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的觉察日记:接受现实很难,但对抗现实,难道容易过吗?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0年,个案累积2000-4000小时

1

有一天,我忽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问题的存在是为了逃避真相,逃避现实。因为我们不愿意接受现实,我们总是想着去对抗现实,所以问题就产生了。
比如,我那天在构思这篇文章时,写了一大半了。没想到,可能是网络不好,本来实时保存的文档,竟然在我回家后打开,只剩下一小段文字了,大部分关键性的内容都不见了。
这个现实,让我太痛苦了。当下我很抓狂,重复打开了好几次,一直希望这个文档又会悄摸摸地出现了。但是,没有。我愤怒啊,我抓狂!要知道,文字工作真的很艰辛,有时候把头脑中的想法,心里面的感受一点一点整理出来,就像是无中生有,是一件很花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这下可好,全没了!怎么可能不郁闷!不抓狂!
我到处嚷嚷,想着要发泄这个郁闷,捶胸顿足,各种对软件的愤怒和对自己的愤怒。
于是,我经历了一波情绪和自我攻击。
这就是问题。
直到我意识到,我在对抗这个现实。我因为不接受这个现实,所以让这些情绪持续了这么久,并且除了制造问题,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嗯,当我意识到这个部分时,我便安静了下来。我接受这个现实后,开始继续写这篇文章了。
好像就从接受这个现实开始,我恢复了比较平安的状态,没有了问题。

2

当然,这个部分,很多心理学理论都有谈及。
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的“防御机制”,就是为了对抗现实而发展起来的。
因为很多现实让我们很痛苦,比如最亲近的人去世了,我们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所以我们发展出了“否认”的防御机制。
在内心深处,我们根本就不相信这个人已经离开了。在生活的层面,过得也是到处都充满着这个人影子的生活。
我们的否认让我们没有那么痛苦,不用去承受至亲不在的极大悲伤。但这种否认的解决方式,也会造成很多其他的问题。
最明显的,我们变得没办法好好生活了。心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位置留给了这个人,到处都是这个人的影子,甚至,他比活着时对我们的影响还大。
我们让自己固着在了某种状态,没办法往前走。
人生停滞了。这就是问题。
而有一天,我们终于接受了至亲离去这个现实,于是,我们也才能在内心腾出空间,去好好面对这个现实,并且真的做好准备,去过以后没有这个人的生活。
在接受现实以后,因为对抗现实而产生的所有问题,会随之消失。
对抗现实的防御机制还有很多,比如合理化(被人骂了一顿,用一种更合理的方式让自己更好受一些:打是亲,骂是爱);选择性遗忘(那些让自己太痛苦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会完全遗忘)等等。
这些防御机制,其实只是暂时性的缓兵之计。
它们还会带来更深远的问题,比如会让我们形成固定的模式,人生只能活出一种样子。
比如,凡事都先习惯安慰自己,也不断去安慰别人,却无法“真实”地活着;
选择性的遗忘,会让我们的日子变得片段化,像一条断断续续的线,永远都无法流动。

3

完形心理学也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当你停止改变的时候,改变就发生了。

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呢?

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不接受现状,不接受自己,不接受别人,是吧?

当我们开始因为不接受,而要求各种改变的时候,问题就产生了。

改变现状,那么就会永远无法平安地安住当下,永远都在路上。

想要到达那个更好的地方,但那个更好的地方是永远都到达不了的。

因为那个地方只是一个逃离现在的想象,想象是没有终点的。

改变自己,也是一个系统浩大长期的工程。

整容行业的兴起和蓬勃,各种改造自己的活动和课程层出不穷,

甚至大家不遗余力造梦,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怎样的光辉夺目,再也不是如今这般平凡无奇……

可我们大部分真的终其一生,都只是一个普通人。

普通人,这要接受起来,确实何其忿忿!

但,其实我们不可能活成什么人的样子,我们最终都只能活成自己

而且,只有接纳自己,成为自己,我们也才能活成真正意义上的拥有个人特色的光辉夺目。

光辉夺目,这个真正改变的发生,是在我们停止改变自己、接纳自己以后。

改变别人,更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做的事情了。

改变爸妈,改变伴侣,改变孩子,改变领导,改变跟自己相关的所有人……

我们不遗余力,也总是觉得他们改变了,我们才会幸福。

当然,这是改变不了自己的挫败感带来的后遗症,总是要做点啥,才能不要去面对那个无法接受的自己。

春节档电影《囧妈》在这个部分就陈述得蛮精准的:

袁泉饰演的妻子对徐峥饰演的丈夫说:
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
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
你全都设定好了。
你为什么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都这么多年了,
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袁泉饰演的妻子继续说:
我曾经很努力,
想变成你心目中理想的妻子。
但我真的做不到。
在这段婚姻里我们都付出了很多,
但我们都失败了。
是啊,我们最终都只能成为自己。
那个时候,就是一切喧嚣烦扰都停下来,尘埃落定的状态。
我们也才能在这个状态,静中思动,好好走自己人生接下去的路。
儿子、妈妈和妻子都意识到了:
爱不是控制与索取,
爱是接纳和尊重。
接纳和尊重别人,也接纳和尊重自己。
当我们真的接纳了自己,停止改变的时候,真正的改变反而就发生了。
而这个改变,是自然发生的。
因为每个生命,在活出自己的过程中,都具有向上发展的自然潜力

4

不对抗现实当然是挺难的。
而且有一些人,还以对抗现实为目标,甚至座右铭就是“对抗本能”。
因为在对抗的过程中,我们会体验到存在感。
在这种博弈厮杀中,我们会体验到成就感。
享受出现问题,享受解决问题,确实也是小我的一个乐趣所在。
这个部分另当别论。
如果发现一直的自我对抗,以及对抗外境很痛苦,可以试试以下两个方法,看看能多大程度上接受现实,接受自己。
第一个方法是我的好伙伴燕珠老师分享给我的:

“知道就行”

每天花五分钟时间静坐,观念头,观呼吸。不管什么念头浮现,都跟自己说:我知道了。

看着念头来,看着念头走。没有评判。只是接受当下的所有发生。
试试看。不带评判地陪着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滋养。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学会尝试以下的问话。这也是我自己长期做的练习。

“如果事情就是这样了,我该怎么做?”

有时候,抗争是痛苦的,除了让自己陷入情绪,并不能改变什么。

可以在情绪发泄一段时间后,或者思维的空白间隙,就问自己这么一句话:
如果事情就是这样了,我该怎么办?
比如,我老公就是这样一个不解风情的直男,我该怎么办?
我儿子就是做事速度很慢,有他自己的节奏,我该怎么办?
我的现阶段就是无法进入关系,不想进入关系,我该怎么办?

……

问自己这些问题,然后静静等候答案。
想要了解芳芳其他觉察日记,请点击链接:
芳芳的觉察日记:抽打自己的无形鞭子不见了,我进入了空白期……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