,排除癫痫,当时做了一次针灸,效果不明显后就不做了。
不出门:从他发呆后我们是哄着他出门,希望出门能对他有帮助。
莫名其妙的哭,大喊大叫:忽然说要喝奶,给他拿的慢了就哭,比如:进屋把门关上就哭,以前进屋关门他都是知道的。
到处寻找圆的,旋转的东西,单调的重复一种动作能持续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比如蚊香,他能拿着看,摆弄两个小时,比如看到风扇旋转,能看的痴迷,比如上下电梯,能持续三个小时。
不与人对视,不和人说话也不看人眼睛:看了医生后越来越明显,直到完全不看人眼睛和脸。
特别害怕某种声音:比如鞭炮,和弟弟的哭声。在他被诊断前,遇到害怕的事情,会往我们怀里钻,当我们抱住他后,他就没事了。但诊断之后,如果有突如其来的声音,他会哭,尖叫,捂耳朵到处躲,不让我们碰他。
随着对弟弟哭声的恐惧日益加重,以至于不能同处一室了,后来为了躲开弟弟,连最亲爱的妈妈也不要了。
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于是去做了自闭症筛查,结果显示自闭症中度,建议立刻进行康复训练。自闭症训练方法很多,根据孩子不同的症状来选择训练内容。当时医生给我们说的是要先做听筒训练,感统训练,语言教育,目的是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听力,语言能力,让孩子将来尽可能的可以生活自理。
医生当时明确跟我们说,自闭症目前是极难治愈的,全世界被治愈的屈指可数。以后很可能没法正常上学,要上自闭症学校。六岁前还有一线希望,将来自理应该可以实现,六岁后就比较难。多久能治愈没法说,没有准确的时间。
孩子曾经能唱会跳的,所以我始终不相信,我认为是惊吓导致的暂时性问题,所以我们三个多月里前后去儿童医院做了三次检查,自己在家做量表测试无数次。在一次又一次的眼泪中,我终于还是接受了。
做了十天针灸之后,僵硬的症状好了很多,哄着能出门,嘴角抽搐症状基本就没有了,眼睛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往一边看,就是没法直视,走路时候,头不由自主往一侧偏,眼睛会往另一侧偏,很多症状都在针灸后缓解。当时针灸师说过,这惊吓跟他持续的便秘有关系,让多吃蔬菜主食。
当时很多训练预约不到,所以只做了听筒训练。听筒训练是先做听力检查,要麻醉后入睡状态做的,好像是做了快两个小时,才得出结果,直接就给医生了,然后每周去一次听筒训练,带耳机,医生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里面的声音,目的是帮他克服他害怕的声音,随着训练的次数增加,里面的音量也会增加。
最开始他是抗拒的,但是后来,他非常开心,非常愿意,每次去医院做听筒训练,他都在医院跑的特别开心。后来我发现,只要不带弟弟,我和爸爸陪他,扯着我们的手在地上滑冰,他去哪都跟着他去,他就很乖,话就会多,就会特别开心。
因为医院预约不到其他训练项目,所以我们直接去找了各大自闭症学校,就是培训机构,但是每次一到学校,点点死活都不进去,或者就流眼泪。后来我问他,为啥不愿意上学啊,他说,他害怕那里面的孩子。
自从被诊断自闭症后,只要有人提到孤僻,封闭,自闭,孤独,对视,重复等这一类的字眼,他就会默默流泪,什么话都不说。亲戚都会当着他面说,说他还小不懂。我不让他们说,后来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亲戚。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儿子不会大声哭了,哭泣都不再发出声音,除非是吓到了。
家里人对于点点的情况有不同的表态。公公说卖房卖车也要立刻先给孩子送学校培训去,不能耽误,听医生的。我跟我老公的态度是犹豫不决。检查结果在三个多月时间里,变化很大,所以我对于诊断还是有疑虑,想去北京上海更专业的医院去检查。
当时了解到有一个机构的说法是,有一种自闭症是假性自闭症,症状从表面看,跟自闭症一样,但事实上,是内心缺爱的,我就想去看看孩子是不是假性自闭症,我直觉认可这个说法,但我老公又觉得,权威已经批判了这个机构,所以不同意。
老公说既然医生说治好的可能性极小,不如先去了解培训学校,先找找思路。等我们对这个病是怎么治疗的了解清楚了再决定。
当时孩子还伴随有口臭,烦躁,便秘,睡觉翻滚,夜啼,磨牙等等情况,给他补了很多维生素也无济于事。
当时完全没有想过这个口臭,不吃饭,睡觉不好,磨牙,和自闭症有什么联系,只知道要营养跟上。但是,孩子当时就是不吃饭,我们就变着法的做,变着法的哄着吃,虽然零食没有了,但肉蛋奶每天都有。但是呢,孩子便秘,口臭,的情况一天都没有好转。
为了搞懂自闭症,我买了很多关于自闭症的书,还没来的及看,孩子就出现了人生中第一次喘息。
(图片与文章无关)
那一次孩子开始咳嗽,低声的,咳得厉害,费力,我们怀疑是支气管和肺有炎症了。于是去输了三瓶液,晚上回来以后孩子很烦躁,不愿意待在家里,一直不睡,听着呼吸有点重,给他吃了一些清肺化痰的药,到了十二点开始喘息,凌晨一点半喘息加重,不愿意待在房间,要跑到客厅睡沙发,自己说出不来气,鼻翼煽动,听到呼吸时吱吱的声音,天突那里呼吸时凹陷明显,眼睛没有神,很疲惫,要睡睡不着。脸色看着很暗,眼圈发黑。三点时时候呼吸困难,于是连夜送往儿童医院。
一进医院六七个医护人员就奔过来,有人按着他,有人准备吸氧装置,有人准备雾化吸入药物,孩子没见过这种阵势,恐惧的瞪着眼睛,喘着粗气,拼命反抗,越反抗越缺氧,很快口唇发青,胸骨下陷厉害,出现了紫绀(紫绀就是缺氧的表现,口唇发青,全身发青发黑,张口呼吸),护士联系重症监护室,准备上呼吸机。
孩子还在拼命反抗,眼睛看着我们,眼神里全是求救!爷爷蹲在墙边眼泪止不住落下,奶奶早已泣不成声。
经过抢救,终于暂时平稳,在小手上扎上了粗大的留置针。孩子疲惫不堪,一身的汗,眼角挂着泪睡着了。醒来后又一番折腾的检查,吸痰,心电图,胸片,CT等等。
第一次留置针在他醒来后就被拔掉了,后来需要重新扎,我就抱着他,跟他说着话,他才会配合的好一些,我不在的时候,爷奶爸爸一起按才行。
吸痰是这样的,用一根管子插到喉咙里,电动吸引器会自动吸痰,护士会拿着管子在喉咙里搅来搅去,为了把痰吸的更干净。虽然不疼,但是很难受,会呕,有的孩子甚至吐,孩子看到管子,和听到吸痰时候的声音会很害怕。要哄着他,按着他才行。
对于老大来说,这个医院就是噩梦。
住院一周,终于出院了,不能随便跑跳,不能去人多的地方,医生诊断疑似是哮喘,后面确诊支气管肺炎不能断药,雾化,阿奇,定喘口服液每天两次,顺尔宁每天一次。
在那之后全家都小心翼翼的,但还是每月要住一次院。
同时,过敏情况也越来越重。那段时间的我几乎没有一次可以睡超过三个小时,醒来给老二喂奶,睡不着的时候就看自闭症的书。白天除了带小的,洗衣服拖地做家务,就是不断的和老大交流,引导他靠近弟弟。
常常就是让弟弟坐在我育儿背带的腰凳上,背着装了玩具,水杯,和衣服的书包,跟着老大到处跑。有时弟弟哭了,哥哥会旁若无人的跑到人群中,怎么喊也不答应。有时弟弟尿湿了,拉粑粑了,我就随便找个台阶一坐,一边安抚着小的,生怕他哭,因为一哭老大就要跑,同时,时不时的笑着和老大说点开心的事情,希望他不要忧虑。有时老大会莫名其妙开始在地上爬,有时莫名其妙就跑到马路上一动不动,常常路人会用奇怪的眼神看老大,我尽力的忍住心疼。
医生说这个病无法治愈,如果努力训练,在六岁前,也许能得到一些矫正。我知道,我没有时间去伤心,也没有时间去哭泣,所以,我在夜里看的书,都在白天尽力落实。
最痛苦的事情就剩下抽动脉血!动脉是在身体里滚动的,而且很细,不像静脉那样容易找到。在右手的大鱼际下面的腕横纹处,护士用针慢慢刺入,然后针头在里面寻找,一分钟过去了,没有找到,又一分钟,终于找到了,如果抽了小半管抽不出来了,就再找,再抽,反复几次,终于抽的够用了,然而送去,第一次抽血用了五分钟的样子。有时候因为时间太长,血液凝固了不能用,于是换左手,重新再来一次。
整个过程,我们都使劲的按着哭的撕心裂肺的孩子,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爸爸眼圈也是红的,奶奶躲在一旁抽泣。
2016年四月份,我们家里发生了一次大争吵,爷奶要求立刻送孩子去特殊的培训机构康复训练,而我和孩子爸爸在这接近一年的时间里,了解到很多培训机构虽然专业,老师温和,但是接受训练的孩子却失去了很多灵性和悟性,而且费用接近于天价,于是对要不要送去很迟疑。矛盾闹的很大,爷爷甚至动手打了我。
因为这次矛盾,原本就疲惫不堪的我,想静一静,我和孩子爸爸再三思量,决定五一带孩子回娘家住,心理想着换一个环境,也许会有不同的转机。
那天是夜里到的,后半夜老大荨麻疹发作,全身上下都满了,到处都是血痕。口服氯雷他定没有任何作用,打了三天针终于慢慢平复。
刚回去的一个月,孩子跟姥姥不熟,所以都是我来照顾两个孩子。白天呢,我抱着小的,领着大的,哄着全村的孩子来玩。农村的自然环境很好,我也可以像孩子一样跑跳,领着做游戏,老大和孩子们一起,即便没有交集,但只要他没有躲起来,我就很开心,很有动力。
到了夜里,我就周旋在两个孩子中间。老大而且仍旧害怕和弟弟相处,所以夜里我都是哄完老二,再去另一个房间哄老大,整个晚上基本都是提心吊胆的,害怕老大哭吵醒老二,害怕老二哭吵醒老大,害怕孩子受凉会喘息,害怕孩子过敏荨麻疹。中间有几次感觉要喘,就赶紧雾化压制。有一次半夜十一点多,我忽然发现我妈妈不在房间,就去找她,在一侧偏房里,看到妈妈在抽泣,妈妈是心疼我。
很快,我母亲和老大就建立了亲密关系,不管点点做啥,我妈就是陪着,他俩聊天,我妈教他家乡童谣,想喂饭姥姥就喂,想玩泥巴就玩泥巴,带他去挖红薯,即便红薯才刚开始结,还很小,只要他开心,姥姥都陪他。姥姥总是说,谁说俺家点点性格不好?俺家点点多聪明!多能干!我很惊讶这点,因为我家老大只在过年的时候能见姥姥一次。随着老大和姥姥的关系越来越好,我也稍微轻松一些。有一天,一个阿姨跟我说可以带孩子做推拿调理,觉得是自然疗法,于是我就带孩子去了。
当时只是想着为了调理便秘,没有想到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
前一周是每天去,之后是隔一天去一次。推拿师是一个信佛的人,学了十多年的推拿,性格很平和,话不多,看到他就会放松,平静。就是那种有他在,就不会害怕的感觉,见到他的第一天,他听我说了在吃的药,第一件事就是停药,只有停药,他才给推。
推拿师说脾胃不好,要我给孩子吃简单的好消化的,要忌口,我当时心里是不以为然的,但是还是照做了,忌口了肉蛋和零食,推拿了一个月后,孩子脸色,体重,都有所改变了,还有性格,这让我很惊讶,也很惊喜。
这一个月里,孩子高烧没有用药,好了后也没有咳嗽,有一次夜里莫名其妙的有点喘音,我吓得半死,想到推拿师说的孩子睡的安稳就不用管,我就没管,第二天啥事没有,好像根本没有喘过一样。这一切让我开始反思:想起西医医学说过的,所有的症状只是症状,不是病因,那也就是说,治疗症状不代表治疗病因,也许我们过去都做错了?
跟推拿师说了我的困惑,推拿师给我推荐了一个公众号,羊爸爸。夜里,我打开公众号,读了一篇叫做《其实我们一直在被过敏》的文章。文章认为之所以过敏,是我们身体自我保护的表现,不是因为过敏源导致了我们的鼻涕喷嚏,导致了我们的荨麻疹,而是我们的身体正气不足,面对这些接触物,做出的自我保护的反应,是因为正气不足,所以才导致很多东西都变成了过敏源。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去压制症状,而是要帮助身体提高应对能力。压制等于是在帮倒忙。——原来我们一直在被过敏!
看着睡着的宝贝,身上留下的一道道抓痕,一年来都很少哭泣的我一下子泪流满面,心疼的无以复加!接下来读到《为什么那么多鼻炎哮喘?》和一篇关于抽动症的文章,关于便秘的文章…我读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买了《中医育儿家庭手册》,随身携带。
过敏,鼻炎哮喘,便秘,抽动症这些都是症状,都是正气不足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说,正气不足主要指的就是脾胃功能失常,运化能力差,吃进去的很难变成身体所需的营养,身体的各系统都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功能也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人是一个整体,一损俱损。孩子的脾胃功能失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喂养不当和错误治疗导致的。所以他们都是同一个原因导致的,而且相互影响的。
从此我开始学习反馈式喂养,孩子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大便从很多天一次逐渐变成两天一次,慢慢变成了每天主动排便。随着大便的通畅,食欲变好了,之前吃饭要哄,现在吃饭自己吃,量是以前的二倍。夜啼明显改善。情绪上也好很多,不那么容易发脾气了。
这之后,我们每天去种小草,摘小花,追蝴蝶,捡石子,玩泥巴,在大自然里补土补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老大午睡时候可以和弟弟一张床,慢慢的夜里也睡在一起。嘴里开始有了第一次说“为什么?”“怎么办?”“你帮我”…这样的交互性的语言。
姨说,这么久第一次看到你笑的这么开心。
我妈妈去世后,孩子被爷奶带回郑州.新的一轮问题又开始了,吃杂吃多,生病,雾化,过度治疗等等再次上演。我处理好家里的事情后回到了郑州,给孩子忌口。由于也是初学中医,虽然不会开方子,但是至少知道大方向该用什么不用什么,孩子生病了以后我建议给中成药,家里人非常反对,一度矛盾激化。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觉得要继续努力学习,于是我报了系统的辨证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也经常会帮助其他妈妈。
之后,我开始用中药给孩子进行调理。经过学习群的同学介绍认识了C 医生,最开始我是网诊,发十问,孩子喘息,医生开了射干麻黄汤,半剂已经有很大缓解,喝完了一剂,喘息平复大半,喝了三副药,平定了那次喘息。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经方一剂知两剂已的魅力。所以我决定就找他调理。调理了一个月左右,我们带着孩子去北京面诊了。见到他本人后,更加信任他。就继续吃药调理。
C医生是个好医生,耐心,善良。
后来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后来孩子越来越黑瘦了,生病也越来越频繁,大便又开始不那么规律了,有时候两天,有时候三天,干硬多,睡眠还可以,整体比回老家前还是好一些。性格内向,不爱动,胆小,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我现在想想,那时候我的状态很抑郁,焦虑,烦躁,神经紧张。家庭氛围很不好,虽然看上去不吵架,但是家人之间,因为忌口,因为回老家的事,因为孩子状态不好,大家都互相不满,怨恨。这种情况下,孩子吃啥都容易积食,不知道该听谁的,每天情绪很低落。孩子还是要靠平时的养护,而不是靠药物,毕竟药物也需要脾胃去运化,脾胃负担更重。
之后,想到孩子吃了五个多月中药了,决定停药。
一味的靠医生并不一定对,父母才是最了解孩子的,只父母多学习,孩子才能少受罪,生病的时候可以吃药,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正养,要在日常上下功夫。
当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状态,我把注意力更多放在了自己的身上,有时候会站站桩,有时候会静坐,孩子生病,就近找靠谱的中医面诊。我们跟老人也分开了,家庭氛围也好一些。
给孩子停药了之后,老人想让孩子吃什么,我也不再插手。婆婆遇到一个跟她同龄的邻居,也是自己带孙女,邻居就说孩子吃的不对,会出现什么症状。有一次婆婆给孩子吃了很多炸土豆条,当晚让孩子跟奶奶睡的,翻腾了一夜,第二天就吃不下饭,从此爷爷奶奶才开始全力配合忌口。
17年,孩子上幼儿园,监控里我看到他比较紧张,每次都是跟在最后面。孩子刚开始不愿意上学,后来慢慢愿意上学,再后来回来会跟我描述一下学校的事情。老师的评价是这孩子容易紧张,有点内向,需要更多的陪伴和鼓励,并没有把他当特殊孩子来对待。跟同学相处一般,算不上特别开心融洽。但是也会有简单的交流。
跟弟弟的相处有很多进步,不再害怕弟弟哭声,也会跟他玩,但是很少有肢体上的亲密动作,不过现在,兄弟俩就完全没有隔阂了,跟普通的兄弟没有区别了。
那一年,点点看上去略消瘦,脸色稍微有点黄,但是没人知道他曾经被自闭症过。
写给妈妈们的小建议:
1.情志的问题经常会伴随有中焦的问题,所以从中焦入手,调理脾胃,简单的饮食,保持大便的通畅,一定要每天观察大便和睡眠,也可以改善和预防情志的问题。
2.尽可能的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爸爸妈妈如果比较容易紧张,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父母的功课很重要,如果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需要从自身改变入手。
有一段时间 ,我经常读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来鼓励自己,现在学习中医育儿,也用这首诗送给学习中医的妈妈们。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