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前的一堂身心调适课(带领者:李淑充)

很多人对休息存在很多误区。以为休息只是睡觉,吃东西,尽量不动或者少动……就像很多人,明明周末两天哪里都没去,周一上班时也觉得浑浑噩噩。关于休息,我们存在很多误解。真正有效的休息模式是怎样的?以下内容可以给你一些参考。

1
脑力劳动者,补瞌睡对你没什么用

你写了一天的作业/文案,听了一天的课,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到:太累了,接下来我要睡个好觉。我们的常识使得我们对疲劳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躺躺吧”。但这是一个陷阱。

睡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对睡眠不足或体力劳动者适用。对体力劳动者来说,“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通过睡觉,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活动。

但如果你是脑力劳动者,经常坐在教室或者办公室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除非你是熬夜学习/加班,连正常睡眠时间都达不到)。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把神经放松下来。这样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你周末两天不出门依旧无精打采,而只需学习间隙去打个球或者下班后游泳半小时就神采奕奕。

2
不必停下来,只是换一下

既然睡觉不能帮助我们休息大脑,那什么办法才可以?答案是不停止活动,而只是改变活动的内容。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活动,另一区域就休息。

所以,通过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消除右手的疲劳,他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两只手静止休息,另一种是在右手静止的同时又让左手适当活动,然后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左手活动的情况下,右手的疲劳消除得更快。这证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确实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比如你已经写了5个小时的作业,最好是去风景优美的地方走走或者去给你的盆栽们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阳晒屁股。还有一点,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你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转换。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讲过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我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就在我的治学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所以,这天你要是有好几个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而不要处理完一个再开始的二个,那样会很快被耗尽。

3
可以让你尽快放松神经的方法

1、运动。但尽量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可以游泳,慢跑,徒步,即兴舞动等。在这种动中慢慢放松神经,达到真正的休息;

2、收拾屋子,打扫卫生。可以做一些单一、重复的打扫或收拾。比如,花一个小时擦玻璃,或者拖地板,或者洗衣服洗鞋子。在这种体力劳动中,大脑神经会慢慢放松下来;

3、出去走走,挑一条路走到底,去发现过去未曾发现的路途风景;

4、画画或者哼几首歌。通过活跃右脑可以让不断运动的左脑好好休息一下;

5、修建树枝,照料植物。精心种植几棵植物,经常照料。学习之余为它们浇花施肥,修剪树枝。既能放松又可以让它们茁壮成长。

每年的六月,是牵动无数考生和家长中、高考月。在六月及考前的一段时间,孩子和家长的心情都格外紧张。很多孩子由于压力太大,出现了一系列身心紊乱症状:情绪变得不稳定,容易紧张,焦虑,发脾气。或者没有胃口,或者暴饮暴食。失眠,睡得浅,多梦,甚至干脆不睡觉,熬夜看剧缓解烦躁的状态;更严重的,不去上学、提出休学,这些都让考生自己非常困扰,让家长非常担忧。

1、考试之前会紧张,出汗。然后焦虑,有时候会肚子疼,拉肚子、肠胃不顺……

2、考试前一段时间开始睡不着,复习的时候效率比较低,吃饭的时候胃口不是很好。

3、前一次考试没考好,出现自我评价的降低,怀疑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担心自己不能够实现自己的这个目标。甚至就不敢去上学,害怕去上学。

4、平时孩子会头疼,睡不好,做噩梦,心慌,手心出汗,会的题目做不出来。考试的时候以上情况更严重。

5、心慌、饮食不济,晚上睡觉辗转难眠。

6、一考试就胃痛,绞痛的那种。然后失眠,怎么都睡不着。

……

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反馈。

身心一体。在比较重要的事件面前,我们一定会有焦虑,紧张等情绪,这些情绪也一定会影响到我们的躯体。如果我们没有掌握正确应对这些情绪紊乱和躯体不适的方法,我们就很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躯体不适加剧焦虑,紧张;焦虑、紧张又加重躯体不适……最终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在这场重要的考试里发挥出应有的状态和水平。

同时,孩子的状况也牵动万千家长的心。孩子压力大,吃不好,睡不好,家长也压力大。家长一心慌也更容易做出很多不合时宜的干预,不管是给孩子更多压力,还是表现出极度的焦虑,都没有办法给到孩子稳定的支持。

家长还会有关于未来的诸多担心:孩子如果考不好,就上不了学,没有学历,以后什么都干不了;如果想再上学还得从头来过,浪费了很多青春和时间;没有文凭,找不到工作,融入不了社会生活......事情还没发生,家长已经把未来的种种坏状况演绎了一遍。家长的这种恐惧和担心也会成为一种能量,反过来影响孩子,让孩子更加烦躁不安。

讲师:李淑充

身心整合疗愈师

生命陪伴者

15年专注于身心平衡工作与疗愈

常年带领身心整合疗愈工作坊及手触个案

擅长从身体入手快速缓解身心问题

90年代末,一个内在的声音觉醒:「我是谁?」、「有个地方是我的依归,我要回去….」。而当时,脊椎也出现很大状况,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懵懂间,开始身体复建运动的学习,再去到剧场探索剧场身心工作,从回归自然纯朴之「身体」「声音」的基本工作开始,透过「身体」「声音」之纯粹力量为引道,往内探寻回溯生命内在的原点,找回「身体」这个好朋友,为身体/身心工作起了头,从此开始回归自我的旅程,迄今十多年。

2004年跟随赛安慈博士与吴至青博士走上自我疗愈的旅程,之后成为振觉呼吸辅导员,2006年开始带领团体呼吸及个案协助,并成为教学团队成员,助理教学及培训督导。

近年持续跟随在普那多元大学带领並倡导身心學的那娃妮塔Navanita导师,以及台湾身心教育学会刘美珠教授和身心学领域老师们学习,自我探寻实践中。

除了振觉呼吸法外,致力于以剧场及体适能和身心学等元素进行肢体身心平衡工作与疗愈,并应用在个案协助及团体工作坊的带领。整体工作借从肉体层面的自我连结入手往内探索,更深地扎根内在,根植天地。着重本体连结与建立本体感、觉察与打破惯性模式、重塑身心模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