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谊绵延五十载

徐梅勋

对于过去的岁月,人们的态度迥异,有人说“往事不堪回首”,有人说“往事回味无穷”,分歧就在于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不同。建东、达观等几位老友约我,择日去他们插队的地方,与当年的老朋友们相聚联谊。我虽然不是插队在那里的知青,但在读高中时曾多次去那里支农。故地重游,何乐不为?

目的地在城市的东部,乘车约五十分钟;遥想当年求学时,囊中羞涩、步行回城,要花费五小时左右;而人生之旅一路走来,跨度已近五十年了……回望那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回味那一幕幕起伏不定的经历,虽星转斗移、时过境迁,但尘封在心底的的那份情感绝不会变。出席今天聚会的老知青有建东、达观、柔生和钰华4人,尽管大家对聚会时的欢欣场景早有心理准备,但事到临头还是大吃一惊。当年大队里的的原班人马,从大队书记、大队长、大队会计、民兵营长、妇女主任,直到小队干部,林林总总有十多人出席了聚会,就像影视中常见的那样,握手拥抱,勾肩搭背,叙旧道近,不亦乐乎。我真切地感受到,在有限的空间中涌动着无限的真情,茫茫人海、滚滚红尘,能真正走进生命里的朋友,都是一种美丽的缘份,都是偶然中的必然。

时光承载的记忆犹如尘封多年的老酒,弥漫着馥郁的陈香,也调节着饭桌上的气氛。席上的知青们全体起立,举杯感谢大队里的干部群众当年在工作上、生活上对知青的种种关心和爱护,老书记则谦和地答以一声“关心得实在还不够,但我们是真心的”,顿时,大家的眼眶湿润起来,仿佛穿越到50年前,沉浸在激情和回忆中。至于桌面上喝了多少酒,吃的什么菜,已经不甚重要,倒是对某一次的经历,通过各自的回忆和补充,说得津津乐道,喜形于色,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莳秧时谁帮谁插过几行苗,收割时谁帮谁带掉几株稻,至今犹铭记在心间;知青门口的青菜萝卜是谁放的,知青到谁家去吃过饭,次数多得已用不到搞清;开上海风雨兼程,摇船吊梆使的是同心力;挑河泥你追我赶,扁担压弯难分谁高低……这一幕幕被牢牢地记在心间的往事,是大手拉着小手的传帮带,是行家带着新兵的齐步走,是友谊的奠基石、真情的回忆录。席间最大的亮点是建东老友提出“来而不往非礼也”,邀请在座的老朋友在适当的时候到兴福小聚,于是就萌生了几个月后兴福寺旁的“箐竹之会”。

箐竹茶舍在青青虞山东麓,潺潺破龙涧畔,是一处以茶会友,谈天说地的好地方,家住林场的达观老友选择这里真是别具匠心。10点半左右,客人们陆续到达,原班人马再次相聚,场面顿时热闹起来。用青竹搭成的茶棚,虽简陋却又古朴,虽偏僻却又幽雅,与这段五十年前结下的,经过时光精心雕琢的情谊极为吻合。这份弥足珍贵的情谊,起源于当年的初会:农民与学生——毫无缘由的两种人,由于国家的号召和历史的“奇遇”走到了一起,足踩同一块黄土,头顶同一爿蓝天,吃的是一块地里的粮,喝的是一条河里的水,学生们的纯真和社员们的质朴是友情萌生的基础。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当年的感受呢?恐怕非“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莫属,使我们想起时平添喜悦,忆及时更加感恩……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就像上次在支塘的聚会一样,很快又到了分别的时候。生命中因为有聚有散、有遇有离,才会让我们更加珍惜无比,离别,欢聚,不离不弃,感情的交流就此定格在离别的挥手之间。

我想世间之情谊,亲情因相依而温暖,爱情因珍惜而美好,友情则因真诚而长久。这种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友情,之所以能得到依恋、保鲜、延续、乃至升华,纯粹得益于真诚之露的滋养和浸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朋友位居五伦之一。朋友之间有了诚信之德,就会产生友情,其中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包容、牺牲等诸多美德,是历经日积月累而水到渠成的佳话,绝非朝发暮至而信手拈来的易事。我们自豪地亲历了这一段友谊萌生和延续的过程,试想今生之中,能投桃报李,莫逆于心,能久而敬之,长盛不衰者,又有几人?这是一种让心灵为之震动的感觉。

岁月刻板而又固执地以坚定的步伐前行,它不会徇私地为谁停留一丝一毫的脚步,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紧紧跟随它平静又自然的前行,让昨日的情谊绵延保鲜,不负初心。

2016年8月

刊登在2017年1月26日《常熟日报》

作者简介

徐梅勋,笔名柔木,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散文随笔常发表在《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报刊文艺版,更多则是发表在各文学论坛的散文版块。出版个人专著《梅本无意》《梅亦有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