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是非常诚实的--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三)

这些年,其实蛮惭愧的。我的疗愈成长是非常慢的也并不是一个疗愈的很好的学员。在怀众许多资深学员面前我来分享,还是有点虚的。因为六个月呢,怀众定的是亲子月,关于亲子的话题:叶老师、情子、苏苏从各方面都分享的差不多了。关于亲子课呢,王老师分享的很透彻,付衍清老师在《心理学说四大名著》的时候讲亲子关系讲得非常全面,透彻。加上群里的学员我想很多都有疗愈的经历对亲子关系有自己的见解,我想我就不要班门弄斧了。

那天说完之后呢,正好王老师的身体与疾病工作坊在厦门要开了。然后,跟芳芳说完我就在想我到底分享什么主题呢?我就看到了怀众的身体疾病工作坊的文宣。我想我是不是可以分享一下自己身体的故事。因为这些年我自己的身体确实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可以分享的很多。于是我就跟芳芳说干脆我分享这个主题吧,她也觉得这个可能会更有感觉。这个分享呢,我准备的我本来想的是一次课可能没有沟通好,到现在我才发现啊,这一周的时间都是我的,我可以占这么多资源,很开心我可以分享两次。那我就慢慢分享,今天呢,我主要是先分享我从小到大身体经历了一些病、病情。它底下的我的动力和原因是什么。我还想分享一下这几年我的疗愈经历。周四呢,我想分享我在个案中穿越的两到三个疾病。

记得那天呢,给完主题之后我就出门儿给学生上课去了,非常应景的是那个时候下起了雨。我是一个戏精啊!我在路上就开始整理回顾这几年来的疗愈之路,那个时候我就不经意的泪流满面,那种泪流不是悲伤,也不是痛苦,好像是一种久违的平和和喜悦,有一种喜极而泣的感觉。那个时候我就对自己默默地心里对自己说:“这些年我让你真的受了很多苦。我不应该让你过得这么痛苦,我也感谢你可以陪着我一起疗愈了这么久。”就是我对自己的一段对话。疗愈呢,让我这几年有了一些变化,但是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就是说我最早之前也许是一个长期稳定的不稳定情绪。现在呢,我慢慢都可以不稳定的状况下偶尔有一些稳定的情绪。曾经的生活,也许我是支离破碎的。那现在的生活呢,也许变的是支离但不破碎(这句话来自于艾普斯坦)。

总之这些年呢,自己确实有了一些变化,好像也没有太多的变化。关于身体的疾病的这一些话题呢,我不太想分享更多的理论我想要那些理论呢书上都有。我也不想套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因为在坐的群里的人,很多人都很资深理论比我讲的好,我只是想讲自己的故事。而且呢,我想说的是不要去跟书上硬套,或者说我的胃炎就是愤怒、我的关节炎就是不想连接不想行动啊,我的牙疼就是攻击性等等,就不要去硬套不是一加一不等于二那样一回事,有时候他跟自己的经历有关。就比如说你的鼻炎和我的鼻炎,我们都是鼻炎,但是底下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好吧!我们现在先开始梳理一下我的疗愈之路吧,从2012年的端午节我是第一次接触心理学课程的。非常幸运的是遇到了黄铭松老师的初级觉察课程。从那个时候起呢,我就走上了疗愈这条不归路。这次课程确实让我很震撼,我第一次上课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上课可以是这样,没有ppt、没有说教、很少有讲理论……而是两天的体验。这两天呢,我打开了我的哭的通道,让我好好的哭了两天。因为很久很久我都没有痛痛快快的哭了。因为在这之前呢,我闺蜜的过世,外婆都过世我几乎都表现得很淡漠。周围的人就觉得我很冷血,没有感情,没有良心。甚至会说啊,我很坚强,很冷……我也自己说,忙于工作,忙于自己的事儿,我事太多了,忙不顾不上哭。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从初级觉察之后我就哭了好多场哭了好多场。真的是好像把所有欠下的哭,我都哭了好多遍。我想那个时候我就准备好了,转身面对自己探索自己。套一句老话,就是当学生准备好时老师出就出现了。也就是我准备好了探索自己时,松哥就出现了。

这里我还想插一段艾瑞克·伯恩在人生脚本里的一段话:心理治疗师对坏脚本的了解,要多要多于对好脚本的了解,因为坏脚本更加戏剧化,更常被人们讨论。比如费洛伊德介绍过无数个输家的个案历史,而对赢家只谈过摩西、达芬奇和他自己。羸家中很少愿意有人愿意花时间思考如何成为现在的样子,而输家则常常迫切的想了解自己,为何变得如此,并希望采取一些行动。我说这些话的意思呢,想跟大家说的是如果当我们过得不是那么如意,当我们被一些重复的事情或模式不断困扰时,或者在生活中被卡住的时候,我们不妨去选择上一上一些心理的疗愈的课。给自己一些时间,好好的转身面对一下自自己,好好的去探索一下自己。看看之所以成为这样底下到底有什么原因,我觉得当知道为何时,如何就不是问题。所以当过得确实不好,痛的受不了的时候就转身面对自己吧。但是转身面对自己真的太难了,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面对自己,我觉得对外指责对外寻还是挺挺舒服的。

这两天怀众发的那两张卡片在群里有分享,我觉得跟我今天分享和我自己的状态确实很应景,感觉piapia又被打了脸。

好吧!我继续说我的疗愈之路吧。第二年呢,黄老师又来兰州开工作坊。那一次呢,有一个活动是bodywork,在怀众上过课的学员可能都知道这个活动。当搭档按压我的肩的时候,我的身体就开始发麻了。然后呢,莫名的涌出了愤怒和悲伤,接着我开始大哭。当时我就觉得自己的表现好奇怪,莫名其妙到底怎么了?怎么会出现身体发麻呀?那现在回想起来呢,就是在没有上课或者没有疗愈之前,我自己呢隔绝了非常多的东西,压抑,逃避了许多感觉。我们都知道,身体是非常诚实的。压的东西他不会不见他会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所以当做bodywork的时候,我的身体就慢慢复苏了。王老师在他的课上也经常说发麻就代表的是一个复苏嘛。在那一次课程结束之后呢,我就开始慢慢地回顾自己的一些过往经历并去看自己的模式。于是我准备好了更深入的探索自己。去看自己隔绝的下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有什么样的原因,或者议题或是创伤使我成为那样的自己、隔绝的那么深、逃避的那么厉害。

从13年的十月开始我第一次上王老师的课。那个时候呢,我对老师还持有怀疑态度只是一个观望。但那一次我就处理了一个议题,也是那次的议题呢,我身上的白癜风消失的。关于白癜风这个议题呢,我想下次课分享。从那个时候呢到现在五年多我几乎上遍了王老师所有的课程。导师班我也是上了团体、个案和复读了个案导师班。但是尽管我上了这么多课,我的进展还是很慢。因为自己的习惯性的逃避呢,只能让我自己跟着自己的步伐呢慢慢的靠近自己。在这里我想说有的学员可能会很快的就深入下去,有的很慢。每个人程度是不同的,那就尊重自己的步伐,条件允许时间允许的话就慢慢陪自己经历。

这些年呢!我自己的收获也是蛮多的也有了一些变化,对自己也确实是越来越清晰了。特别是身体的一些改变让我更多地了解自己。这几年我触碰的议题呢主要有:女性身份的不认同、性议题、价值感低、过分的求关注、还有聊天的时候容易打岔跳开、过分的关注自己的外表。还有身体的一些疾病,比如说:鼻炎呀,咽炎呀,肩痛、腿痛、痛经,没有嗅觉和痛觉。说到这个你看前面说的很多都痛,后面又说没有痛觉,感觉很矛盾,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就是我的一些比如说子宫还有小腹它会经常的痛,还有来月经的时候会非常非常的痛。但是我的腿就会非常的麻木,就比如说我摔倒了我的腿上青一块紫一块,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摔的。哎!怎么会有青的我会不感觉到痛。还有一次我摔断了尾骨我还能去游泳啊、看电影啊。所以我就是那个忍受痛的那个能力非常强,即使我生小孩的时候也是宫口开到八指我才开始叫的,前面我都会觉得那个疼我能忍——就是我忍受疼的能力非常强,就是有一种没有痛觉的感觉。

说完这些七七八八的议题呢,我今天想着重谈论一下刚才我说的过过分关注我的外貌的这个事情。就是从十二岁之前,从出生到十二岁之前呢,我觉得自己呢,就从我记事起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外貌非常的丑,就是非常非常丑,丑的就是没法见人拿不出手的那种丑。对此我非常的自卑,我走路也是缩着肩到现在我有时候会弓着背缩着肩,而且我也是不愿意抬头——跟别人去交流我也是战战兢兢畏畏缩缩的。因为就觉得非常的羞,也觉得自己太丑了太丑了。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是家里的老二吗,哥哥呢他就是长得非常好看,而且我妈妈呢她也是在那个村里所谓的美女。所以呢,他们听说我妈妈生了女儿之后就对我这个女儿很有期待。我妈妈把我抱出去的时候呢,他的同学和村里人就大跌眼镜,这个胖乎乎虎头虎脑小女孩儿到底是谁家的。然后他们就会评论:“这孩子怎么没有妈妈好看呀,这孩子怎么有哥哥好看呀……“这样的评论就是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好像就在我耳边萦绕。这样的评价似乎就会渗到我的血液里和骨髓里,让我感觉好像我就等于丑,丑等于我,我跟它是一回事,我几乎分不清我和丑这个界限,好像我就是丑着代言人一样。那个时候我就给自己贴了一个大大的标签,或者自己有一个认定是。我很丑,我太丑了,我是家里拿不出手的孩子。一直到我上六年级的时候快过六一了,班里在排练节目。然后几个老师在那嘀嘀咕咕的说心疼,心疼……那我们西北话说心疼就是漂亮的意思。

因为自己特别丑,我就更会关注老师会说谁心疼。然后班主任就说:“哎呀,李瑞长得很心疼!“我当时真的是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放学后呢我一口气就跑回家了,回家我关上我妈妈卧室的门,她们有一个柜子有个大镜子,我就对着镜子左照右照。然后我戴着眼镜儿么,我近视很厉害的眼镜片很厚就摘了去看:我鼻梁还挺高,眼睛一大一小不好看呀,挺黑的,然后我还自己对着自己自言自语呢:“好看吗?你觉得好看吗?我可一直觉得你很丑啊!你都抬不起头。”反正就自己跟自己把自己说了半天,然后就觉得哎呀不可思议,但是那天确实还有一个小窃喜在里头。

但是呢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开始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外貌的赞美和认可。特别是工作以后呢,我就立刻把眼镜儿摘了配成隐形眼镜,那时候二十来岁,在工作单位有人就会夸我长得漂亮啊,或者有同事也会说我长得漂亮。走在街上,甚至会有人看看我说:“小姑娘你长得挺漂亮的啊!”我就觉得特别受用,特别惊喜,现在讲讲有点羞耻。但是那时候,好像就很很在意这个部分,因为小时候太缺失了这个标签贴的太狠了。就是当有一个松动的时候就要不断的去认可。真的吗?对吗?微信出现后呢,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狂发自拍每天都发每天都发。然后就好像是在说,就好像拿着一个镜子在说“魔镜魔镜我漂亮吗?”

说到这里确实是非常羞耻,其实真正的我自己,我现在也看清了就是一个中等的人,五官算端正,眼睛一大一小并不是那么好看。但是确实是底下有那个缺失太大了,所以就不断的在外在寻找认可、寻找赞美、寻找认同。当特别是遇到一些异性对我夸赞的时候呢,我就会不由自主的去喜欢对方。其实我真的是搞不清楚是喜欢对方的赞美还是喜欢对方的人,还是就是如果跟他恋爱了,我是真的需要和他在一起还是需要他的赞美还是需要这个关系。就是搞不清楚了,很糊涂。想说的这些呢,我就说: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或者是两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去比较他的相貌。或者如果带出去有人好心人去比较孩子相貌去委婉的拒绝他们。因为这个确实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创伤。当然每个女孩儿都很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这是正常的。

说完相貌之后呢,我还想说说自己的从小到大生的病。我从小到大呢,大病没有小病不断。从七岁开始我的牙齿就有很多的龋齿呀,牙龈发炎。那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小地方嘛在厂矿区没有牙科。爸爸就会隔几周就要带我到兰州去看牙。然后,要坐两个小时的厂车到兰州到医院挂号,然后陪我看病,看完病带我去逛逛街、买点巧克力、逛逛小巷给我讲讲故事。那时候我觉得那个那个时光真的很幸福。然后呢,我就会有奇奇怪怪的病。这些病呢也不会要命,比如说手脱皮呀,皮肤过敏呀。我爸爸也会非常在意,然后就赶紧把我到兰州去看。在我的小学记忆里呢,我几乎每年可能有两三次都由爸爸带来看病。后面还是近视了,近视之后又配眼镜我又老砸眼镜儿就又下兰州配眼镜儿。反正是我会用各种方式各种身体的疾病来要爸爸的这个陪伴。如果,你的孩子会不断的生病,让你们陪伴的时候你们去看一看,是不是你们平时对孩子的关注不够,他用这种生病的方式求关注的。

但是到了十一岁的时候害了一场大病。这场病非常严重,厂里也给治反了,我当时休克了送到兰州抢救的。住了大概三周的院之后就完全康复了。当时医生给我爸爸说,如果愿意的话有条件可以让她再住一周的院巩固一下治疗。然后我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赶紧说:“我要再住一周的院。”然后周围的人就太奇怪了,还有喜欢住院的小孩儿。那个时候真的是我太享受我爸爸那个陪伴了,全天的十几天每天陪我输液、每天给我打饭、买水果、二十四小时的陪伴在我身边。给我梳头、洗脸、给我讲故事、跟我开玩、笑逗我开心,我觉得那个太幸福了,太幸福了,我真的不想失去。所以我宁愿在医院多住一周,宁愿打针吃药,我也要享受那个爸爸的陪伴。

什么原因呢?从我出生到五岁之前呢,我是很少见爸爸。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只有几个画面和片段:有时候爸爸给我糖、爸爸看着我笑,爸爸领着我街上走、爸爸抱着我、或者跟爸爸一起走路的时光。说到这我有点激动!然后。我就觉得那个陪伴太少了。因为我的父母在我五岁前是两地分居的。小的时候那个交通是非常不便利,爸爸每年回来十天要坐两天的长途汽车颠簸。回来之后呢,还要忙些家务事呀,陪一下奶奶就陪我们的时光太少了。快六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了,但是那时候爸爸是进修呀、出差呀、工作……特别忙陪我的时间也非常少。所以呢,我现在想想那时候为了得到爸爸的陪伴和关注,我就会不断的让自己的身体出状况。

关于我的牙齿呢,到一六年的时候就整个坏了六颗,那我就把它补。那六颗坏的牙齿呢,我曾经做其他个案的时候出了议题:就是我压抑了对某个人对我侵犯的非常大的愤怒。所以呢,我对他是想攻击的,我想用牙齿把他的某个部位咬得稀巴烂,然后王老师就给我了一个毛巾让我拼命的咬,咬完之后还洒了他那个道具血。然后让我的那个攻击力和愤怒全部出来,当我经历完那个情绪和攻击之后,我才恍然大悟,那时候确实是在压抑自己的攻击。因为你小的时候,你有这种念想那个事件是小的时候你有这样的念想你去咬别人,别人可能会弄死你或者是打你,所以为了保护自己,你就只能吞下去。吞下去没有办法,你就只能攻击自己,让自己牙齿坏掉,坏掉之后你就没有办法去把那个愤怒和攻击力发出去了。

所以我说了这么多呢,我想说的是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病呢,都与自己的情绪或者是一个创伤事件有关的。如果自己身体有病到医院看了很久没有好的时候,不妨试试个案去排排。看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两天王老师的身体疾病的工作坊刚刚结束,我想很多学员在这上面都有很多的感触,现在呢,我目前最想解决的是我的近视。我觉得近视也许是每个人的一个话题,可能是不想看什么,也许有一天我会穿越这个议题。

好吧!今天的时间就到了,我说了七七八八的一堆我也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这周四我们继续聊!这周四,我会聊到我的皮肤病,还有鼻炎,还有如果在有时间的话会讲一讲女性的议题,好吧!再见,周四见!

前二十二期的微信群分享文字稿可点击以下链接:

重新认识你自己——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

情绪帮助你看到真实的自己——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一个人在战斗,但其实是三个人在斗争——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

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

自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五)

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无罪,我们都在爱中--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六)

疗愈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七)

根轮和顶轮之间就是我们在人间修行的道场--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八)

答案就在问题中--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九)

当我们知道为何的时候,如何就不是问题--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

一个人去骑行--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一)

生命那么短,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二)

借由认识你的性来认识你自己--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三)

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四)

在关系中看到自己(上)--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五)

在关系中看到自己(下)--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六)

孩子叛逆,父母应该怎么办--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七)

了解二孩相处之道,让同胞关系更融洽--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八)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父母该怎么办?--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九)

怎么避免孩子出现重大心理问题--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

警惕!别让标签毁了你的孩子--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一)

这样听和说,和孩子真正心贴心--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二)

文字整理:李瑞

文字校对:情子

文字编辑:Bonnie

音频整理:静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