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演讲稿】白杨桥《朝采六艺英,夕玩忘其疲》(讲座稿)
文/白杨桥
【作者简介】白杨桥,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济南日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东方散文》《当代散文》等多家杂志报刊。出版散文集《广袤原野十八棵树》(与人合著)、《开在指尖的花儿》。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亲爱的阅读悦读组稿一群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白杨桥,很高兴能在这里与你们共度这个美好的夜晚。
今晚,首先感谢作家荟和写乎两个平台。
感谢平台给爱好文字的心灵一个自由飞翔的助力,感谢平台一直以来的推荐和认可,感谢给我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感谢作家洪与老师,感谢小红姐姐,感谢所有辛勤工作的后台编辑们。
感谢一直以来给我鼓励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们,朋友们。感谢主持人,酒总。
感谢今晚的你们,给我信心和力量!
说实话,前段时间,小红姐姐告诉我讲座事宜,心里很是忐忑。总怕讲不好,对不住平台,对不住老师们和朋友们。怕辜负了这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望。
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读书人,总有一种家国情怀,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行千里路,读万卷山,布衣也可傲王侯。就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仔细想,很多时候我们也是一棵一棵的树,工作和现实生活都是我们的根,但我们的心是有翅膀的,它丰茂如林,在风里舞蹈歌唱。
从2006年那个夏天,带孩子直飞海南开始。我又重新拿起搁置了很多年的那只笔。当时想法很简单,觉得那么美的风景,不记录下来太可惜了。其实心底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朝采六艺英,夕玩忘其疲。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一书中一句话:旅行,或者那种漫无目的漂泊的过程,其价值在于,它们能让我们体验情感上的巨大改变。
其实每一处地方都有它自己独到的美:建筑、饮食、文化和风俗。慢慢的写下来,时间久了,竟然发现也有了一点心得。下面我就说一下我写游记散文的体会,水平所限,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为文章取一个好的标题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和平时写文一样,写游记除了注意“文似看山不喜平”、“凤头猪肚豹尾”“形散意不散”这些写作技巧之外,取个好题目,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就像我们看一个人,首先吸引我们的也是他的眼睛。眼睛如果漂亮,和眼睛无神,自然不是一个感觉。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不赞成标题党,但一个好的题目,却是能让读者眼前一亮,并被吸引着读下去。写游记也这样,取一个自己满意的文章题目,然后围绕中心去写。题目取好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小半了。因为有中心在那里,总不至于离题万里。
二、游记文章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因为是游记,有了写作依靠的同时也同时有了局限。游记虽然是对游览过程的记录,但要分清主次详略得当,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就不是游记而是流水账了。我看到有的游记写的很详细,怎么坐车,怎么买票,怎么参观,和谁谁先去哪里后去哪里,甚至连吃的零食什么的都写的很仔细,洋洋洒洒写了许多还没写到点子上。而读者早就没有了读下去的耐心。
写游记要时刻牢记,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就像我写《走在文人们的曲水亭街》,刚开始也是写了为什么想去,和谁谁怎么去,后来觉得和文章主题联系不大,就删了开头的两段,直接写走在曲水亭街上。这样就使文章紧凑了些。写《最恋是江南》,写完再读时,觉得第一段的风格和全文的文风不搭,也是直接删掉。最厉害的时候,我曾经把一篇接近三千字的文章删到1200字。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游记肯定有景物描写,这就要求游览时要细致观察,写作时大胆取舍,选取那些能够切合文章主题的进行描写。就比如雕刻。给你一块璞玉,你若心底想雕刻一条龙,那么多余的部分玉质再好,也只能忍痛割爱,弃之不用。
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它关系不大的,则应一笔带过,或干脆略去不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让人读过以后,印象深刻。
三、抓住景物的顺序,注意叙述的条理
一般来说,写景的顺序有以下几种:第一点、时间顺序,即游览时间的先后顺序。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描写。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不致于杂乱无章。这点,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很好,还有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第二点、方位顺序。即站在固定点观察,按东南西北、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来写。这写法可以将景物介绍得更加全面细致,使读者读后一目了然。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尤为难忘开篇一句:环滁皆山也。言简意赅,境界全有。
第三点、移步换景的顺序。即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不同的景物和场面。游览时,脚步迈向什么地方,笔就落到什么地方,这种写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具体,使读者身临其境。?当然我们也可以用顺序,倒叙,插叙的写法。只要使用恰当就行。
四、写作时做到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写景的作文,不能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应该把自己的感情融化于景物之中,或是通过写景来阐明道理,或是通过写景来探索人生真谛,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启迪、熏陶和教育。古今许多名篇都有这一特点,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千古名句,都是出自写景的文章之中。千年以来,仍然能让人击节赞叹。就如亚当·霍克希尔德在《游记:内在和外在的旅程》中所言:外在旅程反映的是我们的内在旅程,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我们都应该寻找,外在旅程能够反映内在旅程的方法,这不仅是优秀游记的意义,也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五、写出新意,不拾人牙慧
言为心声。古今中外,每个人因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甚至性别,种族等等原因,同一件事,同一处风景点,看到想到的不同,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是不同的才对。但很多风景点,游人仍如织,风光也依旧。有的作者走近路,看到好的文章,就东一句西一段,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样是走不远的,也不是为文之道。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站在昨天今天明天的交接点,如何立体客观全方位看问题,如何在写文时写前人所未写,写出新义,才是我们要考虑的。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也要有一千种不同写法才对。同样一个月亮,你看看唐诗宋词,多少种写法?
所以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考虑一层,再考虑一层,深一层,再深入一层,换一个角度,再换一个角度。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凡是和那个地点有关的,景色,人物,传说,历史故事,人文,等等,都要想到,然后精雕细刻,推陈出新,或高瞻远瞩俯视,或一管窥豹点题,持之以恒下去,你的文章终会发出你自己的光芒的。
最后,说一下我在旅游时的准备,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1、生活用品:除了必备的身份证、手机、充电器,现金、钱包、银行卡、回家的钥匙外,也带点创可贴,风油精之类,以及换洗衣物、床单枕巾等生活必需品。
2、写作用品:很简单,两只圆珠笔或者签字笔,一个随身携带的本子。晚上睡前,大体写点。有时候就是只言片语,跑一天累的够呛,不可能长篇大论的。但粒粒珍珠,存起来,等有时间,串起来就行了。这点也是受了古人的启示,小时候读书,记得是在一本寒假作业的内封上,说的好像是贾岛,出门骑驴,驴上撘一口袋,有了灵感就写下来,装进口袋里,晚上回家整理口袋里的词句,润色推敲,然后写出诗歌。
3、手机拍照。出门旅游,都喜欢照风景。干干净净的风景,植物或者动物,也或者一排排的房子,绿水相绕,青山掩映。几百张照下来,回来一整理,文章就有了。
4、带一颗探寻的心。像作家那样旅行并记录。对那些散在各地的风景来说,我们是过客,也是主人。那些风景在我们写作的时候成了我们的好朋友,它是另一种作用于我们旅行的元素。把写作和旅行融为一体,用外在的旅程去反映我们内在的旅程,这是游记的意义,也是游记吸引人的地方。用一种恭敬庄严的心态去写作,文字自然更有力量。
5、最后一点,快速整理和分享。人是有惰性的,不逼自己赶紧落实,许多的好想法最后只是想法。旅游回来,面对一堆的资料和成百上千的照片,很多时候,想等有时间,集中精力好好写。但一拖二拖也可能就不愿,不想,不屑写了。所以,趁着一切还新鲜,先记录下它们。哪怕以后再慢慢修改。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说: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二十一种“人文山水”。说到底,我们为什么去旅行?作为人,我们都希望通过旅行去深化我们的生命体验。
我们把旅行写下来,不仅仅是分享,更是一次对自身旅行的深化。游记写作将使我们找到旅行与生命的连接,从而让我们的生命更饱满。
通过写作,我们把这段旅行安放在了生命中一个恰当的位置,它停靠在那里,闪闪发光,持续滋养我们的生命和心灵。最重要的是,这样来写游记,我们的内心才会升起满足感。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当游记完成,这次旅行才算真正结束了。
好了,先说这些吧,水平所限,不当处请老师们,朋友们指正。谢谢。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