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重用“桑叶”有奇效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产,以南方育蚕区产量较大,如安徽、浙江、江苏、四川湖南等地。习惯已经霜者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01重剂效验

点击加载图片

一、治疗风热夹湿头痛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法宗吴鞠通“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清凉淡渗法,药用金银花、菊花、连翘、桑叶、杏仁、桔梗、荆芥穗、马兜铃、藿香、薏苡仁、通草,随证加减,方中重用桑叶6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头痛眩晕卷》)

二、用薏米防桑汤(生薏苡仁、防风、桑叶、木蝴蝶、陈皮、赤茯苓、通草、忍冬藤、甘草)加减,治疗反复膝关节腔积液患者,疗效显著,方中重用桑叶60g。(《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三、用薏术防桑汤治疗风湿入骨而肿痛之鹤膝风,药用防风、桑叶、陈皮、破故纸、薏苡仁、白术,方中桑叶用量2两。(《辨证奇闻》)

按语:桑叶治痹,盖以其通经络,利血脉,祛风清热,抗炎消肿之功也。

四、黄和医师治疗外感风热、头痛、汗证、慢性胃炎、痤疮、黄褐斑等病证时,常配伍桑叶30~60g。

黄医师认为桑叶得天地之清肃,甘寒通达,疏散平降,最宜风热,既能引药力上达,又能引热邪下行,且能调和血脉,故凡头风目疾、痤疮、汗证属肺肝(胆)之风热者,皆可用之。

点击加载图片

#02

评析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通散之剂也,兼能益阴,敛汗。

其功效特点有七:

升,指桑叶质轻上浮,善升行于高颠之上,治头目上焦诸疾;降,指平降肝阳,肃降肺气;

通,指通经络,通血脉;散,指散风,散热,散郁;

敛,指敛汗,敛气,敛阴,止血,止泄泻;补,指益血,益阴,《本草经疏》谓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泻,指清泻肺热肝火,清胃。

桑叶苦寒不燥,甘寒益阴,理升降,调开阖,纵横上下,实为清散风热之要药,清肃肝肺之良剂也。

具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热泻火,平肝明目,凉血止血,益阴敛汗之功效。

主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肺热燥咳,咽喉红肿,喉痧牙痛,目赤肿痛,风眼下泪,肝阳眩晕,眼目昏花,血热妄行之吐、衄血证,自汗盗汗,风痧等。

常用量:煎服,5~10g,一般生用,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炙桑叶。

现代药理研究:桑叶具有降血糖、抗菌、抗炎、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扩张冠脉、改善心肌循环、降血压、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肠蠕动、促进蛋白质合成等作用。

重剂效验中所举4例,见证了重剂桑叶治疗风热、汗证、痹证及某些皮肤病等方面之显著功效,其最小用量30g,最大用量60g。

桑叶毒性很小,临床应用较安全,但其性轻缓而力薄,故可据证加大剂量。

点击加载图片

不良反应:用10%桑叶注射液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内脏无损害,如超过人用量的250倍以上,对肝、肾、肺等有一定的损害。[中草药通讯,1972,(6):32]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