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薯育人”课程诞生记
“蔬薯育人”课程诞生记
作者:李广生
一位江南的卓越校长到一所学校参观“食育”课程。我问他带回了什么。我的本意是带回了什么吃的没有。毕竟是“食育”嘛,吃的喝的必不可少。他的回答是“带回了思想”。一瞬间,老教研和卓越校长境界的差距暴露无遗,我羞愧不已。他还告诉我,受到启发,准备对学校的空地下手,栽几垄白薯、种几畦豆角,再开发一个相应课程。
他神采风扬的样子好像找到了学校发展的秘诀,瓜果蔬菜成熟之际就是学校腾飞之时。我建议他不妨叫“蔬菜”课程或“白薯”课程,因为检索了相关文献,还没有这种叫法,可以算是创新了。
“又是一个亮点,”我对他说,“到时候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人送上一块白薯,或一把豆角。皆大欢喜。”
他若有所思,然后说:“主意不错,但'育’的特征不明显。”
“那就叫'菜育’课程或'薯育’课程呗,一下子不就彰显出'育人’特色了,还能和'课程’沾边。既有本土特点还紧跟改革形势,多好。”我都为自己的想法兴奋。
“好像有点俗气。”他说。作为一名卓越校长,他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佩服。
我想了想告诉他:“那就叫'蔬薯育人’课程吧。”
“好,这个名字好。就这么定了!”他说。
一门课程就这样诞生了。
此刻,坐在电脑前的我这样想:当今学校,特别是小学,有多少课程,打着“育”的旗号,这样诞生的啊。有多少人把“育”挂在嘴边,想的却不是育人,而是育特色、育名气、育亮点……课程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不再是学生,是谁大家心里明白。
教和育的科学性、严肃性、规范性正在被创新的压力所消解,这是我观察到的情况。一些出现在报刊杂志上的作为经验推广的做法,现在很风光,但在我看来,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被后来人当成笑谈。说实话,太有创意了,也太不严肃了。这个育、那个育,乱花渐欲迷人眼,一片繁荣景象。其实,“五育并举”,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到实处,才是根本。
教和育,我指的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和育,必须是经过优选的知识和经过验证的方法。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灵机一动,大刀阔斧,这不是做教育的态度。广义的教育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但学校教育必须是谨慎的、规范的。育人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有丝毫的旁骛。什么意思?一旦我们开展的教育活动想的是证明自己或是迎合某些人,那一定会拿学生当做实验品甚至牺牲品。立德树人成了空谈,名利双收却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