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二十三)

宋徽宗的儿子偷着考上了状元,结果被痛骂了一顿

在古代,科举的一个重要的初衷就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老百姓中选拔人才,各朝各代还专门出台了一些规定,比如已经当官的不能再当状元;两人水平难分高下的,以寒门学子为先,不能不说都是很伟大的规定。

那么,如果皇帝家的孩子也参加科举,他们能不能当状元呢?在宋朝,就出现过两个这样的例子,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拿到了状元,却又被皇帝给否掉了。

第一位叫赵楷,宋徽宗的第三个儿子,从小就继承了老爸的艺术细胞,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在他17岁那年,即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赵楷瞒着家人,偷偷跑去参加了考试。因为试卷都是糊名的,小赵可能也化了装,所以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

直到拆封填榜的时候,徽宗一看,状元——赵楷,怎么跟我家小三子一个名?赶紧把赵楷叫来一问,果然是他。徽宗很生气,责怪他说:“科举考试是为了提拔天下的读书人,你一个皇子跑去凑什么热闹?”

(图:徽宗经典的瘦金体,太美了)

赵楷很委屈,我也是读书人啊,为什么不能参加科举?旁边的主考官也替他说话:“考官们事先并不知道他的身份,这个状元完全是他凭自己的实力得来的,我看……”

徽宗一挥手,“这事儿没得商量,皇子绝不能当状元!”

主考官没办法,只好把第二名提到了状元的位置。这位新状元,名叫王昂,江苏江都人。

其实,这位王状元也不是普通人,他有个叔叔叫王珪,王安石那一科的榜眼,高居宰辅长达16年,是北宋时期的名相。

不过,王状元没他叔叔那么大的能量,在历史上没什么作为,流传下来的故事也不多,最大的新闻就是曾作为特使接待过金国的使臣,结果因为表现不好,给朝廷丢了面子,被罢了官。

至于原来的状元赵楷,也跟他老爸很像,艺术才能一流,但治国不是很在行,后来靖康之耻时,跟他老爸一起被抓去了金国,再也没回来。

48年后,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例子,这个人叫赵汝愚,皇室的宗亲。

(图:赵汝愚同学长得挺有个性)

赵汝愚同学从小就身怀大志,曾声称:“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26岁的赵汝愚踌躇满志地参加了考试,名列榜首。结果宋孝宗一看,虽然不是我儿子,但也是我家的亲戚,要是当了状元,让天下的读书人怎么想?于是就把原来的榜眼萧国梁提到了第一。

萧国梁知道自己是怎么拿的这个状元,在向皇帝谢恩的时候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写道:“豫龙飞之选,淮安序次已当先;无汗马之劳,酂侯何功而居上。”意思是当年的韩信虽然将兵百万,拓地千里,但功劳居首的还是我家的老祖宗萧何。

可惜,这位萧状元也跟上面那位王状元一样,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最后只做到了朝奉郎,正六品,连《宋史》都没给他们立传。

不过,在萧状元的老家福建永泰县,却从他开始一连出了三个状元,即三年后的郑侨和六年后的黄定。现在永泰县还有座连奎塔和三元祠,就是专门纪念这三位状元的。

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的状元赵汝愚就牛X多了,官居宰相,对宋宁宗有拥立之功,去世后配享宁宗庙廷,为大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听听元朝名相脱脱对他的评价吧:“方孝宗崩,光宗疾,大丧无主,中外汹汹,一时大臣有畏难而去者矣。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收召明德之士,以辅宁宗之新政,天下翕然望治,其功可谓盛矣。”

(0)

相关推荐

  • “状元卷”的前世今生

    近几年里,我大约写了十几篇这样的文字,陆续在当地的报纸刊发,也有些公众号推送过,如像风一样自由,如万物草堂.最近一段时间,我想把它们一篇篇地移栽到自己的园子里,希望它们在此安静地生长. 写的都是故园中 ...

  • 历史上有皇子参加科举的么?有,而且他还中了状元

    原创文章,作者穆润 科举考试是帝王们为了在民间选拔人才而设立的,诸侯将相的子侄们有官荫和世袭的优势,所以很少参加科考,至于皇子王爷们,自然就更加不必去参加这种考试. 然而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皇子,不仅参 ...

  • 赵楷,身份最高的状元书法欣赏

    赵楷(1101-1130),宋徽宗第三子,封郓王,赵楷跟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是个琴棋书画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聪明伶俐,尤其喜欢绘画,深得徽宗宠爱. 赵楷是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他曾经偷偷参加重和元年( ...

  • 宋徽宗年间,最意外的“状元”结局好惨。投胎真是门技术活

    北宋有两个著名的文艺青年,一个是苏轼,另一个后世知道的不多,他们都年少成名,才华横溢令世人敬仰,他们学有所成,明明是状元,因为避嫌被剥夺"状元"身份,这个"另一个人&qu ...

  • 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 [dú zhàn áo tóu] 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释义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 ...

  • 这是四百年前的状元试卷,上面有皇帝御批六字,如今依然清晰!

    文|荐文史科举制度由来已久,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也让底层的书生也有了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科举制度从唐朝就开始实行了,一直到清朝光绪年间(1905年)举行了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为止 ...

  • 北宋一位王爷偷偷参加科举考试,一不小心考了状元

    全文字数1556,图片5张,阅读时长5分钟 宋徽宗赵构可能是中国艺术成就最高的皇帝,在书法.绘画两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他所创作的<写生珍禽图>,曾经拍出了6171.2万元的天价.在宋徽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十三)

    他答题最慢,却意外成就"三元"状元 在宋朝初期的科举考试中,有一个很奇葩的规定,就是谁最先做完谁就是状元,比如昨天介绍的那位摔跤状元王嗣宗. 结果,这个奇葩规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当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六十二)

    清朝最全才的状元,一幅画卖了1.3亿 在中国,要想成功,什么最重要?能力固然重要,但人脉更加重要. 在这方面,清朝一位状元就很有体会. 这位状元名叫钱维城,江苏武进人. 钱维城从小就聪明得不得了,18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五十二)

    大诗人杜牧:考个状元太黑了!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的考生中,有一位大诗人--杜牧.按他的水平,拿个状元基本没问题,但架不住人家主考官早就把状元批发出去了. 那天,主考官崔郾正准备去东都洛阳主持考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二)

    沈懋学:做人就该忘恩负义 领导家的孩子参加考试向来是敏感事件,考砸了还好说,一旦考好了,各种传言也就来了.所以张居正为了让儿子张嗣修考个好名次,还没有人说闲话,就专门做了一件事. 什么事呢?他找到了两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三十二)

    学霸相争,孙贤得利 现在的高考都有学霸,动不动就拿满分,其实古代的科举也同样有学霸,只要他们出场,就没有别人什么事了. 不过,要是有两个超级学霸正好在同一年考试呢? 按照常理来说,状元肯定是其中的一位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二十九)

    这位状元一出场,满朝文武都傻了眼 新史记在前面提过不少例子,考状元不是让你埋头搞科研,而是要出来当门面的,比如外国使臣来了,皇帝就会把当科的状元请出来,陪人家说说话. 所以,状元不光要文采好,在颜值方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二十八)

    明朝皇帝多奇葩:谁的名字好谁就是状元 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明朝第二位状元丁显,本来考了一百多名,就因为名字符合朱元璋的爱好,被破格提拔成了状元. 整整40年后,皇帝从朱元璋换成了朱棣,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二十七)

    历史上最能喝酒的状元,给朱棣挣足了面子 自古朝中有人好做官,考场有人同样也能助你一臂之力,比如大明朝的第八位状元曾棨(音同"起"). 其实,这一科的考官里面,都跟曾棨没什么关系,有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二十六)

    宋朝有位"太平状元",想当驸马,却被公主嫌弃 在前面文章里说过,公主一般都是王公贵族内部消化,很少有跟外面人结亲的,就算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状元,人家公主也看不上,在整个科举史上,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二十五)

    南宋第一个状元,赢在名字和籍贯 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即宋高宗,从此南宋开始了. 虽然复了国,但都城定在哪里合适,大臣们讨论来讨论去也没讨论出个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