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抵抗最激烈的为什么都是南方人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情况,但除了蒙古和满族之外,其他少数民族都遇到了南方人的激烈抵抗而没有成功。即使是元朝和清朝,也在南方遭遇过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
长期以来,大家都觉得南方人生活在江南水乡,书生意气,自古就是出秀才、出文官的地方,打仗应该不行。而北方人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民风彪悍,打仗应该很厉害才对。那么,为什么每次到了少数民族入侵,北方总是在短时间内就被占领,而南方却抵抗更加激烈呢?
下面,咱就来分析一下这个原因。
首先,大家都知道,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大都是游牧民族,常年生活在马背上,善于骑射,骑兵作战能力非常强大。而中国北方地区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几乎无险可守,非常适合骑兵作战。
例如,在金军进攻北宋的时候,金军铁骑两次南下包围北宋都城开封,长驱直入,沿途的宋军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而中国南方地区,河网密布,而且多山地,不利于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金军入侵南宋时,金主完颜亮率兵60万,大举进攻南宋,想一举灭掉宋朝,但是由于不善水战,在采石矶江面被南宋名将虞允文率军击败。
其次,由于中国古代在经历了西晋“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之后,“衣冠南渡”,经济重心南移,大量北方人口前往南方避乱,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到宋朝时,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而少数民族文化落后,比较野蛮,所以南方人的抵抗也可以说是文明对野蛮的抗争。
蒙古军和清军在战争中曾多次屠城,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产秩序,这在当时政治、经济开化的南方人看来,是非常野蛮的行为,奋起反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三,大家都说南方出文人,确实,江南是当时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知识分子入朝则为官,在野则是意见领袖和掌握民间资源的乡绅。他们是坚守文明的中坚,看到天下将亡,必然要力挽狂澜,策动民众反抗,他们有这个意识,也有这个能力。
江南的民间抵抗运动,大多是由读书人组织的,例如南宋的文天祥、陆秀夫,明末的史可法、岭南三忠等等。
自古“文死谏,武死战”,但是在民族危亡时刻,这些饱读诗书的文臣所表现的民族气节却非常令人敬佩,文人所表现出来的气节和勇气,远超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比如明末,那些常年与清军交战的将领如洪承畴、吴三桂等人都选择了降清,而那些手无寸铁的读书人,却自发组织民众抗清,而且誓死不降,最后大多殉节。
第四,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对待汉人的政策。蒙古人入侵后,在其统治区域内实行“四等人制”,把经济、政治文明最发达的南方汉人列为最低等;之后的满清统治者也实行“剃发易服”政策,企图将汉民族“满化”。
由于中国南方地区自汉朝起还没有被少数民族统治过,南方的儒家文化历经一千多年传承而不曾间断,所以元朝和清朝推行的这些政策,对南方人数千年形成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清朝的“剃发易服”政策推行以后,当即遭到以汉族士绅为首的南方人的强烈反对,甚至为了捍卫尊严,不惜舍弃全家性命也不屈服。
虽然最后元朝和清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了南方,但是南方人从精神上并没有屈服,其发达的经济反倒对少数民族统治者形成了制约,随着矛盾的加深,必然还会起来反抗。因此,元朝和清朝最终都是由南方起义军反抗,并最终被推翻的。
历史客栈作者:威廷根施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