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视角下的南海记忆(六):抗战胜利前法、日两国对南海的僭据
第六章 抗战胜利前法、日两国对南海的僭据
一、英国与德国首先进行“考察”
英国是最早入侵南沙群岛并进行“考察”活动和测绘地图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1867年英国的水陆调查船“来福曼号”(Rifleman)进入南沙群岛绘制地图,说明南沙群岛“有长达十英里的礁湖,为水上飞机、潜水艇、小舰艇等理想的临时休息和避难所”(编者注:此处引文明显不是1867年)。
1883年德国亦派员到南沙群岛进行测量,随后因清政府抗议撤离。
不过日后的发展,英、德两国并没有如他们的预期遂意。
二、法国的长期侵略
法国自1885年(光绪11年)将越南纳入势力范围以后,发现西沙、南沙群岛距离越南海岸不远,且为进出南海必经的交通孔道,遂视之如禁脔,时常派舰骚扰,提出荒谬主张。迄于1954年法国退出越南,70年间,法国对西沙与南沙的侵犯,从未间断。
1887年法国测量舰“来英尔满号”在南沙北部海域测量绘图,设置航行标志,并在帝都岛(中业岛)建筑灯塔,导航船只由南沙西侧水道进出越南。
1928年至1930年间,越南法国当局派人在南沙开采磷矿,定期运送补给,岛上升挂法国国旗。
1930年4月13日法舰“玛琍号”(Malicieuse)运送越法兵登陆依秋伯(太平岛)、帝都(中业岛)两岛,法国的侵略并未引起各国的注意,而我国因处于中原大战亦无暇顾及。
三、1933年法国强占九岛事件
1933年4月7日至12日法国测量舰“拉内桑号”(de Lanessan)、砲舰“阿勤特号”(Alerte)由西贡海洋研究所所长薛弗(Chevey)率领入侵我国南沙群岛海域。4月6日侵占南钥岛,当时岛上有南海渔民4人;7日侵占安波沙洲;10日侵占太平岛;11日侵占南威岛;16日侵占中业岛、北子礁、南子礁。据法国公布资料承认:以上多数岛屿均有中国人居住,南钥岛尚有中国人所留神座、茅屋和水井。太平岛虽未见人,但在小屋内发现中国船主留下的粮食和字条。法国系以越南王国名义,逐步登上西、南沙群岛,其后于1933年7月25日在政府公报中宣称,已经占领南海九个岛屿,并置于法国的主权管辖之下。法国占领九岛的理由为设置灯塔,以求航海的便利:
法属印度支那与菲律宾西北方中国海内之九小岛,现属法国主权之下,各该小岛系于本年四月上半月,先后由法国军舰树立法国之旗,作为占领。
法国这次分两个阶段先占领、后公告的入侵行为,史称“强占九岛事件”。
1933年7月26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去电法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指出南沙群岛“仅有我(国)渔人居留岛上,在国际间确认中国领土”。
国民政府再度于8月4日向法国驻华公使提出该项宣告保留权利的外交照会:
法国政府现将安南与菲列宾间中国海内之九小岛竖旗占领,并正式宣告该岛自后将属于法国领土。中国政府对于其举甚表重视,拟请贵公使将各岛名称、地位及其经纬度分数,查明见复。中国政府未经确实查明前,对于法国政府上述之宣言,保留其权利。
1933年8月政治会议决定:“将九岛在粤版图之位置形势及经纬度证据等,详电回府,请据理向法严重抗争,务保领土完整”。8月由广东省政府“奉命向法当局提出抗议”。
1933年8月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照会法国政府,提出在对事实进行充分调查以前,保留对法国所谓“占有”上述诸岛提出看法的权利。未久,外交部又向法国政府提出正式抗议,谴责法国侵占南沙群岛的无理行为。
8月6日法舰“亚斯脱洛”、“亚列特尔”派兵登陆帝都岛(中业岛)升旗占领,当时岛上有海南渔民3人。8月7日“亚斯脱洛”占安布吉(安波沙洲)、斯匹列里(南威岛)两岛。8月10日占地萨尔(郑和群礁)与依秋伯岛(太平岛),当时岛上住有海南渔民,并有用树叶盖成的棚屋,内祀中国神像。同日(8月10日)又占洛依塔(南钥岛)。8月12日占西几多尔与北几多尔两岛(南、北子礁),该两岛都住有我国海南岛渔民。
法国在1933年8月25日宣布占领九岛,并引述西方国际法解释:
此岛屿系位中南半岛海域,而且在交趾支那(Cochin China)通新加利多尼亚(New Calendonia)最直接的航道上,为了在需要时能运用此等岛屿,法国政府已决定派遣一个水道测量队,敷置浮标(即指示标志)。复查国际法规定,凡占领一地,必须有当事国军事当局与行政当局参与其事,始能确定其地位,而华盛顿会议的协议则并不禁止此类活动。如今法国政府的措施已符合上述条件,并已将此等岛屿于中南半岛行政管理之下。过去私人企业与个人在岛上之设施,既不能认为符合国际法所指的占领,亦不符合《柏林条约》有关取得所有权的条件。
同时期法国报纸的报导:
在越南与菲律宾群岛之间有一群珊瑚岛,浮沙暗礁杂错,航海者视为畏途,不敢轻易接近,但岛上草木繁生,广东海南一带的中国人,有居住于该群岛,以从事渔业为生。
1933年8月28日香港英文《南华早报》(China Morning Post)发表一篇法国人投稿题目为《法国新岛》的文章,描述法军入侵南沙登陆情形:
帝都岛与双岛(中业岛、双子礁)上住有不少中国人,彼等皆来自海南岛,每年冬季以帆船送来食用物品,夏季将其所获龟肉与晒干之鼻涕虫(海参)运回。彼等生活于长期受海洋季节风打击中的领土,好像是安天乐命。
该新闻报导附有三张相片,一张为岛上椰林与一大堆龟壳;一张为一位中国渔民,手持二胡,坐在椰子树前,态度轻松;另一张则为中国渔村的茅屋风光。可见法国侵略者亦不得不承认南沙群岛已为中国人活动区域。
当时菲律宾尚为美国属地,为了在九小岛事件中进行中、日、法三国外交折冲,美国当局曾宣称:“不考虑该群岛为菲律宾之领海,该问题无关菲律宾之利益。”
法国人为加强其占领事实,于军事行动以后,随即徙置越南人与华侨渔民30户,分住各岛,设立自治区,由一名法国军官专责管理。1933年12月28日法国委员会宣布,将西、南沙分别划归越南的广南、福绥两省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希特勒横扫欧洲,法国崩溃,越南亦为日本所囊括。
四、日本的染指
日本人在清末民初之际,曾先后登上东沙、西沙两群岛,偷采磷矿海产,获利丰厚。在该两群岛被我国收回后,转向南沙群岛发展。
1907年(光绪33年)日本和歌山县人宫崎先到南沙,发现磷矿堆积,海产丰富,于是回到日本倡议“水产南进”;居住台湾基隆的日本人小松重利与之附和,从此日本、台湾、琉球渔船相继南下,日本人且将南沙主岛的黄山马峙(今太平岛)改名“长岛”,作为南进的渔业基地。
日据时代的太平岛,犹可见岛中央部份的建筑
1917年台湾高雄日商平田末治等组设拉萨磷矿株式会社,第二年敦聘退役海军中佐小仓卯之助率领矿、渔专家十余人,到南沙诸岛考察磷矿。小仓且撰写《暴风之岛》,叙述南海地理环境、磷矿海产分布及开发意见。书中描述在出发前还曾留下遗书,他希望把这些无人岛变为大日本帝国的新领土。书中承认:所谓的“无人岛”上就有3个中国渔民,小仓画有方位准确的南沙地图,他赞许海南岛的渔民,凭着老旧的罗盘与普通地图,驾帆船乘季节风远来南沙渔捞居住的英勇精神。1920年日台官商合组的第二次南沙勘查队,由通产省官员恒藤规隆农学博士率领勘查各岛礁,回日本以后提出建议将南沙群岛改名“新南群岛”。
自1918年到1933年间,日本人多次组织探险队到南沙群岛上活动,盗取大量的磷矿。日本拉萨燐矿株式会社于1921年曾移民百余人在长岛(太平岛)开始采矿,迄于1929年4月才因为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暂停。据1939年出版的台湾年鉴《南友概况》有关新南群岛,引述平田末治谈话:
我曾在新南群岛采取磷矿标本,知其质良,三年后准备再去。行前向外务省通商局长田中报告。政务局长芳泽谦吉说:无人岛屿:如果某一国人民在岛上居住及工作十年,而无他国抗议,当然为此国之属地。当时并向香港询查,答覆是所属国不明。故我则安心从事开采矿业,其间受国人之阻碍,一直至大正末年(1925年代),共采获百万吨的磷矿。后因地震及不景气,磷矿销路很少,不得不停止开采。安南法国当局即乘此机会进入南沙,并宣告占领。迨昭和九年(1934),由桢哲氏创设南洋兴业株式会社,再度开发。
日人盘踞南沙,偷采渔矿,先后逾40年,到抗战胜利,南沙光复,各岛礁之磷矿几乎被掘采殆尽。而日本渔船直至1980年代仍潜入南沙海域作业,从未间断。
五、南沙成为日军前进南洋的基地
当1933年7月25日法国宣布占据西沙、南沙的同时,即已经引起日本重视,7月26日东京《电通社》报导:
日本海军方面以其足招致该国掌握南海军全部制海权之事态,故颇为重视。盖法即已在西贡与广洲湾获有足容一万吨级巡洋舰之处,则依此项之占领,自可筑造飞机根据地,停泊潜水舰,而完全获得南海之控制权,此举足使现成为英国向东亚发展为坚垒之新加坡与香港间之海上交通,横被隔断,而引起英法势力之冲突。
日本甚至还训令驻法公使向法国外交部提出抗议,这完全是在中国领土的卧榻之上,重演日俄战争的翻版。
日本海军自此派遣测量舰驻泊南沙,探测航道及水文资料,并收集法军活动情报。
1937年抗战爆发,日军以其绝对的海空军优势,控制我国沿海省份。1939年2月10日日军侵占海南岛,1939年2月28日即进占西沙、南沙群岛。3月30日占领太平岛,并于4月9日悉数驱逐法国殖民军及安南渔民,4月28日日本外务省宣告占领南沙,并正式改名为新南群岛,划归台湾总督府管辖。同日,台湾总督府发布第122号命令,宣布新南群岛与东、西沙群岛隶属台湾高雄州。随后台湾澎湖的马公要港,派出陆战队、气象情报队、通信派遣队分别进驻西沙永兴岛及南沙太平岛。
在1939年出刊的日文版《南支那年鉴》指出:日本将南沙群岛作为海军基地,在战略上完全确立了太平洋的制霸权。由于日本军方认为太平岛的战略价值比永兴岛重要,所以日军在太平岛的建设较为用心。1941年8月日军派出驻台湾屏东东港的海军21战队水侦机驻泊太平岛,并由此转场出海到南洋巡查。除太平岛以外,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末期,也开辟南威岛为海军基地。
太平岛所留日据时代的界碑
1943年起驻华美军第14航空队经常派出侦查机飞临南海实施侦查,并与日军发生战斗,1943年年底,1架美军P-38的侦察机即在太平岛上空遭到击落,而在郑和群礁潟湖附近坠海。
1945年1月12日美军“企业号”航空母舰载战斗机1个中队奇袭太平岛,将岛上的无线电台、测候站、营舍、库房及码头悉数炸毁,太平岛自此丧失军事作用,夏日再次轰炸,太平岛更死伤枕藉,近乎束手待毙。驻岛日军及台湾军队只能等待战争结束。迄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26日太平岛日军撤回海南岛三亚集中营,候遣返国。
1946年12月曾经前往太平岛办理接收工作的内政部方域司专门委员郑资约回忆:
这个岛既然被日本人选作潜艇基地,他们费了一番工夫经营,他们在岛中腰以珊瑚礁石块筑了一道墻,把岛分为两端,西南端作为办公所在和仓库,东北端作为营房和宿舍,两端以一条洋灰马路相联。房子都是钢骨水泥的,东北端另外还有一个大修械厂,我们去时里面锅炉机械尚在那儿未予迁拆。西南部有两座电台,此外在西南部还建了两个码头,因为这一带小船可以驶到最靠近岸处,但是也在一百多公尺以外了。两个码头靠西一点的是木板的,不过上面接了一段轻便铁道,可以接到仓库;另外一个码头是水泥的,原预备修到珊湖滩外,可是没有修完。
另据1946年9月19日行政院抄送外交部训令,对于太平岛亦有说明:
根据日本文献,日人于民国十年在长岛开采燐矿十二年,复在北险岛之南子岛开采至十八年止共采二万六千吨,但全部蕴藏量估计约二十五万吨,该群岛产鲛、其旗鱼等重要鱼类甚多,于民国二十九年定有修建渔港计划,其概要为:
(一) 于长岛南面海滨建造围堤,六百二十公尺;
(二) 其内辟水深二.五公尺,面积一千三百方公尺之泊船所,港口幅员五十公尺;
(三) 沿泊船所建筑长一百七十五公尺之码头及仓库;
(四) 购置濬渫船、建筑旅馆、租用联络船,上述计划自1941年开始,围堤已大部筑成,码头仓库亦已完成一部,港口且能容渔船出入。
未完待续
转载自南海的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