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坊】程多多:菜肴就像艺术品 “鲜头”最重要

这张照片是程多多先生在上海松江程十发艺术馆中所拍摄。受父母影响,程多多自幼喜爱绘画。上世纪 80 年代他曾前往美国旧金山艺术研究院深造,并且获得了该校美术硕士学位。“师法自然”“为我所用”是父亲对他绘画的教诲,这些年在继承“程家样”风格的同时,他也在不断探寻自我风格的形成。

民以食为天,每家每户都要吃饭,想必各有各的故事。说到我们家对于饮食的讲究,因为家庭成员都是读书之人,我想可以归纳到“文人”一类作为话题来与大家分享。

据我的体会,文人家庭的饮食日常,首要特点就是讲究传统;而作为一家之长,父母的喜好自然会直接影响到儿女。譬如我的父亲程十发,出生于上海松江,一个物产丰盛的鱼米之乡。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不但一代又一代的原住民创造出了数不清的美味佳肴,历代的文人雅士也用他们的生活智慧,源源不断充实着传统中华饮食文化。像“鱼中一绝”的松江四鳃鲈鱼,早在东汉时期其传说就已经名扬天下了;至于上世纪50年代陈永康培育出的“老来青”大米,更是家喻户晓。

完美搭档

出于地域及气候的影响,上海近郊一带老百姓的饮食习惯,一般多为“浓油赤酱”。我父亲在这块土壤上生长,所以他的口味必然带有浓郁的本地农家菜的特色。说来也有意思,大艺术家们好像都对吃有着浓厚兴趣,远有苏东坡,近看张大千,艺术家们对菜肴的创新多少都曾有过贡献。或许在他们眼中,烹饪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菜肴里的“鲜头”该和艺术作品中的“鲜头”一样重要。

家父当然也不例外。一盘菜肴如果烧得令他满意,他会以欣赏艺术品的眼光来看待它。更难得的是他有一个好搭档,那便是我的母亲。我母亲张金錡是杭州人氏,出生于书香之家,在读美专前曾上过家政课,这让她不光画得好,还烧得一手好菜。而无论是父亲画的画,还是母亲烧的菜,他们都是彼此的第一位评论者和欣赏者。我的记忆中,他们经常会一道讨论绘画作品,有时也会探讨某个菜的烹调特点。

当年程十发张金錡夫妇互相敬酒的老照片。

毫不夸张地说,母亲的手艺可是将杭帮菜和松江菜的特点糅合在一起,而且颇得要领。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她的心得体会在远亲近邻间都很有些名声呢。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在出版社工作,他的同事好友,比如连环画大家顾炳鑫先生,都喜欢来家吃我母亲煮的菜。我父母待人极为亲切友好,他们在的时候,这个传统一直保持着。看到有的老朋友家中子女多,当时生活条件较为困难,我细心的母亲在饭后还总会要打好包,让对方带回家去。

这里又想起一位有趣的人物。上世纪80年代,每到金秋季节,江南的大闸蟹成熟时,住在纽约的大画家、收藏家王季迁先生是必定会飞来上海,到我家来吃螃蟹的。据我猜测,这不仅仅因为王先生是苏州人的缘故,大概也有我母亲蒸大闸蟹的一功?

程十发《家乡四鳃鲈》 1976年作

张金錡《大瓢》 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

对美味如数家珍

回想起来,我父母对食材的要求其实并不奢侈、不挑剔,有啥吃啥。他们讲究的是菜肴的色、香、味是否俱全和到位,做工是否符合传统要求。在他们眼中,如果上好的食材没有好好料理,那简直是暴殄天物。

而父亲对于曾经品尝过的佳肴,往往会记得很牢,尤其是对童年时代吃过的甚是怀旧,常常会与我们谈论起,如数家珍般品头论足。此次我特意找出了一张他列的“菜单”照片,这是他晚年在和我们谈起松江地区传统名肴时,越说越来劲,索性当即取笔拈纸,一一回忆出来的,可见家乡的印记于他之深刻!

不过我倒是没见过他下厨,我想有母亲这样的厨艺高手在操持,不用父亲亲自出马,他自然也就乐得个“专攻品尝”了。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美味佳肴的理解,经常在吃过了一道有些名头来历的菜后,他会给我们讲起与之相关的典故或者故事来。有时他也会带全家人去下馆子,去到哪家餐馆饭店,必点这家的招牌菜。我认为父亲是懂得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这大概与他的祖上三代均是乡镇医生有点关系吧,还与他的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相关。比如电影明星王丹凤女士的丈夫、摄影家柳和清先生和我父亲是莫逆之交。他们二人如果交谈起菜肴的历史与典故来,那是极新鲜的。尤其是当讲起他们共同的一位老朋友——遗憾的是我记不起这位先生的全名了,只知道是老上海滩经营餐饮业的一位沈姓奇人,他们称他为“吃精”。讲到他的故事,旁边人听得津津有味。

晚年的程十发先生在和家人谈起自己家乡松江地区的传统名肴时,越说越来劲,索性当即取笔拈纸,一一回忆出来。

吃蹄髈的往事

好白相(上海方言,即好玩)的是,据我了解,许多艺术家都喜欢吃猪肉,并且有个共同的嗜好,即煮大块的猪肉必须连皮带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猪肉最好吃的部分是烧制入味又滑软的皮,其次才是肥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美协在深圳举办全国著名书画家研讨会。某晚,父亲带着我去参加老画家们欢迎宴会。那时候全国各地的老画家不少都还健在,虽然年老体弱,但大家很久未见,又是历经时代变迁后的重逢,于是都忘掉了岁数,如年轻人一般高声喧哗。

席间,酒过三巡,菜也上得差不多了,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是已经吃得很饱了。不想突然间,有人大呼:“红烧蹄来了!”顿时,全桌人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十数双筷子齐刷刷地指向了那盛着蹄的大碗。有人占着就近的便利,早已将筷子插入蹄之中,顺手一翻,将整张皮齐整地翻了过来,嘴里还不忘嚷嚷道:“来呀。请,请,请,别客气呀!”我判断这猪肉实在也是烧得极酥软的了,一下子就只剩下几根骨头。再一看前面那位翻蹄皮的老伯,将夹着的那一大块肉皮拎到自己碗中,面上显现出极为满足的笑容。

关于文人雅士好吃肉,我还有一次“特别”的经历。印象中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在美国,有一天,好朋友吴定一教授带我去拜访他的亲戚,刚到旧金山不久的京剧大师张君秋。我对老前辈慕名已久,自然是兴致勃勃地跟着前往。我们约好见面时间在下午3点左右。张老红光满面,精神极佳,一口“京片子”好似戏曲的念白,煞是好听。几个人畅聊了好一会儿,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怕老人累着,我便准备起身告辞,张老却像突然想到了什么似地问了一句:“我这个时间要吃点心的,你是否留下陪我吃?”

老实说,只要有空喝个下午茶,无论中式还是西式都是我的喜好,当下便回答:“好,多谢了。”于是,老先生便嘱咐家人帮我也准备了一份。结果等点心端上来,可真是吓了我一跳。乖乖,这哪里是茶点,分明是一人一大碗白煮的小蹄,边上放着几种选择蘸着吃的作料!好在本人也是个肉食爱好者,对付面前这点还是不在话下的。三言两语之后,各人都将自己面前碗里的肉吃得精光。那天老先生的胃口极好,这个“特别”的下午茶完毕后,他愈发精神,笑容可掬地又继续和我聊了一会儿。

在回家的路上,我与吴教授讨论起老先生的这一生活习惯,说着说着恍然大悟——作为一位颇有成就的著名演员,经常性的演出可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精神和体力都面临着极大的付出,必须及时补充营养才行。想必老先生爱吃肉的“基本功”也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所以在我看来,吃这件事看似平常无奇,但一旦看得多、听得多、吃得多,会发现它代表着文化、风俗与知识,这就是生活,而非单纯维持生命成长的需要。正因为艺术家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着热爱,才会钟情于饮食文化。我父母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他们热爱家乡,更热爱生活,这也是今天我回忆这些过往逸事时最深的体会。

程多多《一桌家乡菜》 2019年作

链接

作为海派画坛一代宗师、上海中国画院原院长,程十发先生是“程家样”艺术风格的开创者。他的绘画以浪漫洒脱的笔墨、明快奔放的色彩与雅俗共赏的格调而颇具辨识度,堪称20世纪中国画通古开今的典范之一。

比起创作,更为难得的是人品。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普遍住房紧张,时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的程十发先生谢绝一切与外界的往来,连续奋战多日,创作出20幅作品,卖掉它们换回了10多套房子,改善了近20家职工的居住条件,成为了一段佳话。

其妻张金錡女士为著名书画家张子固先生的侄女,她与程十发先生是当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同学,绘画功底亦“巾帼不让须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程十发先生诞辰100周年,其子程多多子承父业,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松江程十发艺术馆名誉馆长。此次他的这篇文章,也是对父母最真切的怀念。

(原载于2021年10月26日“中国烹饪杂志”微信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程十发有着怎样的生平事迹?他是怎样一个人

    1921年生于上海金山. 1923年 癸亥 3岁 从莫家弄移居松江马路桥西富家弄. 1925年 乙丑 5岁 父程欣木行医之余,也喜好书画,对孩提时的程潼有潜在熏陶. 1926年 丙寅 6岁 童年程潼曾 ...

  • 郭伟亭:程十发先生馈赠父亲的绘画册页

    我的父亲郭若愚生前珍藏一本小画册,他最珍爱这本画册,是他的老朋友程十发先生赠送的礼物. 父亲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从事文博研究,曾任上海历史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等职,著有<殷契拾遗>&l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程十发:飞扬与落寞程十发. 1921年3月出生于松江.18岁时.他就...

    程十发, 1921年3月出生于松江.18岁时,他就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当时教授绘画的老师有海派宗师吴昌硕的得意弟子王个簃.在学校中,年轻的他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思维,从不循规蹈矩地临摹一家一派, ...

  • 觉群名家佳作欣赏丨程多多 · 昆曲人物画

    程多多 程多多,著名画家.1947年出生于上海松江,父亲为当代国画泰斗程十发先生.程多多自幼受父母影响,喜爱绘画.1981年前往美国旧金山艺术研究院深造,1986年获该校美术硕士学位.现任上海中国画院 ...

  • LONG访谈 | 程多多谈程十发——“斯人·伊人”名家访谈系列②

    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五展厅正在展出"斯人·伊人--现当代人物故事题材书画展",呈现20位现当代中国画大师名家作品30件(套).本系列专访为展览的延伸,通过采访专家学者.画家本人.画 ...

  • 名家坊 || 钟明 / 谷之颂(组诗·上)

    钟明作品 苗长七八寸,是些唱山歌的阿哥阿妹. 田间的熏染,绿意情浓.田垅上造爱. 谷之诵(组诗·上) [ 耕  耘 ] 你好,菅茅.我思绪的牛羊将会啃踏你的闭塞与杂乱. 你好,小瓢虫,昨夜的春意已把你 ...

  • 盛世名家|程志宏书法对联专场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程志宏,别署一钫.长风,号蛰堂.山西岚县人.毕业于中国美院书法篆刻专业,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考级中心高级注册教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 ...

  • 名家坊 || 付丙涛诗歌八首

    付丙涛诗歌八首 xi yun zhai chu pin 梦中的野狼 透过眼睛暗黑的部分 夜晚深处的身心 像梦中的野狼  奔突  狂啸 又仿佛是一种隐忍 那疲于奔命的身影 醉心于暗黑的空旷 犀利的孤傲  ...

  • 纪念程十发诞辰100周年暨师道传承——程十发、汪大文、毛国伦、程多多作品展开幕 程向民出席并讲话

    人间最美四月天.4月14日上午,松江区隆重纪念中共党员.人民艺术家程十发百年华诞.中共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中共松江区委副书记.松江区人民政府区长李谦:松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唐海东:松江区政协主席刘其龙: ...

  • 梅派名家唱程腔 程派大家力挺!

        梅派名家挑战程派经典<锁麟囊>?今年初和5月份,史依弘版"薛湘灵"在上海逸夫舞台和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演出获得满堂彩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质疑北京著名的程派表演艺术 ...

  • 名家坊 || 钟明 / 谷之诵(组诗·下)

    钟明作品 五月的风一吹, 我的心就膨胀成盈盈谷粒. 谷之诵(组诗·下) [春牛]① 宇宙的形状是大海的样子吧.相信我,它更大更大. 需得这样的胸怀,才能运得住五行. 才能让天上人间的欲望, 相克相生. ...

  • 【名家坊】住在楼上的童双春

    从柳州路出发,沿着田林路走到钦州路口的绿地.1986年入住田林新村后,滑稽名家童双春每天清晨就走这条路,去绿地打拳练嗓子.一路走过去,两边从没有高楼到有高楼,从没有店家到商铺林立,从道路泥泞到四通八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