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镇痛药物及使用注意事项
带状疱疹是因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高龄、细胞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发热、高血压等)、机械性创伤、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是常见诱因。
带状疱疹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出现于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者。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包括急性期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是带状疱疹发病后至皮损愈合期间的疼痛,常为患处烧灼样、针刺样、闪电样疼痛或钝痛,可伴皮肤感觉过敏或瘙痒。
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缓解急性期疼痛,促进皮损愈合及预防PHN的发生,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发病初期以治疗伤害感受性疼痛为主,后需逐步加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一.抗病毒药物
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皮疹形成,减少病毒播散到内脏。
《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中指出,抗病毒药物应在发疹后24~72h内开始使用,以迅速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中指出,欧洲指南推荐以下人群首先应用抗病毒治疗,即50岁以上发生于任何部位的带状疱疹者;头部和/或颈部带状疱疹者;任何部位的带状疱疹者并伴有下列症状:中重度ZAP、出血性或坏死性皮损、涉及1个以上的神经节段分布、异位水疱(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血源性途径到达皮肤,引起神经节区域以外的部位出现水疱)、卫星状皮损或累及黏膜;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其他皮肤相关疾病(如特应性皮炎)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一般抗病毒疗程为7d,若抗病毒治疗7d后仍有新水疱出现,排除对抗病毒药物耐药后,可延长疗程至14d。
二.镇痛药物
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阿片类药物。
NSAIDs可抗炎、镇痛,包括非选择性NSAIDs如布洛芬、洛索洛芬、双氯芬酸、氟比洛芬酯、酮咯酸等;选择性COX-2 抑制剂如尼美舒利、艾瑞昔布、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帕瑞昔布等,可用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镇痛,适于控制伤害感受性疼痛,但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不明显。
建议发病初期者如无相关禁忌证尽早使用NSAIDs,以减轻炎症引起的伤害感受性疼痛,皮损消退后需及时停药。
口服NSAIDs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目前认为非选择性NSAIDs 的消化道损害发生率高于选择性COX-2 抑制剂。
胃肠道反应风险高者如需口服NSAIDs,建议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或非选择性NSAIDs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同时不要空腹服药,餐后用药可减少胃部不适。
心血管风险是所有NSAIDs的类效应,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建议选择性COX-2抑制剂禁用于缺血性心肌病、脑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或高血压控制不佳者慎用NSAIDs,NSAIDs都禁用于冠脉搭桥术。此外,脑卒中或脑缺血发作史者慎用NSAIDs。
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等、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辛与度洛西汀等),可用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镇痛,适于控制神经病理性疼痛。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改善睡眠和情感障碍,并改善放电样疼痛或电击样疼痛、烧灼痛、撕裂痛、枪击样疼痛或针刺样剧痛等;抗抑郁药物能改善麻木样痛、灼痛、坠胀痛等,也可改善心情和睡眠。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禁用于严重心衰者;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避免用于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心源性猝死风险者,高度怀疑心脏疾病者谨慎使用。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透皮贴剂)、曲马多等,通过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内的μ、κ、σ阿片受体结合,抑制伤害性传入信号的产生和传递而产生镇痛作用,能改善烧灼痛、针刺痛,可用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镇痛,不推荐带状疱疹早期使用,特别是强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无法控制的中重度疼痛时可酌情考虑使用。
此外,曲马多还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能镇痛、抗抑郁和焦虑症状,可显著缓解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现象,但对闪电样、刀割样疼痛效果不明显。需注意其成瘾性。
三.其他药物
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利多卡因可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减少损伤后初级传入神经的异位冲动,而镇痛,可显著减少疼痛,适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镇痛。其可通过静脉注射、鞘内注射透皮吸收等多种途径给药,尤以透皮贴剂的形式最为方便。透皮贴剂使用时需避开水疱、糜烂及毛发部位。
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谷维素等,目前认为对缓解神经痛有一定作用。
糖皮质激素是否使用有一定争议。临床应用中,带状疱疹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期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并减少PHN 发生,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年龄大于50岁、出现大面积皮疹及重度疼痛、累及头面部的带状疱疹、疱疹性脑膜炎及内脏播散性带状疱疹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者谨慎使用,禁用于免疫抑制者。
参考文献:
1.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6):403-406.
2.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10):841-845.
3.傅志俭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够彻底治愈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阶梯治疗方案[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17(2):115-117.
4.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中西医协同治疗专家共识[J].中医学报,2020,35(5):976-979.
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161-164.
6.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2):705-708.
7.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18)[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12):881-886.
8.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9,34(3):283-286.
9.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0,13(1):9-15.
10.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21,13(7):32-40.
11.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705-715.
12.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9):911-917.
1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8):561-565.
14.成年人非阿片类镇痛药围手术期应用专家共识[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9,40(1):1-6.
15.北京市癌症疼痛管理规范(2017年版)[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12):881-889.
16.癌症疼痛诊疗上海专家共识(2017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7,27(4):31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