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五十八条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瘙痒之我见

甘草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一百五十八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的组成是:“炙甘草 15 干姜 30 黄芩 30 炒黄连 9 半夏 15 和田大枣 12枚”

以上药量是我自己瞎编排的,很多人给我留言,讽刺我不是经方量比,说实话经方量比不一定比我的量比管用!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本是风热,却用下法,比如会:“内热阳闭于里”啊!岂能不泄?阳气郁闭,谷不化,就对了!腹中雷鸣,正是寒热交错的表现。

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胃热阳闭于里,必然会心下痞硬而满。干呕者,胃热也!心烦不得安,那就对了,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也!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内热阳闭于里的导致手法,就是反复吐之下之。

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外寒陷于里,以致阳闭于里,你说有热吗?肯定有热,否则干嘛用芩连。

其实解释条文没多大意思,容易遭人诟病,不如公布一些主证,更容易被后人歌颂!

用甘草泻心汤,首先可以考虑皮肤病,比如皮肤瘙痒,皮肤硬皮病,比如嘴粘膜溃烂,比如胃粘膜溃烂,比如下体溃烂,无论哪里瘙痒都需要加入丹皮 30 白藓皮 30 徐长卿30。无论哪里溃烂都应该加入 生蒲黄 30 白芷 15 白蔹 15。如果瘙痒和溃烂表现为气虚症状还应该加入 生黄芪 120 生或炒白术 30 防风5或10不等。

其实甘草泻心汤就是寒格热的一个沟通方,我这么说不是空穴来风,伤寒论第三百五十九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这一条足以证明,这就是寒格热导致的,这就是内热阳闭于里导致的外寒陷下之证!所有的内热阳闭于里的导致手法就是“复吐下之”。

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这句话提醒我们虚人尽量别用吐下二法,可以考虑小柴胡汤的合法或者其他的补法。

点个“在看”答应我不分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