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非洲最不争气的国家,资源极其丰富却很穷,人均日收入仅29元

文/格瓦拉同志

一般来讲,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即使无法做到“大富大贵”,但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还是很有可能,然而事实却并非总是如此。环顾全球,资源丰富却一贫如洗的“不争气”国家其实并不在少数,中非资源大国喀麦隆,无疑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喀麦隆,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北与尼日利亚接壤,东北毗邻乍得,东接中非共和国、刚果(布),南与加蓬、赤道几内亚交界,西南濒临大西洋几内亚湾,国土形状类似三角形,呈南宽北窄之势,面积约4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68万,首都是雅温得。喀麦隆是个多民族国家,约有200多个民族,80%的居民信仰基督教或拜物教,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

喀麦隆行政区划图

喀麦隆本是俾格米人的聚居地,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一直处在原始落后的社会阶段。1472年,葡萄牙殖民者首次到达喀麦隆,此后数百年间在沿海陆续建立起一些据点,并从事象牙、棕榈油和糖料贸易。1868年,德国开始入侵喀麦隆,经过十余年的蚕食鲸吞后,终于在1884年将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丧失全部海外殖民地,而喀麦隆则被英、法两国瓜分。

二战结束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大陆,喀麦隆民众也加入其中,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不懈斗争后,终于赢得胜利。1960年1月1日,法属喀麦隆宣布独立,并建立共和国,而英属喀麦隆北部地区则决定并入尼日利亚,只有南部地区自愿加入喀麦隆,这也是今天喀麦隆使用两种官方语言的背景原因。喀麦隆虽然“翻身做了主人”,但经济发展却长期滞后,至今仍没能走出贫困的泥沼。

喀麦隆火山区风光

平心而论,喀麦隆境内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完全具备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截至目前,喀麦隆已探明石油储量为2.5亿桶,天然气2000亿立方米,铁矿约54亿吨,铝矾土约11.6亿吨,金红石约300万吨,锡石25万吨,石灰石和大理石600万吨。此外,喀麦隆的钴、镍、铜、锡、锰、钼、铀、黄金、钻石、蓝宝石、稀土矿等资源的储量也比较丰富。

除矿产资源外,喀麦隆的森林、水力资源也极其丰富,全国森林面积达2200万公顷,盛产黑檀木、桃花心木等贵重木材,水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3%。与此同时,喀麦隆素有“中非粮仓”之称,不仅盛产粮食和可可、咖啡、橡胶等经济作物,而且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除此之外,喀麦隆还富含渔业资源,全国约有10万人从事捕捞和渔业加工业,年产量约在10万吨左右。

可可种植园工人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喀麦隆能够有效地开发、利用好上述资源,如果执政者能够按照常识治国,就算不能成为发达国家,但摆脱贫困、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还是大有可能。然而,由于喀麦隆政局长期动荡,民族、派系矛盾严重,加之吏治腐败、政府效率低下、国有化政策严重失误等原因,导致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始终无法摆脱赤贫如洗的窘境,堪称中非最“不争气”的资源大国。

时至今日,喀麦隆依旧是个贫困落后的农牧业国家,虽然近年来工矿业、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得国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距离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还相距甚远。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喀麦隆2018年的人均GDP仅有1527美元(约合10698元人民币),人均日收入仅有29元,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喀麦隆妇女

经济的一贫如洗导致喀麦隆民生维艰,给社会保障带来难题,从而严重影响民众的幸福感。截至目前,喀麦隆贫困率高达23.8%,文盲率高达23%,平均每1.5万人才拥有1名医生,新生儿死亡率高达26.6‰,成年艾滋病感染率为3.6%,国民营养不良率达6.3%,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9年度人类发展指数,喀麦隆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50位,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

在无力独自解决生存难题的情况下,向外国或国际组织寻求援助,便成为喀麦隆政府的“不二之选”。仅以 2016年为例,喀麦隆共获得8.54亿美元的外援,其中欧盟援助占总数的57%,紧随其后的是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国际开发协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家或国际机构。大量的外援固然有利于帮助喀麦隆度过“难关”,但并无法消除它贫穷落后的根源。

雅温得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喀麦隆在致力于国内和解、稳定局势的同时,近年来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私有化进程、整顿官场贪污腐败现象、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使得经济发展略有起色。然而,由于喀麦隆问题太多、积重难返,要想彻底摆脱贫穷、走向小康,恐怕还有相当漫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书目:《列国志:喀麦隆》。

(0)

相关推荐